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教科[2006]29号
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关于印发重庆市教育信息化“十一五” 发展规划纲要的通知
各区县(自治县)教委(教育局)、各高等学校、委属各单位:
现将《重庆市教育信息化“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实施。“十一五”时期,是重庆教育信息化为建设长江上游教育中心和打造西部教育高地提供全面信息服务的关键时期,希望各单位进一步贯彻落实科技兴渝、人才强市战略,增强认识,大力加强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推进教育信息资源建设与整合,因地制宜推进应用系统建设,力争早日成为西部教育教学资源高地,为普及和巩固基础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提供强有力的信息和人才支撑。
二OO六年十二月十九日
重庆市教育信息化“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
(2006-2010年)
信息化是教育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创新教育观念、改革教育过程、转变教育模式的重要途径,事关全市教育事业发展全局。“十一五”是重庆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重要机遇期,是为建设长江上游教育中心和西部教育高地提供全面信息服务的关键时期。为加快全市教育信息化建设步伐,充分发挥教育信息化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根据《全国教育事业第十一个五年规划(讨论稿)》、《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教育重点专项规划》和《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信息化专项规划》,结合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特制定全市教育信息化“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
一、背景分析
(一)国内外教育信息化发展现状与趋势
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对当代教育事业产生了巨大影响。教育信息化是促进教育改革和发展,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保障。教育信息化推动传统教育观念、教育模式的转变,成为普及和巩固基础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实施远程教育、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手段。
世界各国纷纷采取措施,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与竞争,利用教育信息化的优势,为发展知识经济储备人才,争取在激烈的全球竞争中占据主动。近年来,我国教育信息化工作取得了长足发展。目前,CERNET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国家级公益性计算机互联网,用户超过1800万人。2004年开通的中国一代互联网(CERNET2),保持中国教育网技术上领先。国内80%以上的高校已经建立了校园网,高校网络已成为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后接班人的重要阵地。近400所本科学校开设了1000多个信息技术相关的专业点,68%的中学开设了信息技术课程,99%的职业和成人学校开设了计算机应用基础的必修课。高等学校现代远程教育试点目前累计注册学生有200多万人,初步形成了我国高等教育现代远程教育体系。
“十一五”时期是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们必须抓住机遇,应对各种挑战。目前,信息服务支撑技术和应用软件、下一代互联网的核心技术、高性能计算、面向核心应用的安全技术和数字媒体平台是教育信息化技术发展的重点。高校教育信息化已经初步实现了教学管理计算机化,数字化校园成为建设目标,各项应用处于集成整合的过渡阶段,数据集中、设备集群、应用集成成为发展方向,为实现自主学习,优化教学流程,提高教育质量,实现教育现代化奠定良好的基础。
基础教育信息化处于稳步提升阶段,国家将重点支持农村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的建设,缩小东西部基础教育的差距,减小数字鸿沟,促进教育的区域协调发展。职业及成人教育信息化建设将大大提速。远程教育将进一步拓展到社会各层面,推进社区学习平台建设,着力构建面向全社会的终身学习体系。
(二)重庆教育信息化“十一五”期间主要进展
重庆市高度重视教育信息化建设,1999年11月重庆市委、重庆市人民政府将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列为我市实施的八大重点教育工程之一。市教委制定了《重庆市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规划》,出台了《重庆市普及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实施意见》。经过西部大学校园计算机网络建设工程、西部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项目、国家农村远程教育试点示范项目和国家农村远程教育工程等项目建设,建成了重庆教育城域网和13个区县教育城域网。“十五”期间教育信息化建设投入资金超过14.5亿元,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得到明显改善,初步形成了城区以计算机网络为主、三峡库区和边远山区以卫星电视网为主的教育信息网络系统。截止2005年,有30多个大专院校建成校园网,110个单位接入教育电子政务系统,331所中小学拥有校园网;中小学人机比例为22:1,超过全国平均水平;中小学建设网络教室4530间,多媒体教室2307间,卫星地面接收点1524个、中小学语音室490间。全市有市级信息技术示范学校76所。
