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北京大学(以下简称北大)率先开启了我国高校无线网络建设的先河,十几年时光,无线网的建设思路早已由“从无到有”,向如何搭建高速、安全、稳定从而为更多用户服务的方向转变。
运营模式适合自己就好
北大无线网一直采取自建自管的运营模式。这一方面缘于北大无线网每年逐步部署建设,经费相对充足;另一方面,采取自主运营,掌握运维管理的主动权,方便统一高效管理。而相较于目前流行于高校中的与运营商合作建网的方式,每所高校都会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这取决于学校的经费支持、运维力量等因素,但无论是自建还是与运营商合作,都各有利弊,要根据学校具体情况进行综合衡量。对于选择与运营商合作,一方面可以解决无线建设经费问题,保证无线网络的高质量覆盖,但也存在一定的弊端,运营商进驻校园后,必将出让学校的部分利益,在协调管理上也会存在受制于人的可能;需要考虑如何保障和平衡学校与各运营商之间的利益。
规模越大管理越是难题
北大无线网部署早、跨度大,以渐进方式逐步开展建设,无线网技术标准从最初的802.11a/g到今天的802.11ac在校园中遍布。这种长战线的建网方式,新老设备并存,从纵向来看,每个功能区都存在不同时期的设备,部分老旧设备设计理念相对落后,不能适应现阶段大规模部署所需的策略控制管理方式,不能做到协调统一;从横向来看,学校无线建设因招标缘故,同时存在三个厂商的无线设备,这些设备又遍布在不同的功能区内,协调管理起来较为复杂。同时,网络运维管理人员缺乏以及资金不足等问题,也是高校无线发展面临的普遍难题。高校的用人机制与待遇水平,造成高校信息化部门难留人,学校难以建立起一支人员充足的专业网络运维团队。也可以说,无线网的规模越庞大,运维管理的压力也就越大。另外,资金不足也是高校无线网发展的难题,建设无线网的成本很高,对于高校来说是一笔巨大的预算支出。因此破解资金难题是急需解决的一个问题。
未来走向全移动化校园
用户的需求一直驱动着无线网的成长发展,促使无线网处于不断演进变化的状态。正是用户思维方式与需求的转变,使用终端的改变,推动着学校网络服务的转变。一方面虽然电信运营商也提供了畅通的3G或4G网络,但较高的使用资费对于学生来说难以承担;在校学生对于观看视频、在线学习等应用需求地不断增大,无线上网无疑是较为经济的选择。另一方面,北大学生目前拥有的台式机比例已经很少,基本是人手一台笔记本加一个智能终端,晚间高峰时考虑到部分用户仍然使用无线小路由上网的实际情况,无线用户终端数量已经接近3万,随着校园无线网络的不断升级改造,越来越多的网络流量会从有线网络转向无线网络,有线网的使用在部分区域会有所下降,无线网流量将会越来越大,这一趋势促使学校更加注重在无线核心上的持续投入。
随着手持智能终端的普及与用户需求的转变,以及无时无刻的在线应用,如微信等互动式社交平台,曾经只在固定场所实现Wi-Fi连接可能已无法满足用户移动时的在线需求,这种需求就会催生无线网络朝全面移动化的方向转变。北大目前正在积极进行移动校园的探索,并考虑未来在实现无线全覆盖的基础上,使校园无线网能够真正支持用户在移动过程中上网的畅通无阻,这涉及到如何根据用户的习惯转变,调整网络的设计和规划思维,如何利用新技术实现更高水平的漫游等方方面面的探索。随着用户行为习惯与终端的改变,学校一系列的应用系统也已经并将持续支持移动终端的使用。
北大无线网的发展轨迹正由曾经有线网的补充,到逐渐替代有线成为学校用户的首要选择,再到未来支持全移动化校园的应用需求方向转变。支持移动,必将是未来北京大学无线网络建设,甚至是校园网络建设的重中之重。
(作者单位为北京大学计算中心)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