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7日,全国两会召开前夕,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与广大网友进行在线交流。短短两个小时,网友踊跃提问,温总理回答了其中的22个问题。
在这次“心贴心,面对面”的交流中,总理倾听民意民情,网民热议国计民生,从物价到房价,从教育到医改,从就业到分配,无不是老百姓记挂在心的事情,切中了今日中国民众关切的焦点,为两会相关议题的预热加了一把火,成为网络问政的又一次生动实践。
在“经济最为困难”的2009年,温总理首次在两会前夕与网民交流,通过网络问政的方式,提振了人们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信心;而在“经济最为复杂的”2010年,温总理“带着真心、真意、真情”,再次与网民交流,并且与网民“勾指相约”,相约2011年。一而再,再而三,温总理如此重视网络民意并身体力行,在中国,网络问政正在成为一种习惯,一种常态。
2008年6月20日,胡锦涛总书记通过人民网与网友在线交流,实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与网民的“第一次亲密接触”,总书记指出互联网是“做事情、做决策,了解民情、汇聚民智的一个重要渠道”,开启了网络问政元年。一年多来,这一中国政治文明的新见证者,有序而迅猛地发展着,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带来了新气象。
当温总理与网民“勾指相约”的时候,我们看到,网络问政其实已经以新技术日新月异那般态势和速度,正迈向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和水平。政府以尊重民意、提高执政能力为中心的应对网络舆论新机制正在形成,网络发言人出炉、网络新闻发布会召开、政府微博开通等政治创新层出不穷;逐渐走向理性表达、积极参与公共事务、权利与责任平衡的“网络公民”走向成熟,在一系列公共事件中,网民一再证明自己不是“麻烦制造者”而是建设性推动者。这种“双向成长”,既为党和政府科学、民主、依法执政带来了新契机,也为保障公民“四权”提供了新渠道,逐渐建构一种新型公共关系,将整个社会的政治文明水平提升到了新境界。
而从此前地方两会传递出的新信息来看,知名网友被选为代表委员,“网络民意”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这些迹象说明,一些网民正从幕后灌水走向前台参政议政,网络声音正从民意表达成为决策依据,显示了网络问政与制度化、法治化轨道对接融合的新趋势。当然,这种创新正在探索中,还有广阔的提升和拓展空间。但这一趋势的端倪初现,也说明网络问政正在由“启蒙”阶段向“应用”阶段跨越,一些地方已经不再满足于表态重视网络民意,而是将其创造性地转化为一种新的治理手段,发挥其能量和效率,从“善待”、“善管”走向“善用”,实现多方共赢。
以网络问政的新高度、新图景来观照,一些地方、部门在执政理念、方式上的落后与僵化更显触目惊心。有的官员“本能”地将网民的实情直陈当作“谣言惑众”,有的部门对体现民间疾苦的尖锐呼声不能积极对待,敷衍塞责,个别地方政府不但不重视和积极回应网民声音,反而采取打压姿态,和网民大唱对台戏,明目张胆地压制民意,等等。这些意识和现象的存在,给网络问政的进一步发展,设了“短板”,拖了“后腿”,其负面效应值得高度警惕。
2010年两会在即,在代表委员参政议政的活动中,网络问政又将掀起新高潮。温总理这次与网民的交流对话,是一次很好的示范,更是一个精彩的预告,使人们对网络民意融入中国政治文明发展进程的新进步、新趋势、新图景充满了期待。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