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数据中心,仅从其名字我们便可想像出如此情景:巨大的存储阵列,服务器集群,多种安全设施……需要意识到的是,数据中心绝不是简单的硬件堆积,也不仅仅是数据的集中存储,而是数据交互、共享和利用的UIDC(大学数据中心),将实现1+1>2的效果。
“集合”的意义在数据中心建设中将得到充分体现:硬件集群、数据集中、应用集成,通过统一的管理,更有效地实现信息资源的交换和共享。
我们看到,硬件统一管理,可以优化利用资源,节约成本;数据集中,可以实现有序共享和深层利用;应用集成可以简化资源,实现系统的标准化。可谓层层部署,步步为营。
其建设的必要性不言而喻。因为只有在集中的环境内,庞大而宝贵的数据资源才能得到高效、统一的管理,实现深层数据挖掘,为学校的决策提供依据,提升高校整体水平。
从更长远的意义来看,高校数据中心的建设是通向“信息化无盲区”的重要步伐。数据中心的建立不仅可以帮助消除校内信息孤岛,还有可能帮助推动校际信息共享。目前,复旦大学正在进行的校际选课的数据共享,正给我们缔造了无限的想像空间。
尽管目前国内真正建成数据中心的高校屈指可数,但更多高校已经满怀热情将其纳为建设重点。
事实上,这项建设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诸多方面:了解掌握自身信息化情况;正确规划与部署;充分考虑细节;适当引进新技术等。
自然,我们也可预见到,实施中将会遇到一系列现实问题,诸如:庞大的设备用量、异构的平台、虚拟机与物理机、开源与专有、刀片与机架等种种技术汇聚所导致的管理难度加大、系统稳定性不高、系统自动化能力有限,以及运营成本居高不下等问题都可能成为“拦路虎”。
新与旧的交替是发展的规律,量体裁衣、应需而建是最优方案。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对管理问题、技术问题、队伍培养等与信息化相关的各个因素科学考虑、合理部署。
(《中国教育网络》2007年8月刊)
(《中国教育网络》执行主编李宝进)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