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的出现,使得知识的传播和形成去中心化,每一个个体都是知识的贡献者也是知识的创造者,这迫使我们需要寻找新的学习模式和方法。用连通主义创始人,加拿大阿萨巴斯卡大学教授乔治西蒙斯的话说,“知识存在于网络中”,学习者在不同人群、不同领域、观点和概念之间发现连接、识别范式和创建意义的能力非常重要,这应该是现代学习者必须掌握的核心技能之一。一个人获取知识来源的能力比掌握现有知识更为关键。网络时代的学习的特点是:学习是构建自身认知网络和社会网络的过程。美国教育部在2009 年的一个报告中得出3 个结论:1. 混合学习是最有效的学习方式;2. 在线学习比面对面学习更有效果;3. 单纯的面对面教学是最低效的。社会性软件和技术为我们创建这种学习模式提供可能。非正规学习将成为学习的重要部分。社会性软件和技术,很好地支持和鼓励个人一起学习的同时保留了个人控制自己的时间、空间、存在、活动、关系和身份,这满足了混合学习、非正式学习、终身学习、移动学习、不同风格的学习者的需要。
拥有Web2.0特征的网站和技术通常被称为社会性软件和技术。社会性软件是构建于信息技术与互联网络之上的应用软件,在功能上能够反映和促进真实的社会关系的发展和交往活动的形成,使得人的活动与软件的功能融为一体。社会性软件的核心思想其实是一种聚合产生的效应。社会性软件和技术使得知识和信息的采集变得十分方便和快捷,交流沟通更加方便,知识的整理更加便捷,通过Blog可以很快挖掘出网络领域专家以及其关注研究的内容。通过RSS,利用网络阅读器可以大大提升信息获取和更新的速度。Blog、Wike等记录方便,整理方便,便于思考。社会性软件成为一种新媒体,形成网络化的人际传播,整体社会性软件通过不同参与者的信息收集和快速分享与传播。
基于Web2.0概念的互联网正深刻影响着教育的变革,影响着人们原有的思维和学习模式,对教师教学、学生的学习和资源的建设模式都有很大的影响,但这仅仅才是开始。同时在应用过程也面临许多挑战,例如,仍有部分学生不愿尝试使用社会性软件和工具来进行学习;教师在回复学生提问、整理资源、学习新工具体验新技术等工作需要花太多时间;尚无对教学者使用社会性软件进行教学和评价的指标;数据的安全等问题。尽管如此,我们仍需不断提升自身的信息素养和网络应用能力,改变固有的思维模式,不断深入应用和实践,在实践中研究和探索,使之能更好地服务于大学教育的需求,为大学构建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及相应的教学模式与学习模式提供探索和尝试的路径。
案例1 《食品化学》精品公开课
课程地址:http://sphx.col.ynu.edu.cn/
课程视频:http://www.da-fan-shu.cn/FlvVideoContent_10485.html
该课程在教学内容上注意经典内容的稳定性和现代内容的可塑性之间的有机统一,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的有机统一。教学手段和方法上,云南大学化学化学科学与工程学院教师赵逸云及其教学团队充分利用多媒体和社会性软件和技术手段辅助教学,他们开发了课程的专题网站(可公开访问),用于辅助课程教学,包括电子教案、文字、图片等教学资料的下载。随着资源不断地更新丰富,这门课程的每一节课都有录像,这些录像包括教师讲授、学生实验、学生课堂讨论等内容,赵逸云的课程结合生活,显得生动有趣,引导学生在实践中进行学习和研究,课程录制后经过课后认真编辑处理后上传到优酷网站,类似YouTube的视频网站,供大家分享。到目前为止课程36次录像点播达14400多次,让更多的人足不出户就可以在网上进行学习,同时也收到大量的观众的好评。课程利用优酷视频分享网站等社会性软件和技术手段,不仅使云南大学的在校学生受益,而且使广泛的人得到优质的资源和服务,使知识得到分享。
案例2 教育大发现社区
http://sociallearnlab.org/blog/
http://sociallearnlab.org/wiki
教育大发现社区是国内较早的教育网上社区,集聚了众多来自全国各地一线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汇集大量的学习资源和资料,它突破了学校原有的限制,在网上自发地形成一个研究和学习的社区协作群,达到相互协作分享、共同进步的目的。他们通过Wiki、豆瓣、好看薄、Google、论坛等社会性软件和技术,向大众推广先进的学习理念、学习方法和学习工具。社区成员通过活动,应用网上协作工具和论坛,定期编辑社区简报,通过协作编辑完成了《Google服务应用手册》、《村落学习——技术环境手册》等资源项目,推动社区协作活动,为知识管理和协同创新提供新的支撑手段,使社区成员在工作、学习中更注重合作协作。社区也在积极探索跨组织合作,借鉴诸如“多背一公斤”大规模公益活动的商务运营流程。同时,社区正积极探索大规模的协作。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