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世纪末以来,国家开始实施“211工程”、“985工程”,对高校的投入迅速增加,使得高校仪器设备,尤其是大型仪器设备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快速增长时期。2005年,经国家发改委、财政部、教育部批准,“211工程”二期开展高等学校仪器设备和优质资源共享系统(CERS)专项建设,在全国高校层面上系统整合大型仪器设备资源,探索共享机制,促进高校间的仪器设备共享,并积极为全社会服务。该项目依托中国教育科研网,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网络技术手段,通过管理和机制创新,建立分层次的高等学校仪器设备和优质资源共享系统,形成互为适应的教育资源管理和应用服务新机制。该项目强化组织和协调配置,充分利用高等学校优质教育资源,提高优质教育资源使用效益。建成的资源共享系统布局合理、定位准确、功能齐全、开放高效、体系和机制健全。通过CERS建设,在高等学校仪器设备和优质资源建设的整合、共享运行、管理机制、共享服务能力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2010年,CERS项目进一步深入推进,实施了大型仪器开放服务示范机组建设;大型仪器远程网络实验室建设;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共享资源建设;仪器平台校际互通建设;共享系统应用服务软件平台建设及总集成项目;标准谱图和物性数据共享资源建设;生物标本和矿物岩石标本共享资源建设等项目。全国“211工程”高校广泛参与,形成了超过2000台/套大型科学仪器设备、500余家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近4000门国家精品课程的优质资源规模,为教学、科研提供良好的支撑。在此背景下,华东理工大学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吸取其他高校的建设经验,独立自主地建设了大型仪器资源共享平台。
大型仪器资源亟须管理与共享
三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据统计,截至2012年,我校单价超过20万元的大型仪器设备约400台/件,总价值近2亿元。由于缺乏统一的信息管理平台,虽然多年来学校积极推进大型仪器设备的共享开放,但一直成效甚微。
主要存在如下三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1. 监管方法单一。管理部门从采购到运行无法做出一体化的监管。由于缺乏统一的信息管理平台,采购和运行过程两者相互独立进行。实际上,运行的历史数据应该作为采购设备的重要参考数据,从源头上遏制不合理的采购。
2. 大型仪器设备利用率低。设备采购部门一般是实验室,往往在本学院大面积使用,但是其他学院却不能共享该设备,造成设备闲置,利用率低。
3. 未能有效实现资源共享。由于缺乏统一的资源共享平台和便捷的预约使用方式,教师、学生用户无法通过一站式服务找到自己需要的大型仪器设备,造成较大的资源浪费。
为了切实做好教学与设备资源共享的工作,提高大型仪器的使用率和共享率,规范仪器预约使用的流程,方便各项仪器使用数据的统计,也为了使仪器的预约、使用更加公平和透明化,亟须建立一套大型仪器设备共享的管理平台。
管理需求
传统的仪器设备管理主要是以人工抄写记录存档的运行模式,它存在着操作速度慢、散乱、易出错、重复工作多等一系列不足,已不能适应信息时代高效、便捷的工作要求。由于散乱、复杂,很可能出现文案丢失的情况,而且查找也不方便,给管理工作带来了诸多不便,增加了管理成本,降低了工作效率。一套完善的设备管理信息系统能够将设备信息数字化,方便随时更新设备信息及状态,便于查找,对人员的依赖性大大降低。数据的正确性、规范性也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大型仪器共享管理平台要能够实现设备信息的电子化,将管理制度及流程信息化能够完成从仪器设备申请采购、审批、开箱、验收、使用、报废的整个生命周期的流程,使仪器使用数据统计变得简单易行,确保仪器使用情况更加公开、透明。让大型仪器共享管理平台达到充分发挥各类大型仪器设备在学校教学、科学研究及社会服务中的作用。
资源共享需求
长期以来,校内大型仪器采购和使用都是各个学院、系所、实验室独立申请采购及使用。为了一个科研项目就需要单独采购多台大型仪器设备,项目结束后设备大多闲置,这样极易造成仪器重复采购,以及使用率低下。从优化资源配置及教学与设备资源共享的角度考虑,需要将校内已有的大型仪器设备统筹管理起来,开放所有仪器的预约使用。现有仪器设备情况及其使用情况也可用于指导后期仪器的采购,保证采购最需要的仪器,避免重复采购,提高资金的有效利用率。
大型仪器共享管理平台需要能够将全校范围内的已有大型设备仪器纳入到管理体系中,建立统一的建档、管理、使用模式,保证数据的统一化及规范化,能够从现有的各项统计数据中分析仪器设备的使用率。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