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入学报到涉及多个部门,报到流程也非常复杂,这对于刚刚进校的新生是一种考验,在报到的过程中很容易出现手续漏办、错办的情况。笔者所在的高校经过多年的积累,采用信息化手段,以校园卡作为载体,依托公共数据库系统最大程度简化报到的流程。
往年新生报到时,每个服务点前都要排起很长的队伍,新生先在各自院系领取报到表格,然后在各职能部门前排队办理各项手续,迎新工作往往要持续好几天,特别对于当天没有办理好宿舍入住的学生,晚上的住宿安排会让新生及其家长手足无措。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及教育信息化的积极推进,数字化校园提高了新生报到效率、给刚刚踏入校门的新生提供了更多便捷服务。如今,新生报到时,只需要到各自院系所在接待处领取已经批量做好并预存了第一个月补贴的校园卡,刷卡注册报道并上交各项材料即可。数字化迎新和传统迎新方式涉及到的主要职能部门是相同的,但区别在于新的迎新方式让各个部门不再是孤身奋战的迎新,而是借助信息技术实现数据的实时共享、协同工作,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也简化了新生报道流程,缩短了迎新时间。目前实现的迎新工作流程如图。具体描述如下:
新生在接到录取通知书的同时,也接到了一份入校须知和一张缴费用的银行卡。新生在学校规定的时间前登录一卡通自助服务平台,选择宿舍空调配置情况及上传电子照片;登录统一缴费平台转账缴纳各项费用;登录公共数据库系统查询自己宿舍分配情况及银行划款缴纳情况、申请绿色通道、查询来校路线等。
新生入校后直接到院系领取已经做好的校园卡,并刷卡注册即可完成入校报到。随后凭校园卡去学生公寓领取生活用品及宿舍钥匙,所有流程只需刷一张校园卡即可完成验证、登记操作。新的数字化迎新系统取代了以往人工操作反复填写表格、查看证件的繁琐程序。所有刷卡数据能实时共享给各个职能部门,实现了入学资格审查、财务收费、宿舍分配、户籍管理等各环节的数字化和网络化管理,也可以实时查询、统计、分析新生各项情况,实现新生信息的统一管理和共享,为学校管理部门的科学决策提供及时准确的数据支持。现有的迎新系统虽然简化了各种流程,但有以下方面仍然需要进一步改进。
1、批量办理的校园卡暂时还不能随录取通知书一起发到新生手里,只能在新生报到前几天发放到各个院系,再由各个院系在报道当天发放到新生手中。如果学生处与招生办公室能够将学生的学号与高招电子照片同时交给校园卡中心,校园卡中心就可以提前为每个学生批量制作校园卡,并随录取通知书一起寄出到新生手中。这样一来,新生入校后可以直接就餐以及注册报到。
2、新生在来校前可以在收到的银行卡中预存各项费用,但是需要银行划账并提供电子凭证后才能在统一缴费平台查看缴费情况,这需要一定的处理时间。如果校方能够提供网银在线支付即可实时看到缴费情况,减少出错的概率。
3、进一步优化应用系统的掌上终端体验功能,新生和家长只需要动动手指即可在手机上了解迎新报到的第一手信息。数字化迎新系统的设计、更新要紧跟信息技术的发展脚步,相对独立的迎新系统需要同各个部门的应用系统进行直接的数据共享和传输,还没有建立统一数据平台或公共数据库系统的学校将会面临不同系统间的数据异构问题,这些问题又会制约着迎新系统的进一步改进。迎新系统编制过程中,软件开发人员和职能部门应深入交流合作,使迎新系统在服务理念上更人性化、技术和流程设计上更智能化和科学化、更好地服务于科研和教育事业。
(作者单位为华东师范大学)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