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在通常情况下,上网的课件一般是由专业教师自己制作,然后由网络负责机构将其上载至网站。使用这种方式,由于一般的专业教师普遍不具备很高的计算机知识水平,因此由其开发的课件通常就是一些较简单的文本课件,多有单调死板、不够生动灵活的缺陷,这样等于简单地把书本搬到网上。有的学校制作了一套网上教学交互系统,然而缺乏专业教师进行长时间的专门辅导等交互教学。也有学校受到网络线路带宽的限制,制作的实时视频点播课件无法高速传输。提高高校网络建设水平首先就需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
从以上提到的几个方面看,这个专门的机构必须胜任网络教育的建设,也就要求机构的人员不但要具有丰富的教学知识、各类型多媒体素材的制作知识、不同形式课件的制作知识、而且更要有足够的网络知识。以目前高校的发展形势观察,从新成立的"现代教育技术中心"中组织起这样一个机构最为合适,因为它集中了上述所要求的各类人才。我们可姑且称这个机构为"网络教育系统建设部"(以下简称"建设部")。
由于建设部需要组织起多方面的人员进行系统建设,就必须要对这些人员进行适当的分工,并且要对各方面的工作进行协调、策划、管理以及实施,以达到建立起一个整体系统、并正常运行的最终目标。所以建设部还要求具有一个高水平的管理核心。通过系统对系统进行功能分析,根据一个系统所应该完成的各方面工作,网络教育系统应该具有以下几个基本功能组,他们所担任的工作分别如下:
◇ 行政管理:建设部的核心组织者,负责对各方面的工作进行管理、协调;
◇ 硬件维护组:对用于网络教育的硬件进行定时的检测与维护,包括排除线路故障、系统使用机器硬件的正常工作等;
◇ 资源库开发组:包括对各种资源的开发,如多媒体素材、课件、试题、案例等,并将这些资源按照约定的方式组织成数据库形式存放,再分别建立索引以备资源共享时检索使用,对数据库进行管理和维护。
◇ 课件制作组:与专业教师进行协作工作,根据专业教师对所需课件的内容要求、授课的思路组织,调用素材库中符合要求的素材进行制作。
◇ 系统开发维护组:建设具有交互功能、可提供网上资源共享途径的教学系统,对整个系统进行管理及维护,同时组织专业教师安排上网教学的进程。
当然,这些只是根据一个网络教育系统所需完成的工作类别进行的最基本的组别设置,如果分得更仔细些还可以有培训组别、信息采集组别等等。也可以通过另外的分类角度将工作分成对外、对内的部分等等。
3.硬件基础及其建设
网络教育系统的建设是建立在网络建设高度发展的基础上的,没有宽广畅通的信息高速公路上,无法跑起满载教育信息的快车。网络教育最典型的例子是多媒体课件的传输、视频点播的实时性,这些应用对网络速度(体现为点击反应速度)有非常高的要求,所以良好的网络硬件基础的建设至关重要。
网络发展前期,快速以太网无法提供足够的带宽,而ATM网络技术则由其实现了音频、视频、数据的统一传输,成为了以多媒体应用为主要业务的网络建设的唯一选择。然而选择使用ATM技术的网络存在一些无法克服的缺点,使得它无法为大多数的高校所接受。首先一点就是硬件建设的投资问题,支持ATM网络技术的设备比较昂贵,要负担起这种费用不是普通高校能普遍承受。另外,事实说明,近年来Internet和TCP/IP协议的迅速普及,网络被越来越多的用于传输IP业务。而这正是ATM的弱项,据资料显示,ATM传输IP信包会增加30%的额外开销,这主要是因为需要把一个IP信包拆成多个信元分别传输。最重要一点,使用ATM网络对于原有以快速以太网为网络主干的高校无法利用原有资源。值得庆幸的是,最近千兆以太网(Gigabit Ethernet)的出现打破了ATM网络在多媒体应用上的垄断,使得大多高校完全可以通过无缝升级快速以太网到千兆以太网节省大量的时间与金钱的投资。以千兆以太网为主干的校园网完全能够提供给多媒体传输系统足够的带宽。以下是从快速以太网升级到千兆以太网的一些方式,适用于原有以快速以太网为网络模型的高校。
(1)升级从交换器到交换器的连接,获得信道。升级方法是将快速以太网交换器之间、或中继器之间的100MbpS的链路升到1000MbpS。从交换器到交换器的链路可以使100/1000交换器支持更多数量的交换式或共享式的快速以太网网段。
(2)升级从交换器到服务器的连接,可获得从应用到文件服务器的高速访问能力。最简单的升级方法是将快速以太网交换器升级为千兆以太网交换器,可获得从具备千兆以太网网卡的高性能的超级服务器集群到网络的高速互联能力。
(3)升级交换式快速以太主干网可以通过用千兆位以太网交换器或中继器汇接快速以太网交换器来实现。连接多个10/100交换器的快速以太网主干交换器可以升级为千兆以太网交换器,支持多台100/1000交换器,以及其它的设备如路由器,带有千兆以太网接口和上联功能的集线器,在需要时也可以是千兆以太网中继器和数据缓冲分配器。一旦主干升级为千兆以太网交换器,高性能的服务器可以通过千兆以太网接口卡直接连接到主干上,为使用高带宽的用户提供更高的访问吞吐能力。同时网络可以支持更多数量的网段,为每个网段提供更高带宽,使各网段支持更多的节点接入能力。
(4)升级高性能的台式机,用千兆位以太网接口卡连接千兆以太网交换器或中继器可以实现。在采用千兆以太网的最后阶段,当快速以太网或FDDI连接的台式机带宽也不够时,千兆以太网网卡NIC就派上用场,用千兆以太网的连接能力升级高性能的台式机。高性能台式计算机就连接到千兆以太网交换器或数据缓冲分配器上。
对于正准备开始校园网建设,正在规划中的学校,建议使用千兆以太网为主要模型,以便为日后网络教育系统的建设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4.软件系统的构筑
网络教育系统作为一个完整的服务应用系统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 资源库:包括多媒体素材库(格式、组成)、课件库、案例库以及试题库;
◇ 支持平台:提供教师上载、下载素材,上载课件的界面,同时提供学生下载界面;
◇ 应用系统:提供学生与教师用于教学用的交互式界面,包括保证安全的身份验证、课件的点播、各种实时的交互方式等。
上图是一个网络教育软件系统的简单结构图,系统图中包括两大模块:数据库模块与实时交互系统模块。数据库是一套资源库,内中包含有多媒体素材库、课件库、试题库以及案例库,这些数据以约定的方式组织起来,供教学交互系统使用。每个库都应该定义好数据以多种格式保存、建立高效的索引,为在网上进行方便的资源共享打好基础。实时教学交互系统则要求有较强大的功能,除了能够提供实时的课件点播外,还必须实现多种的交互方式如电子邮件、BBS讨论区、电子白板、CHAT等功能。
这样一个多功能的系统,完全建立好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可以从简单的功能开始实现,但是一定要先做好扩展规划,以满足日后发展的需要。
5.结束语
本文从管理的角度出发,结合网络技术知识,通过对软、硬件资源的建设、机构的设置、人员的管理等不同方面进行分析,概述了建设一个功能完备、可发展性强的网络教育系统所需进行的规划。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