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24年7月,我国IPv6活跃用户数达7.98亿,在网民中占比达73.04%,移动网络IPv6流量占比达64.31%,固定网络IPv6流量占比达21.34%……”
中央网信办的最新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IPv6发展成效显著、成果丰硕。但同时,我国IPv6仍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
今年4月,中央网信办组织召开2024年深入推进IPv6规模部署和应用统筹协调机制会议,要求“以更大力度更强举措破解IPv6发展难题”。同时,中央网信办等三部门联合印发《深入推进IPv6规模部署和应用2024年工作安排》,要求“以全面推进IPv6技术创新与融合应用为主线,着力破解瓶颈短板”。
7月,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央网信办联合印发《关于开展“网络去NAT”专项工作进一步深化IPv6部署应用的通知》(以下简称《“网络去NAT”通知》),组织开展“网络去NAT”专项工作,正是破解IPv6发展难题和瓶颈短板的具体行动。
2024年是我国全功能接入国际互联网30周年,也是实现IPv6规模部署和应用“十四五”发展目标的关键一年。在IPv6发展的关键时刻,我们回顾历史,同时深刻领会新的政策方向,准确把握IPv6发展面临的新形势,乘势而上,顺势而为,推动IPv6发展再上新台阶。
历史回眸:CERNET2与IPv6单栈
为解决IPv4地址空间不足问题,1996年,互联网工程任务组(IETF)正式推出IPv6。中国是全世界最早开展IPv6研发和应用的国家之一。这其中,诞生于1994年的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是推动IPv6发展的先锋。在IPv6协议推出不久,CERNET就开启了对IPv6的研究与建设。
为什么CERNET这么早就把目光瞄向IPv6?归根结底源于IP地址的短缺。CERNET刚建立时,计划为中国所有的学校联网,希望所有的学生都能上网。但由于中国是IPv4联网技术发展的追赶者,在当时已经不可能获得与中国3.2亿学生数量相匹配的IPv4地址。
1998年,为了实现使中国每个学生都能够全功能上网的梦想,CERNET建立了中国第一个IPv6试验床CERNET-6Bone,并通过IPv6 over IPv4隧道技术接入全球IPv6试验网6Bone。
2001年,CERNET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资助下,建成了中国高速互联研究试验网络NSFCNET,这是中国第一个IPv4/IPv6双栈网络。
CERNET的技术试验和前沿探索,为我国开启下一代互联网征程奠定了良好基础,储备了技术和人才。
2003年,在57位院士的建议下,八部委联合启动中国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工程CNGI,当时包括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国移动、中国铁通、中国网通等运营商都参加了CNGI项目,并且基本上都采用IPv4/IPv6双栈技术。而由CERNET团队承担建设的核心网CNGI-CERNET2,则在国际上首次采用IPv6单栈技术。回顾历史,当时建设的6个IPv6试验网,今天仍在大规模运行的只有CERNET2。
然而,由于长期采用NAT(网络地址转换),缺乏IPv6动力,以及政策和产业领域受到一些五花八门技术的“杂音”干扰等原因,我国IPv6建设一度陷入低潮期,IPv6普及率与发达国家相比开始拉开差距。我国的IPv6建设,可谓“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
2017年,中国推动IPv6的号角重新吹响。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推进互联网协议第六版(IPv6)规模部署行动计划》(简称《行动计划》),指出“大力发展基于IPv6的下一代互联网,有助于显著提升我国互联网的承载能力和服务水平,更好融入国际互联网,共享全球发展成果,有力支撑经济社会发展,赢得未来发展主动”。
《行动计划》立意拔得很高,被认为是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历史性文件。以此为标志,推动IPv6规模部署和应用成为坚定的国家意志。当前我国所推进的各项IPv6政策和规模部署工作,都是《行动计划》的一部分。
尽管向IPv6演进是全球互联网的共同目标,但在全球范围内,IPv6单栈技术路线最初并未得到足够认可,无论从IETF的技术建议还是各国政府的政策多采用IPv4/IPv6双栈模式。
直到2016年,互联网工程任务组(IETF)的最高领导层互联网体系结构委员会(IAB)提出,“我们鼓励业界制定支持IPv6单栈的运营战略”。2020年,美国总统办公室发布备忘录,明确提出双栈模式未来将难以维护,要向IPv6单栈网络迁移。
我国也跟上IPv6单栈的步伐。2021年,中央网信办等三部门发布《关于加快推进互联网协议第六版(IPv6)规模部署和应用工作的通知》,提出到2030年左右,完成向IPv6单栈的演进过渡。
从历史的发展看,CERNET2在20年前就坚持IPv6单栈网络建设,具有强烈的超前意识。
破解瓶颈:为什么要“网络去NAT”
在政策引领和各行业合力推动下,我国IPv6发展取得了积极成效,网络基础设施和应用基础设施IPv6服务能力已全面具备。我国IPv6发展与世界主要发达国家重新回到同一起跑线上。
