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产业发展现状与挑战
2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实施使我们对于人类自身的研究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在探索遥远的月球、火星、太阳系乃至整个宇宙奥秘的同时,在掌握了能够毁灭人类自身几百次的核技术以后,人类必须冷静、认真地考虑涉及自身生存最基本、普遍的问题:健康和环境。随着对自身健康以及生存条件的关注,生物科学和技术越来越被人类所重视。美国、英国、德国、法国、瑞典、日本、荷兰、芬兰、澳大利亚等世界各主要发达国家,以及中国、巴西和印度等发展中国家,都将生物产业作为21世纪的重点产业,加以扶持发展,生物技术正在与信息技术一起成为未来经济发展的支柱。目前,在发达国家,生物技术已经成为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其增长速度大致是在25~30%,是整个经济增长平均数的8~10倍左右。发达国家的生物产业的高度发展,一般是得益于国家的科技政策引导、专项财政拨款及良好的基础设施等。同时,大学等科研单位对产业界的科研服务及互动也极大地推动了其生物产业的发展。
根据中国投资咨询网(http://www.ocn.com.cn)的相关调查,2008年,我国生物技术产业总产值突破8000亿元;2010年,医药工业完成总产值12427亿元,并且医药工业的增长率已连续多年远高于GDP 的增长。可以看到,生物产业正在同其他高技术产业一起成为今后拉动中国经济腾飞的重要引擎。
生物信息学的地位与作用
众所周知,20世纪90年代诞生的国际互联网,以及随之而来的信息高速公路计划,意味着信息时代的到来。20世纪90年代开始启动的人类基因组计划,标志着生物学研究进入了基因组时代,大规模、高通量正成为生物学研究的特点。能否从浩如烟海的原始数据中迅速提取信息,并进一步转化为知识,已经成为高通量生物学研究成败的决定性步骤。DNA序列测定的发明者之一,诺贝尔奖获得者Gilbert在1991年发表的Nature短评“生物学研究模式的改变”中指出,“必须把我们的个人计算机接到全世界范围的计算机网络中去,以便随时跟踪日新月异的数据库资源,及时与同行进行学术交流”。
上世纪90年代以来,生物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主要得益于基因组计划的实施。几乎与国际互联网同时诞生的人类基因组计划,是迄今为止耗资最为巨大、竞争最为激烈、意义最为深远的大型国际合作研究项目。与人类基因组计划同时起步的模式生物基因组计划,包括小鼠、果蝇、线虫拟南芥、酵母等,以及由此引发的其他一系列物种基因组测序,如水稻、玉米等农作物基因组,猪、牛、羊、鸡等畜禽基因组,河豚鱼、斑马鱼等鱼类基因组,有的已经完成,有的正在加速进行。据“基因组在线数据库”(http://www.genomeonline.org/)2012年7月13日公布的数据,已经基本完成测序的基因组有3402个,正在进行的有13787个。完成人类基因组30亿个碱基对的全序列测定,只是人类基因组计划的第一步。搞清楚人类基因组全套遗传密码的含义,则是人类基因组计划的最终目标。由此引发的结构基因组、功能基因组、药物基因组、转录组、蛋白组计划已经开始实施。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