随着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变化,高校信息化建设水平的提高,作为高校核心业务的教务管理也从最早的单机系统逐步向C/S系统及C/S与B/S结合的多模式系统发展。在现阶段,云存储、高可用系统、社区网络、移动计算等新技术层出不穷,教务管理信息化也面临升级、推陈出新以适应新需求的境况。
高校教务信息化建设现状
为提高教务管理工作效率,高校基本上采用计算机系统来辅助教务管理,且达成教务管理须走规范化、信息化、网络化道路的共识。随着高校信息化水平的提升,各高校面临着教务信息化更新换代的情况。
纵观高校教务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主要的建设思路有:自主建设;专业公司定制开发;直接购买商业产品,利用成熟的商业产品进行教务管理;与专业公司合作开发。技术层面,从软件体系架构上看,主要采用SOA,后台管理多使用C/S结构,而前台应用使用B/S结构,而最新提出的SaaS虽然极具价值,但尚未普及到教务管理MIS,相信不久的将来在云计算、云存储及云服务的模式下,教务管理软件作为一类普通服务可以按需购买。
虽然各高校对教务管理信息化的认识一致,在当前信息化形势下,由于各高校历史沿革各异,技术实力、资金投入、配套设施、管理理念、重视程度都有差别。因此,尽管许多高校已经建立了教务管理系统并已正常运行了较长时间,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与传统管理方式的整合问题;系统安全级别细化问题;系统建设的可持续性问题;与其他信息化系统的数据互享互通及实时准确交换问题;全体教职员工及师生信息应用水平提升及对新技术学习的与时俱进问题。
经过多年信息化建设的摸索,各高校教务管理信息化基本上达到了管理手段现代化,确立了开放的教务管理服务模式,无论采用学分制还是学年制或者两者兼有,管理是规范并有章可循的,教务管理职能部门的分工也是科学和明确的。
上海海事大学作为上海普通高校,大规模的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晚,但教务信息化建设却起步较早,中间经历了多个系统的更迭升级,但一来信息技术发展很快,如何用更新更好的信息技术,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来辅助,提升学校的教务信息管理水平,是我们目前亟待探讨的问题之一。另外随着学校办学方式的多样化以及学校固有的行业特点,设计一个采用最新信息技术,涵盖陆上专业、航海类专业以及高职、体育特长生、交换生、留学生等各类学生的综合教务管理系统是必要的。
随着学校总体信息化水平的提高,在与时俱进的同时,如何通过教务管理模式的创新来疏通管理,梳理教师数据流和学生教学全过程管理,提供人性化教学服务,为各职能处室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撑,为校级领导提供各类准确的统计决策数据,充分发挥信息化效能,是教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探讨的重要内容。
高校教学面临的实际问题
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办学思路的拓展,高等教育一直惹来不少争议。不少学者或有识之士都指出:现代教育的弊病在于把学校变成了单纯的“知识贩卖店”。在此现实语境下,似乎有“冰冻三日非一日之寒”的慨叹。
学校教学管理过程中反映的实际问题主要表现在:
1. 缺乏与信息化配套的管理制度,服务模式相对落后。由于管理偏向行政化,教务管理基本为自上而下的刚性管理模式。在强调规范流程的基础上,无法真正发挥师生的创造性才能。
2. 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学生与任课教师之间的矛盾。管理者对被管理者(教师)的评价、学生对任课教师的评价、任课教师对学生的评价缺乏灵活的机制,致使涉及教学管理过程的诸多实际问题无法妥善解决,必然导致双方关系的紧张。
3. 服务理念、服务意识和服务质量的问题。师生作为教务管理服务的主体对象,学生又是任课教师的服务对象,服务理念的高低、服务意识的强弱、服务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服务水平和被服务者的体验。
4. 人文精神和素质教育的氛围培养问题。一流名校往往注重文化的传承和对学生人格的全面培养,人文修养才是教育的根本。当前所有高校的培养计划中都设有人文选修课和素质教育课,但收效甚微,确实引人反思。
5. 学风建设和人性化关怀的引导。当前,我校学生学风日下,如何针对泥沙俱下的经济社会外因,给予人性化的关怀和引导,倡导积极向上的学风,同时通过学风建设,激发学生的自尊、自强、自爱、自我约束之心,自觉抵抗外来不良因素的诱惑和侵袭,也是刻不容缓的事情。
6. 师德培养、教师能力培养以及培养考评的问题。师德是个永恒的话题,而教师能力培养和考核需要完善的配套政策和监督机制。
7. 教材建设问题。学生抱怨所教内容过时,教材内容与现实脱节或早已过时,学生对课堂内容不感兴趣,从而导致厌学的恶性循环。
8. 教与学的矛盾。教师对上课纪律、评教怨言大,学生对学习内容不感兴趣,教学质量也参差不齐,如何通过教务信息化手段,提供量化指标和可操作的具体实施方法,来促进我校教务教学管理改革,对师生都公正、公平、公开地评估,使学生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成长,使教学长期良性相长。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