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春哥”是谁?不了解“神兽”为何?没“吃”过“兰州拉面”?没玩过“偷菜”?如果你全部摇头,好吧,你已经OUT(落伍)了。
2010年1月6日,网友“失眠的杜老师”把一份《2009—2010学期网民测评全国统一考试》的试卷发到网络社区“猫扑大杂烩”,很快引发网友广泛参与。“试题”内容除了涉及一些基本的网络常识,如“人肉”、“兰州烧饼”等外,还基本涵盖了2009年的网络流行语、热点人物及事件,诸如“寂寞”、“杯具”、“传说”、“贾君鹏”、“欺实马”等等。
几周来,各地网民积极“赴考”,并通过MSN、QQ等即时通讯工具交流“答题心得”。尽管每一题几乎都是“热点”,但真正及格者并不多,很多网友高呼“60分万岁”。
“网民考试”考评的恐怕不是对于潮流的熟稔程度,与10年前的网络环境相比,“骨灰”与“菜鸟”之别不再是重点,一种崭新的交流方式已经充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网民们以充沛的想象力制造着层出不穷的网络词汇,显示出其强大的生命力。
网友如此热衷于答题,很大程度上是出于检验自己“网络化”程度的目的。有一个现实摆在面前,我们已经进入了新媒体时代,将“网络化”纳入知识结构不再只是单纯的消遣和解闷,适应一种全新的交流方式、人际模式,乃至情感表达和生活态度,这恐怕已是全体社会人的必由之路。
回过头来看“试题”,分为I、II卷,总计填空、单选、判断、阅读、作文等八种题型,与高考试卷惊人类似,并限定了考试时间和考试规则:“严禁携带百度、google入场”——一种网络常用的戏仿策略。命题人“失眠的杜老师”表示,出题是为了“娱乐大家”,而资深评论人表示,这份走“戏仿”套路的试卷其实能够让网友们在轻松一笑后进一步有所思考,传播效果相当不错。
从参与者的年龄结构看,“70后”大多是“错得一塌糊涂”;“90后”则并不热心;真正让帖子火爆起来的仍然是网络化进程中最坚实的参与者“80后”们——包括出题者“杜老师”,一位只有23岁的东北小伙——“80后”有时间有精力,已经进入社会,正在步入成熟,并集群化地将“网络语言”热烈地植入现实生活,好比一句暗号或某种共识:“口气对了,生活的味道才‘对’了。”
否则,你将“被OUT”。“被”也是一个全新的网络语言,如果还不理解,上网百度去。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