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 有些学校将校园卡和录取通知书一起寄给学生,让学生入校后就可以使用,请问您对此是如何看待的?
A 那种情况的确存在,究竟是入学前发校园卡还是入学后发放,可以根据本校的情况来选择。由于我校的校园卡不仅仅用于消费,而且还具备身份认证的功能,因此,我们要等到校园卡附上照片之后才会发给学生。
Q 贵校在十二五规划中,是否有一些新的工作计划?
A 我校电子校务系统数字人大平台应用的建设开发工作已经进入运营阶段,现在要做的就是将原来围绕业务的各个模块的职能充分地利用起来,为更多的师生提供服务,让他们享受信息化成果。为此,我们专门成立了用户服务的办公室,从事服务管理的工作,如我校网络与教育技术中心内部流程管理的规范化、服务模式的统一化、服务质量的监督、服务工作的可计量化。工作侧重点是提供综合管理,如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网络服务、应用服务等信息化服务。
Q 贵校系统的开发和建设是否外包?若有外包,那么服务提供商做到什么程度?
A 我们与东软集团合作,由他们开发系统,现在开发已结束,我们主要负责运维服务,而东软集团则安排一、两个人为我们做支持。
Q 您认为手工干预对数字迎新工作能起到什么作用?
A 迎新实现数字化后,我们单纯依赖信息化的手段是不够的,我们需要手工介入一些需要灵活掌握的工作。比如,在电子注册中,如果学生不缴费,那么校园卡的功能就需要限制,不过不缴费的原因并不是单一的,需要区别对待,这就需要人工干预了。
Q 贵校由什么样的机构来领导、协调和支撑电子校务系统的建设?
A 我校信息化规划、建设、推广使用和服务都由网络和教育技术中心来承担。中心是学校处级机构,本质是教学辅助机构,而学校对其的定位是具有管理职能的机构。在中心之上是“数字人大”领导小组。我们还有专家小组,专门对我校信息化建设进行监督和把关。
(文章来源:《中国教育网络》杂志2010年10月刊)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