但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在我国IPv6飞速发展的同时,仍存在堵点和瓶颈。其中,NAT技术的大规模使用是阻碍互联网进一步向IPv6升级的一个“顽症”。早期由于IP地址紧张,用户习惯于通过NAT转换使用私有地址上网。NAT设备在网络中的大规模部署,降低了企业开发IPv6设备和应用的主观意愿,增加了用户使用IPv4网络的粘性,客观上阻碍了IPv6规模部署和应用水平的进一步提升。这也正是《“网络去NAT”通知》出台的背景。
根据工信部对《“网络去NAT”通知》的解读,“网络去NAT”行动旨在向全社会释放我国加快向IPv6演进升级的明确信号。
更确切来说,“网络去NAT”,是指去NAT44(IPv4到IPv4网络地址转换),而不是所有的NAT。例如,NAT64(IPv6到IPv4网络地址转换,有状态IPv4/IPv6翻译)就不是“网络去NAT”的目标。尽管不是被淘汰的目标,但NAT64的本质还是NAT(网络地址转换),相比IVI/MAP-T(无状态IPv4/IPv6翻译),NAT64是“有状态的”,不利于地址溯源和网络安全管理。
虽然《“网络去NAT”通知》没有明确“单栈”字眼,但不难分析,“网络去NAT”,不仅释放“向IPv6演进升级”的明确信号,也更进一步与我国“向IPv6单栈演进”的目标息息相关。
我们可以这样来看。如果要发展新的互联网用户,就需要更多的IP地址。从技术上来说,“网络去NAT”,意味着逐渐淘汰NAT设备,不鼓励使用私有地址,而是使用公有地址。
由此,“网络去NAT”后,有两种决策(图1)。
图1 网络去NAT与IPv6单栈
一种决策是,使用IPv4公有地址。但IPv4公有地址是有限的,这种决策行不通。
另一种决策是,在IPv4公有地址耗尽的情况下,只能使用具有丰富公有地址资源的IPv6,建设IPv6单栈网络。值得指出的是,虽然开通IPv6,但如果采用双栈技术路线,则由于IPv4公有地址耗尽,其IPv4部分必须采用NAT,这也是新建网络应采用IPv6单栈的原因。
那么,使用IPv6单栈网络后,是否还需要与IPv4互联互通?我们仍然面临两种决策。
一种决策是,不需要访问全球IPv4互联网。互联网的根本价值是互联互通,而不管对端使用IPv4还是IPv6,显然这种决策也行不通。
另一种决策是,仍然能够访问全球IPv4互联网。在此情况下,只能通过IPv4/IPv6翻译技术,让IPv6与IPv4实现互联互通。
下一步,使用有状态IPv4/IPv6翻译技术,还是使用无状态IPv4/IPv6翻译技术。有状态IPv4/IPv6翻译技术(NAT64)的工作模型与NAT44类似,其可扩展性、可溯源性存在问题。无状态IPv4/IPv6翻译技术(IVI/MAP-T)符合互联网路由器的运行原则,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可溯源性和安全性。因此得出结论:在主干网和校园网出口网关选无状态IPv4/IPv6翻译技术;在边缘网络需要时,可以选用有状态IPv4/IPv6翻译技术。
当前,IPv6单栈(纯IPv6)是全球共识的互联网过渡策略和目标。但是,从全世界范围来看,IPv4可能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继续存在。
如上所述,互联网的价值在于“互联互通”,因此IPv6单栈网络上的设备在与IPv6互联网上的设备通信的同时,还需要支持与IPv4互联网上的设备通信。我们要意识到,哪怕全球仅剩下1%的IPv4用户,也要保障IPv6与其互联互通,否则就不符合互联网的根本目的。设想一下,按目标规划,到2030年,我国已经实现了IPv6单栈互联网,但遵循“一带一路”“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等要求,中国仍然需要同全世界的IPv4互联互通。
这就意味着,从长远看来,互联网向IPv6单栈演进,不应该是粗暴关闭IPv4的“硬着陆”模式,而是让新建IPv6单栈网络,保持对现有IPv4网络的长期“兼容”,逐渐实现向IPv6单栈的“软着陆”过渡。IPv4/IPv6翻译过渡技术是在网络层实现IPv4/IPv6互联互通的唯一技术。也因此是最终实现全球IPv6单栈互联网的必经之路。
迈向IPv6单栈:高校的未来行动
多年来,CERNET和广大高校始终站在推动IPv6核心技术研究和应用创新的最前沿。新形势下,高校作为国家技术创新体系的重要力量,如何进一步把握IPv6发展的历史机遇?
任何事物都是一把双刃剑。“网络去NAT”,向IPv6单栈演进,对校园网来说就是一把双刃剑(图2)。
图2 IPv6单栈校园网的挑战和机遇
当前,校园网大多采用多出口网络模式,计算机操作系统也五花八门,NAT在很多情况下对校园网流量起到了调度作用,校园网在向IPv6单栈过渡时面临着复杂的挑战。
但挑战也意味着机遇。
校园网有诸多应用需求,包括网站、用户上网、内部办公系统、超算专网等专网、物联网等等。传统的校园网在安全管理上,通常采用“糖葫芦”式的串通方式,在校园网的出口处设置各种安全设备。而高校有联网、高性能、安全、科研等多方面的网络需求,采用“串联”的方式很难满足所有需求,并存在不少安全隐患。
我们要考虑的是,未来,IPv6单栈校园网将如何解决安全问题?
与IPv4不同的是,IPv6海量的地址资源,可以自然地进行“切片”,对于不同的服务配置具有不同安全策略和服务质量的IPv6前缀。同时,IPv6分段路由等功能为网络提供了新的工具。如此一来,CERNET可以充分挖掘IPv6丰富地址和扩展字段的潜能,为高校各种校园网安全需求“定制服务”。
正如CERNET网络中心副主任、清华大学教授李星所倡导的,要“用不同于IPv4的思路来做IPv6”。推动建设IPv6单栈校园网,符合全世界IPv6过渡的发展趋势和我国的战略需求,能够消除运行IPv4和IPv6两种网络协议带来的复杂性、运行的高成本和网络安全威胁。CERNET和高校正应该抓住机遇,乘势而上,进一步引领中国IPv6发展,继续为全行业向IPv6演进做出示范和表率。
来源:《中国教育网络》2024年8月刊
撰文:项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