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年初,国际互联网名称和编号分配机构ICANN宣布,IPv4的地址资源正式枯竭,这意味着IPv6不得不走向前台。
那么,到底什么是IPv6呢?我们得从IP地址说起。
IP地址由网络地址和主机地址构成,它是由Internet权力机构互联网信息中心(InterNIC)统一分配的,目的是为了保证网络地址的全球唯一性,就好像为每一个联网设备分配了一个门牌号。主机地址由各个网络的系统管理员分配,因此,网络地址的唯一性与网络内主机地址的唯一性确保了IP地址的全球唯一性。根据用户和安全性级别的不同,IP地址还可以大致分为公共地址和私有地址两类。公共地址在Internet中使用,可以在Internet中随意访问。私有地址只能在内部网络中使用,只有通过代理服务器才能与Internet通信。
IP地址分为5类:A类地址保留给政府机构;B类地址分配给中等规模的公司;C类地址分配给任何需要的人;D类地址用于组播;E类地址用于实验。各类可容纳的地址数目不同。A、B、C类地址可用于组织不同规模的计算机网络;D、E类地址用于特殊用途的通信。
因为各类地址采取不同的编址方式,造成了IP地址的浪费,于是这种IP地址枯竭只是时间问题。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些IP地址中,北美占了四分之三,约30亿个,而人口众多的亚洲只有不到4亿个,我国只有3000多万个,只相当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拥有的IP地址数。地址不足,严重制约了我国及其他国家互联网的应用和发展。
一方面是地址资源数量的限制,另一方面是随着电子技术及网络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网络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可能人们身边的每一样东西都需要接入全球互联网。于是,IPv6应运而生了。
IPv6是“Internet Protocol Version6”的缩写,也被称为下一代互联网协议,它是IETF组(Internet工作任务组)设计的用来替代现行的IPv4协议的一种新的IP,具有扩展的寻址能力、简化的报头格式、认证和加密能力等特点。
单从数字上来说,IPv6所拥有的地址数是IPv4的约8乘以10的28次方倍,达到2的128次方个,基本上可以达到为地球表面每平方米分配1000个地址。这不但解决了网络地址资源的数量问题,同时也为除计算机外的设备接入互联网扫清了障碍。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