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思科公司1986年开发出第一台IP路由器以来,距现在已有二十余年的历史。在这期间,伴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路由器已经成为了Internet中最核心的网络设备,并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在体系结构上,从最初的单机集中式总线结构发展到单机分布式的共享总线结构,又从单机分布式的Crossbar结构发展至多机互联的集群结构;在转发速率上,从最早为解决两种网络不同命令的转换到转发速率上百兆,光纤及波分复用等技术的发明,进一步又从Gbit跃升到几十甚至上百Gbit,目前最高速的路由器每秒钟可以转发超过1Tbit的数据。
随着下一代互联网的演进与发展,业务数据流的多样化以及网络配置管理的复杂化,用户对路由器在可扩展性、可配置性、可管理性甚至是可编程性上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为了介绍该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特组织路由器领域的国内知名专家撰写了本期专辑。
胡光武等人不仅详细地阐述了可编程路由器、可扩展路由器、可重构路由器等技术的区别,并结合新一代互联网的发展需求,指出了可编程路由器的重要性及其发展现状。
孙志刚总结了可重构路由器的发展及研制方法,指出可重构路由器技术是提高路由器可管理性与灵活性的有效手段之一。刘强等人的“面向服务提供的可重构路由器”和徐恪等人完成的“可重构路由开发环境”则从解决多网融合、业务重构问题出发,给出了面向上层业务的可重构路由器及其开发技术。
徐明伟等人为了解决网络管理及配置上的问题,提出了虚拟网络VegaNet及虚拟路由器,使得研究人员对网络进行仿真和测量时,更接近真实网络的实验环境。由此可见,在体系结构和转发性能之外,进一步拓展路由器的功能,主要从可编程、虚拟化和可重构等方面作进一步的研究。希望本期关于可编程与可重构路由器的专题能为您提供更多的视角和思路。
文章来源:《中国教育网络》杂志7月刊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