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浮的教育信息化建设已经到了一个关键的时刻
云浮市约有50万中小学生,1000多所学校,其中110多所中学,900多所小学。目前,全市中学已经基本普及了电脑教室的建设,截止到去年暑期,中心小学已完成多媒体网络教室的建设;云浮市教育信息化建设已从建设阶段向教学应用阶段转变,从过往单个项目建设向整体规划建设阶段转变,为缩短与珠江三角经济发达地区教育教学质量差距,云浮市的信息化教学整体建设迫切需要全面启动,同时这也将是云浮市实现教育信息化建设飞跃的一个难得的机遇。在这样一个机遇面前,TCL教育互联为云浮市提供了两个“法宝”,协助云浮市教育信息化建设实现了飞跃式的发展。
法宝一:哑铃型结构为云浮提供最优解决方案
要实现云浮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飞跃式发展就必须改变过往教育城域网建设采用“橄榄型”结构所造成的先天不足:在市、县、区、学校多层建立信息中心;改善网络通路及中间环节过于庞大,管理复杂、人员编制数量加大,建设、使用、维护成本极高的制约因素。
能够解决“橄榄型”结构弊端的是TCL教育互联的VCM “哑铃型”系统结构
由于电信技术的成熟,市信息中心与学校信息点的直通,更多地可以由电信承担,市信息中心集中建立管理、教学和公共服务功能。同时学校注重教学功能场室和教学教务应用的建立,学校通过网络通路直接访问市信息中心,减少中间环节,虚拟弱化县区学校等信息中心的建设,减少硬件投资、方便安全管理、直接应用升级、只需在市信息中心设有管理员,“哑铃型”的系统结构应运而生:
在市教育局建立信息中心,集中构建服务器、网络、安全等设备,以“IDC+ASP”的架构,集中提供教学资源、办公管理、信息发布等服务。学校端按标准建设各功能场室,重点突出信息化的教学应用;网络是连接学校和信息中心的重要桥梁和通路。
“IDC+ASP”的教育信息化建设思路是指在数据中心(IDC)建立一个功能强大、方便易用、安全可靠、便于管理的网络环境和应用系统平台,在这个系统平台上为各级教育单位构建网络门户以及教学、办公和管理的应用程序和资源库,提供各种网络应用和增值服务(如数据的存储与备份服务、网络安全服务、VPN服务等),提出教育ASP(应用服务提供商)的概念,是教育信息化最经济合理的解决方案,同时也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哑铃型”的系统结构开创“新三网合一”的教育信息化建设应用模式的先河,以计算机网为基础,突出教学网和管理网,真正有效的发挥教与学、管与用的效能。“新三网合一”解决了过往的城域网建设更多地把精力放在一个传统型的计算机网络结构上,或者是把精力放在以办公为主的管理网上,忽视教与学的提升以及基础教务管理的问题,同时规避了在教学模式上,标准不统一与教学过程不同步,教学模式五花八门,师生的信息化技能水平差异大;在政务管理上,仅是强调了公文流转,没有将教学结合进来,使信息化的装备在服务教学上大打折扣等问题。
法宝二:“互动课堂”让云浮每个学校都拥有最好的老师
对云浮城域网建设起到重要提升作用的,还包括“VCM互动课堂”。在2005年6月完成基础教育信息网网络中心建设之后,2006年底前云浮中心小学以上学校(400所)要完成“VCM基础校园网”和“VCM互动课堂”建设;农村面上完成“VCM互动课堂”建设。“VCM互动课堂”的大规模普及将使云浮市的教室信息化由传统电教平台向新型互动电教平台跃进。
在传统电教平台模式下,师生之间,学生和资源之间缺乏互动,仍然是一种单向的灌输式教学,限制了教学手段和方式的变化,僵化了教师的教学模式思路,降低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固化了学习方式。“VCM互动课堂”以则以“VCM互动式电子白板+主题资源”的全新理念,形成了一个操作简单、互动性强、能够呈现清晰、自然、精确的多媒体信息的动态演示和教学环境。由于“VCM互动课堂”还能提供丰富的主题资源的共享和互动,使得每一个学校都可以拥有最好的老师!
按照规划,到2005年,云浮市中小学校将全面实现“校校通”,并组建好“云浮市VCM基础教育网”,通过建立《云浮市教育城域网应用管理平台》及《主题资源管理系统》,采用先进网络互联技术,实现以市教育局为中心与县(市、区)教育局和全市中小学进行互联,上接省教育厅基础教育专网,实现省教育厅与市教育局之间、市教育局与县(市、区)教育局之间、县(市、区)教育局与学校之间的电子公文自动交换,对学生的学籍管理、学校的校务管理、教育局的业务管理实行管理网络化、规范化,进一步提高云浮市教育管理和学校管理的效率和质量,实现共享全省乃至全国优质教育资源。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