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起】专家估计我国现在有5万余所中小学建立了校园网,而且网络环境、基础设备都比以前好得多,但这其中,又有不少资源是被闲置的,最具体的表现是学生无法真正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形成自主探究学习的“情景环境”。8月,在江西举行的第四届教育技术国际论坛上,与何克抗教授就此进行了一番探讨。
【本期人物】何克抗,我国第一位教育技术学博士生导师、全国中小学计算机教材(含教育软件)审查委员会负责人。
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的关键,是把已经建立的信息环境、信息资源运用到中小学各学科的教学上,提高每个学科的教学质量
记者:你是教育技术学的博导,这是个热门同时也是新兴的研究方向,请问教育技术学主要研究些什么?
何克抗:用一句话说,教育技术是关于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
记者:也就是说在教育技术中,如何将学习资源应用到实际教学当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你研究我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已有很长一段时间了,那如今应用现状又如何?
何克抗:教育部曾一天内连发3个关于加强中小学信息教育工作的文件,这是前所未有的,对我国教育信息化,尤其是基础教育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我记得2000年,建立校园网的学校有3000余所,2003年据官方统计大概有26000余所。目前,据专家估计,我国有5万余所中小学建立了校园网,而且网络环境、基础设备都比以前好得多,带宽速率也由百兆增到万兆。网上的多媒体教学不仅提供声音支持,还用校园视频传播。全国的学校多媒体讲座,在广东、大连等地都可以在线提问。
但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很多很好的信息技术环境被闲置了,或仅仅用于信息技术这一门课程。我觉得当前存在比较大的问题是,怎么把当前已经建立的信息环境、信息资源运用到中小学各学科的教学上。这是我们国家教育信息化,尤其是基础教育信息化所面临的关键问题,今后的教育信息化能不能健康深入地发展下去,取决于我们能否将现有的设备真正在教育教学上很好地发挥其作用。
记者:那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是不是我们的计算机教育从一开始就没有找准方向?比如说从“BASIC”语言开始学习。
何克抗:这有一个过程。在使用计算机之前要求学生掌握程序设计语言,相当于允许学生使用圆珠笔之前,要求他们必须先理解圆珠笔的构造、搞清楚圆珠笔内的墨水是如何转移到纸上的科学原理一样。同样,为了使用计算机,你也不需要去理解有关计算机的科学原理和数学法则;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和程序设计方法应当由那些将要制造计算机的人去学习,而不是让一般学生和使用计算机的人去学习。
联合国开发署牗UNDP牘的首席技术顾问DwightW·Allen博士,曾到我国部分地区进行了有关中小学计算机教育情况的短期考察。不久,他写出了两篇题目分别为《重新考察中国中小学的计算机课程——警告》和《中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的未来》的考察报告。Allen明确表示,学习程序设计语言的课程,实际上只对高级计算机课程的学习或是最优秀学生的学习有利。
1994年我国公布的“中小学计算机课程指导纲要”由(1)计算机的基础知识、(2)计算机的基本操作与使用、(3)计算机几个常用软件介绍、(4)程序设计语言、(5)计算机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以及对人类社会的影响,五个模块组成。Allen提出:模块(1)、(4)、(5)的设置都是不必要的。常用软件中应用最广泛的是文字处理软件,数据库和电子表格虽然也是常用软件却并未被绝大多数的学生所使用。因此,在中小学计算机课程中讲授的常用软件只有文字处理软件,才是计算机教育课程中在今后一段时期内应着重介绍的内容。
老师讲、学生听,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下不可能形成自主学习、探究的学习方式
记者:为了让计算机教育突破以往的方法,你组织了“小学语文‘四结合’教学模式改革试验”课题,尝试让计算机与语文教学整合在一起齐步走。
何克抗:“小学语文‘四结合’教学模式改革试验”研究项目把小学语文的识字、阅读、作文教学与计算机教育整合在一起,做到“识字教学、阅读理解、作文训练、计算机应用”四结合。该项目历经近10年,实现了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但不少人却简单地将这种整合理解为计算机辅助教学或者多媒体辅助教学,也就是用多媒体辅助老师教,帮助老师突破重点、难点。
整合不仅仅是把信息技术整合化,而是强调创造新型的教学环境,这个环境能够支持资源共享、信息获取、多种交叉(人际交叉、师生交叉)、各自探究和自主协作等新型的教育学习方式。若还是传统的粉笔黑板、老师讲学生听,是不可能形成自主学习、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难以发挥。
