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段目标】到2015年,全国基本实现各级各类学校互联网全覆盖,其中宽带接入比例达50%以上;到2017年,全国基本实现各级各类学校宽带网络接入;到2020年建成与国家教育现代化发展目标相适应的教育信息化体系。
【重点任务】加快推进“宽带网络校校通”;全面推进“优质资源班班通”;大力推进“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建设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
【保障措施】建立跨部门协调推进机制;建立健全政策环境;形成多元化投入格局;完善教育信息化管理体系;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氛围。
教室里不需要粉笔、黑板擦,孩子们不用背着沉甸甸的书包,地球任何角落的一家工厂的整条生产线都能被“搬进”物理课堂。这些在过去看来是遥不可及的事,不久将变为现实。
今天,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以及中国人民银行五部门联合印发的《构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有效机制的实施方案》,为未来6年的中国教育信息化绘制了一幅清晰的“施工图”。
“分解动作”为“施工”谋篇布局
为了构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教育资源覆盖面的有效机制,实施方案将总目标进行“分解”,不仅有了“施工路线图”,而且还有3个明确的“时间表”,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可量化目标。
《方案》规定,到2015年,全国基本实现各级各类学校互联网全覆盖,其中宽带接入比例达50%以上,拥有网络教学和学习环境;初步建立起丰富多样的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实现各级各类教育资源的普遍共享,并输送到全国具备网络教学条件的学校、班级,实现课堂教学的常态化、普遍性使用。
2015年,网络学习空间将被广泛运用于教育教学。全国50%的教师和30%初中以上的学生拥有实名网络学习空间,高校90%以上师生拥有实名网络学习空间,开放大学100%的师生拥有实名网络学习空间。与此同时,将建成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与国家数字教育资源中心,形成数字教育资源市场化的汇聚和共享机制;建成贯穿学前教育至高等教育,覆盖全国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的学生学籍、教师和学校资产的管理信息系统及基础数据库。
《方案》要求,到2017年,全国基本实现各级各类学校宽带网络接入,网络教学和学习环境完善,有条件的农村学校班均出口带宽应不小于2M(兆),城镇学校班均出口带宽应不小于4M,义务教育阶段城镇和农村学校多媒体教室比例分别达80%以上和50%以上;基本建成数字教育资源与公共服务体系,为学习者享有优质数字教育资源提供方便快捷服务。
与第一阶段不同,到2017年,网络学习空间应用将实现普及化,教师普遍应用网络学习空间开展研修、备授课、批改作业、家访及指导学生学习,学生普遍应用网络学习空间开展自主学习,所有教师和初中以上学生基本实现“人人通”。
在此基础上,国家平台将与地方、企业平台互联互通、协同服务的数字教育资源云服务体系渐趋完备;教育管理信息系统不断完善,基础数据库动态更新,为教育管理和宏观决策提供支撑和服务;完成全国1000多万名中小学(含幼儿园)教师新一轮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
2020年是中国教育信息化的“收官之年”。根据《方案》,届时将建成与国家教育现代化发展目标相适应的教育信息化体系,基本实现全国所有地区和各级各类学校宽带网络的全面覆盖,具备条件的教学点实现宽带网络接入,城镇学校班均出口带宽应不小于10M,有条件的农村学校班均出口带宽应不小于5M,有条件的教学点接入带宽达到4M以上,各级各类学校基本具备网络条件下的多媒体教学环境,基本建成人人可享有优质教育资源的信息化学习环境和形成学习型社会的信息化支撑服务体系,教育信息化整体上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对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支撑与引领作用充分显现。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