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加坡的互联网发展与管理中,政府一直处于主导地位。早在2000年,新加坡就成立了跨部门的全国通信安全委员会,作为一个负责制定IT安全政策的国家平台,在国家层面制定战略方向,这个委员会涉及通讯及新闻部、国防部、内政部,以及通讯及新闻部下属的法定机构资讯通信发展管理局(资信局)。
在全国通信安全委员会的指导下,新加坡当局已经颁布了三份加强网络安全的发展蓝图。第一份称为“信息通信安全总蓝图”,于2005年颁布,为期3年,总耗资3800万新元(1新元约等于4.8元人民币)。这一时期发展以公共领域的网络安全为重点,保护新加坡关键基础设施免受网络攻击,为政府、企业和个人维护安全的信息通信环境。
到了2008年,第二份“信息通信安全总蓝图”出炉。这份为期5年的计划,通过六大策略加强新加坡的网络安全。这些策略包括举行网络袭击演习、提高网络安全意识、成立信息通信专才协会和颁发奖学金等。政府和通信行业企业为这一蓝图拨款7000万新元,将保障网络安全扩大至私人领域,全方位保障新加坡的网络安全。
2013年7月,新加坡资信局宣布第三份发展蓝图——全国网络安全总蓝图。政府承诺为这份延续到2018年的计划拨出2300万新元,从加强关键信息通信基础设施的安全保障,加强宣导保证个人和企业使用正确的安全措施,培养信息通信专业人才三方面,提高新加坡抵御网络袭击的能力。值得注意的是,新蓝图加入“全国”字眼,显示全国通信安全委员会将放宽视野,协调各政府部门共同抵御网络袭击的能力。
与资信局主要承担国家信息化发展和网络安全总蓝图的规划协调配合,媒体发展管理局则承担着新加坡互联网管理的工作。当然,以法治精神著称于世的新加坡,自然也会通过法律渠道维护社会稳定和网络健康发展。
对于网络安全,新加坡通过《刑事法典》和《滥用电脑和网络安全法令》对犯罪进行制裁。早在1996年,新加坡就颁布了《广播法》和《互联网操作规则》。《广播法》规定了互联网管理的主体范围和分类许可制度,《互联网操作规则》则明确规定了互联网服务提供者和内容提供商应承担自审内容或配合政府要求的责任。新加坡政府也将《国内安全法》、《煽动法》、《维护宗教融合法》等传统法律,与《广播法》和《互联网操作规则》等互联网法规有机结合起来,打击危害国家和社会安全的行为。
在新加坡的互联网发展与管理中,政府一直处于主导地位。新加坡政府认为,作为国家利益和公众利益的代表,政府必须积极介入互联网管理。
(来源:《国际先驱导报》,作者胡隽欣)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