目前,在重庆教育城域网及远程教学系统内开展的应用涵盖了网上招生、教学科研管理、电子图书馆、远程教学远程医疗、农业技术培训、综合信息服务等方面,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教育信息资源共享,缓解了教育信息化的地区差异带来的矛盾;部分高校的远程教育已达到全国先进水平。全市信息技术教育普及工作取得全面进展,城区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课程的开课率已达93%,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普及率达83%,形成了一定规模的辅助教学的课件、多媒体教学素材和学科教学资源,初步形成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课程基本框架。信息技术教育队伍不断壮大,信息技术教育研究取得一定成果,初步建成系统的翻译片技术教育科研体系。
(三)重庆教育信息化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看到重庆教育信息化建设取得成绩的同时,必须清醒地认识到重庆教育信息化仍然处在“爬坡上坎、负重前进”的发展阶段。重庆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薄弱,整体水平不高,与建成长江上游教育中心和西部教育高地的要求不相适应,与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实施科教兴渝和人才兴市的要求不相适应。“十一五”时期是我市教育信息化工作进一步“打基础、建平台、增应用”的关键时期,是突破教育信息化发展的“瓶颈”制约和体制障碍的重要时期,目前存在和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是:
1.教育信息化资源建设滞后、“信息孤岛”严重,各级种类学校和教育机构的信息资源没有充分共享。应用系统建设滞后,信息化应用水平较低,缺乏教育决策辅助支持系统。
2.重庆教育信息化发展不平衡,二元结构突出,地区间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和资源建设水平差距明显,消除信息化鸿沟任务艰巨。
3.对教育信息化重要性和内涵的认识水平不高,全市教育信息化建设缺乏整体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中长期建设机制。教育信息化的管理体制有待进一步理顺和完善,与教育信息化有关的政策、法规、制度尚不健全。
4.经费投入不足,尚未形成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多渠道融资投入机制。高层次、专业化的教育信息化人才匮乏,教育队伍的信息化应用水平普遍较低,教育信息化人才培养体系不健全。
二、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推动我市教育信息化的蓬勃发展,以“打基础、建平台、抓应用、促发展”为指导方针,以网络及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为基础,以重庆教育网络信息交换平台和教育资源中心平台建设为重点,以推进教育信息化应用及网络教育资源开发为核心,以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为保障,深入学习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实现教育现代化,全面构建社会终身教育体系,打造西部教育高地,建设和谐重庆提供全方位信息服务。
(二)基本原则
1.面向改革,服务发展。教育信息化要为重庆教育改革发展和现代化服务。教育信息化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途径,教育信息化将促进传统教育思想、观念、体制的转变,促进教育决策科学化,促进社会教育资源共享,优化资源配置和层次结构,提高教育质量。教育信息化要为提升我市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学习型社会和创新型城市,提供创造性人才和技术支撑环境。
2.统筹规划、统一标准。教育信息化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广。我市大城市带大农村的二元结构突出,各地经济、教育发展不平衡,信息化基础各异,为充分实现资源共享,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必须统筹规划、统一标准,防止重复建设,避免浪费,提高整体效益。
3.分类指导、分层推进、分步实施、分批投入。重庆市教育信息化建设分三个层次推进:市级主要建设重庆教育网骨干网、公共教育信息交换服务平台(天地网合一)、教育科研决策平台和市级教育资源中心。提供大学、区县网的接入服务、资源信息引进、开展、整合及调配服务以及相关业务指导、支持;区县主要建设当地教育城域网(或卫星网)和教育资源分中心,实现辖区内学校联网和教育资源服务;学校层面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方式进行建设。在统一规划指导下,分步实施,急用先行,分级建设,分批投入,充分运用市场机制,发挥多方积极性,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快建设步伐。
4.应用为主,资源共享。充分实现资源共享是信息化系统建设的目标,应用水平和效果是信息化水平的直接体现,坚持以应用为核心,注意技术的开放性和可扩充性,软硬件结合,以应用需求促进建设,适度超前规划。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