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对于网络社交的依赖忧喜并存:“一方面,这会造成沟通技巧的缺乏,面对面的交流、眼神的沟通、触摸、微笑、微小的姿态都在渐行渐远,如果再不纠正,就可能会引发社交的崩溃。”然而,与危险同在的是潜在的巨大好处,“网络上不同国家人们之间的友情,还有网恋都说明,在未来我们可能会有一个更多元化、更宽容的社会。”
最近英国国家文化基金会的一项调查表明,90%的青少年都在家中上网,网络在青少年生活中的比重不断攀升。对于今天的青少年来说,网络远远不止是收发邮件或者浏览消息的工具,他们每天甚至每个小时都要上网发帖、传自己拍摄的视频、聊天,Google、Blog、Skype、Myspace等都是这些孩子们生活中的一部分。在父母面前沉默不语的少年,在网上却可能是无敌游侠,父母们如何面对一天比一天更难以理解的孩子们?当这些孩子成长为社会中流砥柱时,他们的网络经验会给世界带来怎样的变化?
网络是一个进行身份实验的地方
一般来说,父母们心目中的网络要么充满了恋童癖和骗子,要么就是浪费孩子时间的无聊玩意儿。不过一个看上去好像无精打采地在上网的孩子,实际上可能是在过他想象中的“第二人生”,或者在一个虚构的空间里与《魔戒》里的奥克斯人、矮人还有龙进行激烈战斗。当然最有可能的还是在用各种即时通讯软件和朋友闲聊,或者在Myspace、Bebo之类的网站奋力写着博客,不管来看的是陌生人还是朋友。他还有可能是在下载音乐、视频,同时和上百万其他人一起分享他所喜爱的诗歌、电影、音乐。如果说这一代人是充满了创造力的多面手一代,似乎也还显得有些过于保守。
比起他们的父辈,这一代人受到的保护和管束都更多。于是当他们无法和朋友们交流的时候,网络就会是他们施展交流才华的地方。网络成为了一个能找到乐子、能冒险、能反叛也能让他们陷入危险当中的地方。有的孩子会在网上说些过激的话,贴他们自己的私人照,说老师的坏话,甚至有些孩子会在聊天室里和陌生人调情,暴露自己的真实住址。
不过,父母们不应该就此将网络视作洪水猛兽。“互联网只是一个虚拟的公共空间,如果孩子们在真实生活中就很反叛,那么在网上他们一样会反叛,”《完全在线:孩子们在网上到底在干什么》的作者安娜斯塔西亚·古德斯泰因认为,“青少年们把网络看作一个他们真实生活的延伸,网络是一个进行身份实验的地方”。青少年在网络上进行的社交活动与日俱增,提供类似服务的网站也水涨船高,2006年上半年,Myspace的用户增长了98%,Bebo则拥有800万英国用户,据统计超过60%的英国青少年在Bebo或者Myspace之类的地方有自己的网络资料。孩子们在彼此的网络空间上进进出出,留下虚拟的问候、自我介绍、聊天,他们由此结成友谊,或者由此友谊破裂,十分类似于简·奥斯丁小说的无限放大数字版。而且与父母们钟爱的电话交流相比,网络社交有十分巨大的区别,19岁的杰斯·香侬说,“煲电话粥太费时间了,用Facebook(交流个人信息的网站)你可以同时和15个朋友聊天。”
青少年在交流的意义上考虑隐私
贝尔法斯特学院专门研究青少年与科技之间关系的心理学家阿瑟·卡西迪认为,青少年对于网络社交的依赖忧喜并存:“一方面,这会造成沟通技巧的缺乏,面对面的交流、眼神的沟通、触摸、微笑、微小的姿态都在渐行渐远,如果再不纠正,就可能会引发社交的崩溃。”然而,与危险同在的是潜在的巨大好处,“网络上不同国家人们之间的友情,还有网恋都说明,在未来我们可能会有一个更多元化、更宽容的社会。”主攻大众传播学的莱斯特大学的巴里·岗瑟教授则更为悲观,“文本只是单维度的,电话或者面对面的沟通包含了更多的交流手段——声音、姿势、脾性,这些都是沟通所需要的东西。在网上,这些技能全部被忽略了。”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