我听过一节英语的网络课,尽管这堂课是在多媒体网络教室上的,有真正的互联网环境,但这一堂课教师上得还是很传统。尽管每个学生面前都有计算机,都有网络环境,计算机和网络并没有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工具。大部分时间还是老师在讲,计算机只是偶尔充当演示或做练习的工具,并没有让学生充分利用网络来自主探索或协作交流。
通过视频等相关环境(情景设置),让学生身临其境,使其对各类学科有更加感性的认识
记者:你曾说过,把信息化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情感激励的工具。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
何克抗:把信息化作为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通过“四结合”的实践能够说明问题。例如,按新的课程标准,根据小学二年级学生的识字量、阅读能力,如果使用电脑来辅助作文,那他的能力可达到现在小学(新课标)五六年级的水平。没有这样的教育信息环境或全新的整合方法,理论上是很难达到这个标准的。我在条件好的、城乡接合部的一般学校和农村学校等100多所不同类型学校做了实验,应该说达到了预期目标。
我们过去叫做计算机教育、计算机文化,多媒体网络加进来后,现在称信息技术。学习过程中,我们鼓励给学生布置作业选题,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上网搜集查询资料,分析加工形成自己的观点。在这个过程中,网络就成了探究认知的工具,而且网上不受时空限制,便于协作、交流。学生学习利用计算机的图形动画、海量存储等功能来突破教学中的重点、难点,一些抽象的概念图像化,有些化学反应过程逐步地展示出来,对学生的理解能起很好的帮助作用。
有了这样的新环境,就能够情景创设。如过去要到博物馆参观,一定要到现场去,可是又没有时间,也不一定有条件。现在涉及情景目标,如诗歌、历史等题目,通过视频等相关诗词环境(情景设置),让学生身临其境,对各类学科有更感性的认识。然后再组成小组讨论,认识就全面了,老师不讲他也学会了。如果还不懂,老师再讲解一下。这种探究式学习,老师只是起入门、点拨作用。不管在线离线都可以讨论,范围可以是本班学生,也可以是老师或是校外专家,协作的深度广度都有所提高。若没有感性的认识、理性的观念,他听了以后也记不住,或者听了以后也无法变成自己的认识。
譬如,学习“西安事变”这一段历史,相关的历史背景是怎么样的呢?这些相关的材料,只有让学生感到兴趣,他才能理解得深刻。教师只要课前提出问题来,就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己去网上找相关资料,然后在这个基础上回到课堂回答教师的问题,教师再视情况组织小组讨论“西安事变”的重要意义,认识其产生的历史背景。学生还可以根据自己搜寻到的资料向教师提问,形成互动的气氛,这样的教学效果才是最理想的。
记者:计算机教学课程就应该强调互动性,这种方式操作起来复杂吗?
何克抗:江浙和深圳等发达地区,在基础教育领域,不少学生就在校外通过网络学习。这个网络主要是校园网,校园网的内容是经过老师挑选的,是围绕教学目标来开发的绿色网站。
摆脱粉笔黑板的教学方式,这类形式在高校也有开展,但只有百分之几的教师在做。95%的大学还是应用于科研、查找资料、浏览信息,没有应用于学科教学上。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人生观和价值观等全面素质。现在有些学生提出的问题很多已经超出了学科的范畴,而网络老师能够随时辅导,对学生提的问题即时回答,学生会感觉老师是一个知心朋友。例如,最近某些学校的学生有了心理问题,解决问题的不是政治、心理老师,而是网络老师。
记者:你所说的这种模式,与现在的网校有些相近,但网校上的内容针对高考升学的比较多,是否会让学生产生“学习疲劳”?
何克抗:中小学的网校主要是面向高考升学的比较多,但不能否定其积极作用。因为其本身也是需求,而且市场很大,去年网校的产值就有五六个亿。中小学的远程教育主流是网校,是面向高考的,但也有校内外家长和学校的互动,让家长了解学生在学校的情况。国内有些地区在运用,但并不普遍。无锡、深圳相对做得好一些,这两个地方的部分学校通过网络进行课后辅导。一般是特级教师把历届的高考题目,按学科认真分析,每学科都有老师在线辅导答疑,还请前一两届的高考状元或成绩优秀的一二年级大学生在线主持。在网上这样做,也不能一概说是应试教育,就算是为了应试也并不一定是坏事。我认为这对学生的学习方法和思维训练会有好处。
记者手记:给孩子一个情景环境
记得小时候,不论是父母还是老师都告诉我们上课要认真听讲。如果上课的时候,双手齐整地叠在桌上,挺着腰板听一堂下来,说不定还能得个“小红花”呢!回到家里父母也总是问,“老师都讲了些什么?都记住了吗?”在那个时候,在教学当中教师占绝对的主导地位。多年来,这个方法不论是在专家理论研究中,还是实践中都受到了质疑。
随着电脑、电视等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应用,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教与学”两者间的地位越来越趋向平衡。但不可避免的是,计算机教育曾经也仅只是一门孤立的课程,给我们带来的是学生在小学阶段终于学会了打字等软件运用。
在与何克抗交谈的过程中,虽然我们谈的是计算机课程在我国的应用,而真正值得我们思考的是,整个教育方法该如何变革?是教师教给学生课题,还是让学生主动思考?孩子是单纯的,他们很容易融入一个情景环境当中,在教学中更多地为他们设置情景状态,使他们以感性认识接受知识,那么他们才会主动地将文字变为自己深刻的记忆。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