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人工智能前沿论坛在沪举行。
图灵奖唯一华人得主姚期智作开场报告,一批院士、创业先锋汇聚一堂,展开一场前沿理论与核心应用的碰撞。
9月18日,作为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人工智能前沿论坛在上海交通大学举行。前沿论坛探讨了未来人工智能发展的关键前沿理论问题和核心前沿应用领域,为新时代赋能。
论坛上,上海交大吴文俊人工智能荣誉博士班启动,完善了该校人工智能人才贯通培养模式——本科生重视人工智能的基础理论及能力的学习和培养;研究生以人工智能研究院为平台重点探索行业内的前沿内容;吴文俊荣誉博士班着重培养潜在的人工智能领域领军人才。
大咖云集,探索人工智能最新进展
论坛上,中国科学院院士、2000年图灵奖得主姚期智,澳大利亚科学院院士、人工智能和信息科学领域国际知名学者陶大程,卡耐基梅隆大学人文和社会科学学院院长、人工智能专家理查德·舍伊涅斯(RichardScheines),上海交大致远讲席教授、欧洲科学院院士徐雷共同探讨未来人工智能发展的关键前沿理论。
对人工智能的未来,姚期智充满期待,“今后二三十年,人工智能一定会在科学界、产业界产生极大的影响。希望中国在下一波人工智能浪潮中,能取得一些原创性的、有知识产权的成果。”
在姚期智看来,人工智能目前最大的缺陷是没有理论支撑,基本上是一个实验的科学。他表示,中国要想在2030年实现世界主要人工智能创新中心的战略目标,首先需要解决人工智能发展缺少理论的问题。
理查德·舍伊涅斯在人工智能哲学方面有深入研究。在计算机科学、统计和哲学的交叉领域,理查德·舍伊涅斯主要探讨了因果关系发现,尤其是从统计数据里面探索因果关系。
今年40岁的陶大程已是全球人工智能领域的领军者。他表示,未来20年,人工智能系统将在很多领域改变人类的未来,包括住房、交通、医疗、教育和娱乐。
如在娱乐方面,更加复杂的人工智能工具可以让每一个人都能自己作曲,甚至用手机拍摄一些非常棒的电影。“希望有朝一日,机器能够和我们做同样的事,甚至比我们做得更好。”陶大程说。
作为上海交大人工智能研究院首席科学家,徐雷有多个被广为引用的先驱成果,其中1991年提出的LMSER自组织学习,是最早的双向对偶深度学习模型之一,至今仍有独到优势,1995年进一步发展为BYY和谐学习理论。
徐雷以当今研究趋势由前馈学习重新转入双向对偶系统为出发点,探索建立双向深度学习的统一理论,研究弱监督、无监督、少样本、无样本下学习机制的演化,逐步实现从基础的到高级的认知功能,并有机整合由外向内数据驱动之认知学习与由内向外知识驱动之推理思维和问题求解。
他认为,建立具备通用认知能力、实现高智能水平但低功耗的双向对偶深度智能系统,其行为机制来源于利益、价值、情感、经验四个因素的共同作用。
上海交大吴文俊荣誉博士班揭牌,即将开人工智能本科专业
论坛上,上海交大吴文俊人工智能荣誉博士班启动。国家青年千人、美国麻省理工学院TR35获得者、上海交大人工智能研究院特别研究员卢策吾受聘为2018级吴文俊班班主任。
吴文俊是上海交大杰出校友、国际人工智能先驱、中国智能科学研究的开拓者和领军人、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名誉理事长。
上海交大表示,该博士班开展问题驱动的创新性研究模式,为上海交大研究生拔尖人才的培养搭建教学、科研互动平台,打造顶级博士生人才培养体系,培养一批具有宽阔视野、创新能力与社会责任感的人工智能领域领军人才,推动人工智能科技创新。
从2019年起,上海交大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将开设人工智能本科专业。
专业课程分为通识教育课程、学科基础课程、学科高等课程、专业方向课程及毕业论文;人工智能专业的全部课程分为理论课程教学、实验教学及各类实践和研究体验式教学;每个类别的课程具有不同的自主选择程度,一般分为必修课程、限制性选修课程和任意选修课程3类。
专业聚焦人工智能基础理论和知识、前沿研究热点,使学生基本具备继续学习人工智能领域知识的基础和能力,基本具备解决人工智能相关领域问题的能力和方法,基本具备人工智能与其他的学科交叉融合的能力。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