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是教育发展的革命性力量,在教师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于支撑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提高职后培训效率,提升教师信息化素养具有重要的意义,能够有力支撑教师教育职前职后一体化,促进教师教育优质资源共享。下一代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为教师教育信息化带来了巨大的机遇与挑战,IPv6技术所具有的地址空间充足、数据传输高效安全、移动用户支持等特性,能够在资源共享、视频传输等方面发挥显著的作用,在网络课程资源共享、远程视频服务、远程交互、移动学习等方面具有独特的应用优势。
本研究在推进教师教育改革创新,建构卓越教师教育体系的大背景下,遵循终身教育与开放教育的理念,以多所重点师范大学为主体,基于下一代互联网,建成教师教育创新支持系统,大规模开发并共享教师教育资源,为来自多所学校的师范生、教育硕士、在职教师提供了统一的教师教育学习、实践、评价平台,支撑了教师教育时空的一体化。
系统的建设与运行
系统搭建在下一代互联网基础设施之上,其设计遵循层次化的思路,分为网络层、服务器层、数据层、应用层和用户层五个层次。网络层连接教育网、联通、电信三条线路,通过负载均衡器实现线路自动选择,支持IPv4/IPv6双栈自适应访问。服务器层包括北京站、上海站、武汉站三大服务器集群,方便用户就近访问。数据层存储平台数据库及课程、观摩课、研修资源文件等。应用层包括课程教学、教育实践、观摩课案例、研修资源、视频、社区、评价等子系统,实现对多所大学开课互选、公开课程学习、非公开课程自由申请、远程教育见习、远程教育实习指导、在线研修等活动的支持。用户层以师范生、教育硕士、中小学教师为主,支持教师教育职前职后各阶段的身份关联,实现教师教育的终身化。
应用系统基于JAVA 核心技术开发,融合主流spring、strut2、hibernate技术框架,设计以面向服务SOA编程思想,融合Spring切面编程技术,以资源和课程为核心,整合平台各个业务模块关系,实现了系统的可扩展性、可维护性、和安全性。
系统不同于通用的网络教学平台或资源管理系统,对于教师教育终身学习、教师教育资源开放共享、教师教育实践活动、协同教学与协作学习、基于视频的学习活动等均有独特的支持,且实现了对下一代互联网的全面支持,其功能创新点主要体现在:①终身帐号绑定不同身份;②跨院校统一身份认证;③跨院校开课、课程互选;④公共课程资源共建、协同教学;⑤案例分析、小组协作学习;⑥教育见习、微格教学和教育实习活动支持;⑦观摩课发布共享;⑧个人资源、课程资源、公共研修资源流动共享;⑨视频点播、直播、广播、会议、时间点标注;⑩基于视频转码和文档转码的资源版权保护。
针对教师教育各个阶段对资源的独特需求,本研究系统性规划了教师教育网络课程资源、基础教育观摩课案例资源和教师研修资源三种类型的资源。网络课程资源按照授课对象的不同,分为师范生课程、教育硕士课程、学前教师教育专题课程、教师培训课程、信息技术公共课等。既有公共课、基础课,又有专业课、实验课、实践课、特色课等。覆盖教育、心理、文学、历史、哲学、物理、化学、生物、地理、计算机等学科。观摩课案例资源覆盖学前、小学、初中、高中各学段,科目为各阶段的主要科目。教师教育研修资源以素材型资源为主,按教育阶段、学科、年级、资源类型、格式分类发布。教师教育资源的开发遵循项目统一制定的标准规范。
系统建设由北京师范大学牵头,联合华东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共同开展。四所院校有关部门和师生围绕项目目标,合理分工,紧密协作。应用系统主体部分由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科团队自主研发完成,教师教育课程资源主要由四所师范院校教学管理部门组织建设,基础教育观摩课资源主要由师范院校附属学校录制开发,网络和公共软硬件平台建设由服务器站点所在学校的信息化部门负责建设。系统运行由北京师范大学组织管理,并负责总体技术支持。有条件的学校在本地搭建自己的公共软硬件平台、本地身份认证系统并负责具体运维工作,尚不具备条件的学校不在本地部署系统,而是采用远程的方式使用平台。系统开发人员负责应用系统在各个站点的集成、部署、升级和维护。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