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以下简称“西电人力系统”)建立在一个数据中心平台之上,充分利用网络优势,以数据共享的工作方式,全面支持对学校教职工的聘用(包括人员引进、调配)、聘任(包括定编定岗、晋升)、福利(工资、社会保险)、退休及人事档案等各项管理工作;向教师、学生和机关部门提供相应的信息服务,同时完善数据标准和管理规范。
建设目标及设计思想
西电人力系统的建设目标首先是支持各项人事工作的数字化,促进人事管理人员的协同办公,提高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效率。其次,体现服务意识,为教职工、行政管理人员提供人性化、全方位、多层次的服务;提供完善的查询统计、报表制作功能,辅助领导决策;整合并规范人事管理业务,实现全校人事管理模式规范。再次,提供灵活的数据接口,满足历史数据的平滑接入和校内外各单位、教委、教育部等上级主管部门的各种外部数据需求。最后,该系统的开发应用是在信息化校园整体规划框架下进行构建,采用与其他业务系统相同的数据标准和管理规范,实现各类教职工信息有效整合,全校范围数据共享和一致,为上层决策和分析提供数据来源和基础。
为实现该建设目标,西电人力系统从设计思想上体现了如下几个方面:
1. “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西电人力系统的应用对象主要包括:教师、行政管理人员、校领导、系统维护人员。“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打破了学校职能部门、院系之间的界限,以学校内部不同的角色为中心,协调相关部门的资源和活动,围绕不同角色的特点、活动内容、工作职能来进行服务的分析和系统功能设计,围绕“人”重组业务流程,提高效率和对用户提供服务的响应速度,智能化、人性化的满足使用者需求。
2. 以“信息流”为核心的管理模式
学校不同于企业,它是一个典型的社区结构,既有规范的教学、科研、管理业务,也有面向师生个体的生活服务的需求。学校的各项基本工作可以概括为以信息流为核心的管理、决策、知识的传播与创新。因此,西电人力系统设计时采用了“信息流优先于物流和资金流,以满足信息的采集和处理为先”的设计策略。
3. 管理、服务分离的机制
传统业务系统的设计着重从管理的角度来进行功能模块的划分。使用者进入系统界面,找到要办理的业务再进行办理,无形中为使用者添加了不必要的操作,带来一定不便。针对这种“重管理、轻服务”的现状,西电人力系统改变以往的被动式服务,从使用者角度出发,根据不同角色的不同业务需求,将多个业务、跨业务的各种流程进行全面整合,按面向对象进行服务的集成,智能化地为用户提供各类信息和服务。
4. 量化的管理方法
量化思想的核心就是以数字为基础,对关键的决策点和操作流程实行标准化管理。由于量化管理,每个重要的步骤都有了清晰明确的定义和参照物。因此,用户需要做的就是根据既定标准进行操作,从而最大程度地限制了“人”的变量对决策过程的影响。
5. 科学的决策支持
西电人力系统建设不仅需要采取量化的思想,还要采用时间趋势分析、多指标对比分析、指标成分分析等多种方法,实现对实时数据、历史数据比较、分析,帮助学校发现在教学、管理中的问题,从而指导学校在科研、教学、管理方面的改革,提升学校的整体竞争实力。
人力系统的软硬件支持环境
人力系统软件平台采用IBM的WebSphere Application Serve 作为该系统中间件服务器。它是一种基于J2EE和Web服务技术的全面应用服务器,将学校数据和业务处理与目前的随需应变的学校业务进行整合;其网络部署提供了可跨越不同应用架构和B2B应用的高级Web服务,为实质上是任意点之间的连接提供业务处理和应用可适用性。
人力系统硬件平台采用双节点的应用服务器搭建负载均衡集群,并采用单节点的http服务器对外提供服务。通过采用PCserver负载集群的方式解决大并发、高可靠性、稳定性问题。该系统硬件平台配置了1台HTTP服务器(双路Xeon服务器,双CPU,主频3.0G,内存2G,硬盘146G×2)和2台应用服务器(双路Xeon服务器,双CPU,主频3.0G,内存4G,硬盘146G×2)。
人力系统的负载均衡集群(集群就是一组计算机,它们作为一个整体向用户提供一组网络资源)为用户需求提供了更实用的系统,该系统使负载可以在计算机集群中尽可能地分摊处理,负载可能是需要均衡的应用程序处理负载或网络流量负载。每个节点(集群中单个的计算机系统就是集群的节点)都可以处理一部分负载,并且可以在节点之间动态分配负载,以实现平衡。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