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网安全七个“坑”,你掉进去几个?
3年过去了,已经上了初二的周天一还是没有忘记,五年级时,自己玩了多年的“反恐精英Online”(网络游戏——记者注)账号,莫名其妙地就被盗了。
“就是在登陆界面等着的时候,网页下面突然弹出一个小窗,说恭喜获赠‘黑龙炮’。”面对这个寻了很久的稀有武器,周天一没多想就点了进去,结果电脑一下子白屏了,重开浏览器后,账号死活就登不上去了。周天一这才意识到,“哦,我是被骗了”。
那是周天一第一次被骗,也是他第一次感觉到,网络上的“黑手”原来离自己这么近。
今天,由中央网信办指导、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承制的我国首个《公众网络安全意识调查报告(2015)》显示,除了周天一的遭遇,还有很多上网安全的“坑”隐匿在我们身边。中国青年报记者发现,这一历时1个月、回收了25万多份问卷的大型调查,共揭示出至少七个“坑”——从账号密码到网上支付,对照一下,你的上网习惯安全吗?
17.05%网民“从不更换”账号密码
QQ、微信、邮箱、支付宝……网络世界里,密码是守护公众上网安全的第一道大门。但是,你的密码真的可靠吗?
《报告》显示,你的密码安全隐患,可能比你想象得严重。比如,大部分网民不知定期更换密码。
中国青年报记者看到,此次调查中,定期更换密码的被调查网民仅占18.36%,遇到问题才更换密码的占64.59%,甚至有17.05%的被调查网民从不更换密码。而60岁以上的网民中,从不更换密码的比例最高,占到85.49%。
“多账户使用同一密码”,也在加剧你的密码安全隐患。《报告》显示,75.93%的被调查网民存在上述情况,青少年网民中这一情况更高达82.39%。
“多账户使用同一密码,更容易遭受黑客攻击,因为黑客可通过防御性较弱的网站获取密码信息,再登录到个人邮箱、网游等账户中进行信息窃取。”《报告》分析称。
此外,调查显示,尽管44.7%的被调查网民都注意到,应该使用安全系数较高的数字、字母和标点等“字符组合”来设置密码,但“弱密码”问题依然存在。《报告》称,有44.42%的被调查网民使用生日、电话号码或姓名全拼,来设置密码;还有将近10.88%的被调查网民,使用abcabc或123456等简单字母或数字作为密码。
《报告》进一步分析称,在所有年龄段中,青少年网民使用生日、电话号码或姓名全拼作为密码的比例最高,达49.58%;而使用000000或111111等重复数字作为密码的,则主要为60岁以上的被调查网民,比例为27.68%。
“密码和口令就像手里拿着的门钥匙,谁有这个钥匙,就能进这个大门。”中国信息安全认证中心副主任陈晓桦说,如果口令、密码保护不好,个人的财产信息、社交活动、隐私都可能受到影响。
陈晓桦因此建议,邮箱、QQ等各个账户,不要使用同样的密码;在设置密码时,也一定要保证适当的复杂度和长度。“比如英文字母的大小写加上数字、再加上键盘上的其他符号‘相互交叉组合’,也可以用一段自己熟悉的话的拼音作为密码,或者加上大小写等。”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