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储从封闭走向开放是必然的趋势
游戏规则将改变
在虚拟化和云计算逐渐兴起的今天,那些在互联网时代独领风骚的公司还能否延续辉煌?会不会有一批新厂商凭借创新的技术,站上云存储的潮头?
John Joseph表示,戴尔是一个云计算时代游戏规则的颠覆者。他认为,下一代的SAN应该具备以下条件:减轻存储管理的负担,每个存储管理员可以管理更多的存储容量,传统的破坏性的和推倒重来的升级方式将被更灵活的扩展方式所取代,寻求数据的安全性、可用性、性能与简化管理之间的平衡,用户只采购所需的存储容量。
存储系统垂直扩展与水平扩展的对比
云存储带来的改变显而易见。
第一,从封闭走向开放。随着时间的推移,用户在不同时期采购的设备构成了非常复杂的异构环境。不同厂商、不同品牌设备之间的不兼容,给用户的使用、维护和管理带来了很多困扰。用户不希望被锁定在某一个厂商的产品上,这样不利于今后系统的扩展。由EMC、思科和VMware组成的VCE联盟最早推出了云存储解决方案Vblock。Vblock是把经过认证的三家的产品集成在一起。集成了服务器、存储、网络交换机和虚拟化软件的Vblock虽然是一个完整的云存储解决方案,并且易于部署,但因为它是固定的配置,其开放性和可扩展性受到某些用户的质疑。
现在看来,从Unix平台转向开放的Linux平台是一个发展趋势。这让像惠普、戴尔这样致力于为用户提供基于标准化x86平台解决方案的厂商受益匪浅。云存储应该是易于扩展和低成本的,并且能够支持各种不同的环境。因此,开放性是云存储最本质的特征之一。
第二,基础架构的融合是大势所趋,存储与服务器、网络之间将紧密集成。“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存储与服务器之间的关系也是如此。一开始,存储是作为服务器的附属出现的。服务器与存储之间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后来,随着存储数据量越来越大,人们需要专门的存储系统来进行数据的存储、备份和归档。因此,存储逐渐脱离了服务器,自成一体。用户的采购习惯也随之改变,服务器与存储的采购通常分开进行。
进入虚拟化及云计算时代,数据中心的转型势在必行,以前分散的各自为政的构建方式,很容易形成信息孤岛,不利于系统的部署、管理和维护,而且存储资源的利用率极低。
随着服务器虚拟化、存储虚拟化、网络虚拟化和应用虚拟化的普及,所有物理资源都可以被整合成池化的资源,供所有用户分享。资源的整合与趋于统一的IP网络,为实现数据中心基础架构的融合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那些拥有服务器、存储、网络等齐全产品线的厂商成了融合基础架构的倡导者和实践者,主要包括IBM、惠普、戴尔等。IBM提出了智慧存储架构,惠普提出了融合基础架构,戴尔也以提供端到端云计算解决方案为目标。John Joseph表示:“10年前,用户关注的只是硬件产品,但是今天,用户更关注整体解决方案。云存储的出现为存储的采购和应用带来了变革。以前,用户通常会独立采购服务器或存储设备,但是今天,越来越多的用户希望采购一体化的解决方案。”
HDS文件、内容与云计算解决方案产品市场总监许可表示:“HDS可以为云应用提供高度集成的产品,例如Hitachi Unified Compute Platform(UCP)。UCP在为用户提供模块化存储以及文件和内容管理平台的同时,还能帮助用户切实可行地部署和管理云架构中的IT资源。”HDS的统一计算平台UCP将于2011年推出。UCP的一个核心是将服务器、存储和网络集成在一起。不过,HDS强调,UCP不会是一个封闭的方案,而是会与不同的硬件设备厂商合作,为用户提供更多的选择。
无论是VCE联盟,还是NetApp与思科、VMware组成的联盟,走的都是将服务器、存储与网络集成在一起的道路。在云计算时代,融合之势不可逆转。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