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银监和教育部门严打之下,网贷平台等“染指”校园贷的“偏门”被堵上。为了满足大学生合理借贷需求,监管部门又开了一扇“正门”,银行作为“正规军”迅速补位。一边是“严监管、防风险”的高压,另一边是大学生群体借贷的刚需,银行能否为大学生“贷”来满意?
记者了解到,目前国家出台政策,为大学校园专设的借贷业务主要有两大类:一是助学贷款,二是创业贷款。在校园金融服务方面,银行主要提供的服务集中于支付结算领域,如专为学生定制的校园联名卡,可与校园一卡通绑定,具有银行支付结算功能同时承担部分校园商户消费、代缴学杂费、代发奖助学金等功能。
校园贷作为消费贷款的一种,各大银行相继推出过不少产品,但目前来看,多数银行态度谨慎,进入市场的步伐不大。以苏州市为例,辖内银行业金融机构65家。其中,工、中、建、浦发、招商等银行均推出了面向18周岁以上高校学生的信用卡,额度从零元至1万元不等,但审核门槛较高、授予额度较低,且出于信贷资产安全性考虑,不少银行积极性并不是很高,有些银行在逐步缩减或退出学生信用卡业务。
比如,在苏州,面向各大高校,工商银行一般给予本科生人民币账户初始信用额度最高不超过2000元,硕士最高不超过4000元,博士最高不超过10000元;交通银行目前收紧了校园信贷政策,退出了校园信用卡等有关业务;农行2010年开始基本暂停了该行针对在校大学生的信用卡产品;浦发银行在2015年夏季开学季推出的学生信用卡产品,由于涉及到需要父母签字担保,学生申请数量极少。
“有不到1/5的学生使用过银行信用卡透支,接近六成的学生主要使用淘宝分期、京东白条、蚂蚁花呗、分期乐等电商分期付服务”,一份来自苏州银监分局的高校“校园贷”现状调查问卷结果显示,78.4%的学生申请消费贷款看重的是“手续简单、放款快”的特点,60.54%的学生看重的是“利息低”的特点。
这份问卷还显示:在使用金融产品过程中,70.67%的学生表示“正常还款无压力”,25.72%的学生表示“能够满足最低还款”,也有3.6%的学生表示“无法按时还款”。
27日,记者来到苏州独墅湖西浦校区。这里位于苏州工业园区,全市90%的银行分行落户于此。在随机采访中,大学生们普遍对校园贷危害及风险有所警醒,对银行等传统渠道更放心,但他们也同时表示,平时用的最多的还是应用场景更丰富的互联网渠道。
一方面,线上渠道更受大学生欢迎;另一方面,风险大、利润薄也是银行自身对校园贷望而却步的主要原因。不少银行机构负责人坦言,校园贷款虽然有利于活跃消费,也能帮助银行创造贷款收益,但由于其服务对象主要是在校大学生,信用建设难度大,还款上很容易出现逾期,且限制多,再加上针对学生群体,利率优惠幅度较大,风控成本高,银行的利润空间不大,因此积极性不高。
目前,苏州市各家银行对校园贷一直密切关注,部分银行正在对市场进行调研。也有不少银行准备与互联网金融平台展开合作,以期获得互联网金融流量入口。
记者了解到,苏州也曾出现过校园贷风险事件,对校园贷规范管理要求较高。为此,在每年开学季前后,当地银监部门都会通过开讲座、拍公益宣传片、写倡议信、选拔“金融知识宣传大使”等活动开展金融宣传。同时,监管部门还要求各银行机构要在大、中、小学校有针对性地开展宣传教育,帮助在校学生提高防范金融风险的意识。
“校园贷是个特殊群体市场,任何时候都需要适度监管。”苏州银监分局相关负责人说,一方面,要坚决打击不正规的借贷诈骗平台;另一方面,商业银行为校园信贷“开正门”,有利于引导形成良好的校园金融秩序,给同学们积极、正向的引导和教育。
他表示,下一步,将谨慎引导辖内有条件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发相关产品,建立完善的校园信贷风险管理制度和风险预警机制。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