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学档不仅可以记录学习者的基本信息和学习过程,更重要的是能够展示学习者实习经历、作品和成就。它集记录、评价、展示、交流、反思功能于一身,既可以帮助大学生从入学就开始进行自我管理,在进行职业规划时找准自己的兴趣和优势,明确职业发展目标,不断提升职业竞争力,又可以作为一个陈列柜帮助大学生在求职时自我推荐,用人单位可以通过这样一个电子档案更加全面地衡量应聘者的综合素质和各项能力。
电子学档(E-Portfolio)的前身是学习档案袋,我们可以直观地将它理解为学习档案的数字化。美国学者海伦.巴若特(Helen.C.Barrett)将电子学档概括为开发者应用电子技术收集多种媒体形式、组织档案袋内容(音频、视频、图片、文本等)。它的主要作用是记录、展示、交流、评价和反思。电子学档延续了纸质档案袋的优势,不仅准确记录和反映所有者的全部信息,而且利用形成性评价促进学生全方位、多元化发展;同时数字化和网络化的特征既有利于资料收集和整理,又能够及时地交流和协作。电子学档的这些优势使得它不仅成为一个新兴的学习工具;在国外,更是跨越了教育的领域,开始进军公司、服务业、社区、公共事业、自由职业等领域。在美国和欧洲,已经有高校为学生建立电子学档,帮助他们在求职中更好地展示自己的作品和能力,它的记录、评价、展示、交流、反思功能已经成为一个人终身学习和职业发展不可或缺的工具。
纸质简历难以体现大学生能力
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和国内高校扩招,大批涌入社会的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用人单位也在不断提高对人才的要求。自从2003年高校扩招以来,2007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达495万,初次就业率为70%,有将近150万毕业生无法就业。到2010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数量达652万左右。除了提供的岗位数量有限外,很多招聘者反映他们很难招到满意的人才。在求职就业过程中,大学生就业的综合能力受到极大的质疑,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面试中无法体现专业技能和创新实践能力。
2.自我管理能力、团队精神、合作意识、诚信等个人综合素质无法考察。
3.缺乏能说明个人能力的作品和经历。
4.缺乏规划和可持续性发展能力。
一纸简历很难帮助用人单位筛选出符合工作岗位的人才,他们更希望看到求职者的作品和求学求职经历,从个人作品中考核求职者的实际操作水平,从求学求职经历中考核求职者的全面素质。因此,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要学会“推销”自己,将自己的学习经历、实习经验、学习反思、评价、作品和成就全方位地展现给招聘者。而具有记录、评价、展示、交流、反思功能的电子学档可以成为大学生求职就业的重要载体。
电子学档讲述个人“故事”
电子学档的含义
信息时代,人们更强调档案袋的数字化和网络化。美国专家巴若特(Helen.C.Barrett)将电子学档定义为:“开发者运用电子技术以多种格式(文本、图像、视频和声音等)收集能够展示学生的努力、进步和成果的作品。”卡尔森认为“电子学档是反映个体努力、进步和成功的作品集,是展现个人成就的一扇公共窗户。”美国学者皮尔和鲍尔松认为“电子学档即故事,学生讲述自己的故事。它是建构意义的工具,是学生通过已积累的经验建构意义的实验室。”我国学者通常称之为电子学档,或者称为电子文件夹、电子作品或学习文件夹。通过定义和概念,我们不难理解,电子学档是学习者利用数字化技术和互联网环境,构建一个电子作品信息库,记录自己的学习历程、评价和反思,通过展品展示他们的技能。
电子学档的数字化、网络化特点
电子学档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它的数字化和网络化。美国学者Stefani等在2007年从三个方面区别了电子学档和纸质档案:第一,电子学档可以很容易重组、编辑和整合多种材料以适应不同的需求和期望;第二,电子学档是一个收集超链接的聚合体,可以将学习者的知识和经历处理成网状,同时很容易检索出内外部各种资源;第三,电子学档便捷、可移动,因此可以很容易地存取、使用、复制和共享;面向的观众人群可以是整个互联网群体,还可以获得多方的评价和快速的反馈。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