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种让学习者和资源内容都能不断生长的机制,给学习者提供平台和工具,建立学习者之间的联系,为学习者创造更多的参与机会。数字内容表现为学习者在参与过程中所形成的作品。最重要的是,教师放弃自己对知识的权威和垄断,跟学习者一起参与、思考和探索问题。
数字内容资源建设一直是互联网教育应用发展中的重点,且存在两个方面的建设需求,一是在数量上对优质资源内容的需求,二是在机制上对实现资源共建共享可持续发展的需求。
传统学校受场地、资源、人员、地域等因素限制。这些因素不但局限了学校教育教学功能的发挥,同时也存在我们自身对学习理解的局限性。当我们大力推进网络数字资源建设时,首要深思的是如何理解学习:我们是基于传统学校教育班级授课制对学习的理解来进行当代互联网数字内容资源的建设,还是打破自身长期受传统学校教育的思维框架局限,发现互联网作为人类文明进化产物而为个体学习提供全新的可能。
互联网构建经验世界的学习拼图
对于学习,尽管不同的学科视角有不同的界定和描述,但有一点是最朴素的:每个人的学习都无法脱离他的经验世界,学习的过程,是个体不断丰富、深化他自己的经验世界的过程。基于此,我们重新来理解和探索互联网为个体学习所提供的可能作用。互联网技术社会化的发展趋向为个体表达经验世界和连接不同个体经验世界,提供了可能。
例如在“探秘水的沸点”活动中,来自世界不同地区的学生参与了这个活动。当他们通过网络的连接,把各自实际测量的水的沸点温度放在一起时,他们发现了不同地区水的沸点温度存在差异,进而引发了他们对水的沸点温度差异原因的探索。这个简单的例子启示我们,互联网能够让每位个体突破物理环境空间的局限,接触到更加丰富多元的经验世界的存在,也进而能够深化对经验世界的理解和把握。互联网为个体学习提供的新可能,是如此简单质朴。
《中国国家地理》2009 年6 月刊的封面主题文章是“大地新奇观:油菜花”,介绍了中国大地从南到北、从东到西、不同气候、不同地势上油菜花的分布生长。文章把不同地域不同时节生长的油菜花放在一起蔚然壮观,一下子丰富了读者对油菜花的认识。试想,如果设计一个学习活动“拼图:油菜花”,来自全国各地的孩子们观察记录身边的油菜花的生长,并通过网络来连接这样的探索过程,甚至跟油菜相关的不同行业的人员,如农作物种植专家、农业经济专家、加工运输行业相关人员,也参与到该主题活动,那么所有的孩子对于油菜花世界的认识理解,就可以拓展到一个更大的系统,而不再是孤立地感知身边油菜花的存在和生长。或者说,孩子们是基于一个相互连接的无穷丰富的更大的系统,来认识感知身边的油菜花,感知它的存在。“拼图:油菜花”的例子启示我们,经验世界连接之后,个体认识理解身边世界的视角将发生变化。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