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作为中国首个全国性互联网,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历经25年建设,见证了中国互联网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奇迹。CERNET致力于推动教育信息化发展,寄托了国家对于教育现代化、网络强国的期待。
CERNET建设25周年之际,我们特别推出系列人物访谈,重温这项伟大国家工程的建设历程,期盼CERNET更加美好的未来。
汪文勇,博士,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IEEE会员,CCF高级会员,CCF互联网专委会常务委员,软件工程专委会、高性能计算专委会委员,中国互联网协会理事。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专家委员会委员,下一代互联网关键技术和评测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计算机网络及应用四川省工程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澳门科技大学下一代互联网国际研究院访问教授。
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次,获公安部、教育部、四川省等省级科技进步一等奖3次、三等奖3次,获电子工业部优秀教材一等奖、全国工科电子类专业优秀教材奖各1次。发表论文70余篇,拥有授权发明专利7项。曾担任中国下一代互联网(CNGI)专家委员会委员,参与《国家下一代互联网发展战略规划研究报告》的编写。
在电子科技大学工作不久,汪文勇就被抽调到当时的国家教委,27岁的他并不知道,其辛苦忙碌论证的CERNET将在日后成为他人生中最重要的事业和方向。
这个最初被称为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示范工程的项目,“示范”二字几乎贯穿25年的发展历程。汪文勇认为,CERNET的出现为中国互联网的起步,以及下一代互联网IPv6的部署趟出了一条康庄大道,并一直起到“示范带头”的作用。
CERNET专家委员会委员、电子科技大学教授汪文勇
因缘际会,在最美好的年龄遇到CERNET
《中国教育网络》:在CERNET专家团队中您算比较年轻的。您是什么时候加入这个团队的?
汪文勇:我正式加入这个团队成为CERNET专家是2002年之后,但与CERNET之间的深厚渊源却可以追溯到这个重要国家互联网工程的开始阶段。
1994年7月,我从电子科技大学被抽调到当时的国家教委,协助完成CERNET相关论证及申报事宜,很快,这个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的互联网工程就获得了批复。
之后,我回到电子科技大学参与CERNET西南网络中心的建设与运行工作,不久后加入专家委员会参与到CNGI-CERNET2的研究工作中。可以说,这25年来,CERNET与我的生活、工作、发展息息相关。
《中国教育网络》:那时您不过20多岁。之后有没有考虑为什么会选择让您参与这个项目?
汪文勇:首先应该是沾了工作单位的光。电子科技大学是新中国第一所无线电大学,学校成立后,随着国务院机构改革的进程,先后归属电子工业部、信息产业部等部委管理,从科研角度上来说,这所工科院校与新兴的互联网研究有一定顺承联系。同时,新建的CERNET作为全国性的网络必须考虑节点问题,电子科技大学作为祖国西南的重点院校,有一定的研究基础和设备优势,可能当时的国家教委已经有让其成为西南地区主节点的想法。
电子科技大学校园图源:学校官网
就个人来说,我的主要研究方向之一就是计算机网络。90年代初,我的研究生毕业论文是关于TCP/IP的研究,同时我和我的导师周明天教授合作撰写的《TCP/IP网络原理与技术》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这也是我国关于TCP/IP协议方面的第一本专著,很多高校的计算机系当时都用该书作为教材。吴建平院士一直都在强调,TCP/IP是互联网最核心的协议,也是构成今天互联网最核心的技术之一。从这个角度看,我当时的研究方向与CERNET比较“对口”。
无论什么原因,能够在人生最美好的年龄参与到这样重要的工程中来,实在是一种幸运。
如何评价CERNET的历史意义都不过分
《中国教育网络》:作为一名亲历者,您认为当年建设CERNET的决策对于现在中国互联网的发展,以及现在互联网的核心技术研究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如何评价其意义?
汪文勇:当初,CERNET被称为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示范工程项目,这个名字及中国互联网后来的发展历程都充分说明,CERNET当之无愧地起到了“示范带头”作用。它对于中国互联网的产生和发展,对中国互联网产业的起步和壮大,对网络人才的培养,对互联网的普及和相关研究的深化,特别是对中国教育科研工作的巨大提升,都产生了润物细无声的深远影响。
首先,CERNET是中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全国性的互联网。让我印象非常深刻的是,当时运营商根本无法提供互联网的服务,成都的通信运营商想为公众提供互联网的业务都是通过CERNET接入的。
其次,当时互联网科技之风已经吹到了中国,但由于条件限制和技术欠缺,高校和科研院所基本只能构建局域网进行研究工作。CERNET的建设,以及在系统结构、关键技术等方面各种开拓性的先期尝试,等于是给整个互联网行业和产业在遍布荆棘的“亚马逊丛林”中趟出了一条可行之路。今天,中国的互联网发展能够走上康庄大道,与当时国家高瞻远瞩下CERNET的立项及CERNET人的技术攻关是分不开的。
当然更为重大的意义在于,CERNET的建设和开通,为我国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师生和科研人员搭建了沟通世界的桥梁,一夜之间大家就步入了国际信息高速公路,可以高效地与世界各国的专家学者交流、讨论,真正大规模地融入到全球科技的大舞台,这对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和科教兴国战略实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Fred Baker访问西南地区网络中心时,和当时的网络中心主任汪文勇教授的合影。
Fred Baker曾任IETF的主席,并且多年主持IETF IPv6工作组。
2018年是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我认为,改革开放取得了巨大成就有很多原因,CERNET的立项及对互联网科技和产业的示范意义和鲶鱼效应,应该是众多原因中的一个。可以说,CERNET是改革开放的一个标志性事件,对于提升改革开放的规模、深度和层次,加速国家崛起的步伐,有历史性贡献。从这个视角再去看CERNET的诞生及发展,如何评价其历史意义都是不过分的。
《中国教育网络》:2019年,CERNET迎来了它25岁的生日,同时站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这个历史起点上,您认为CERNET未来将面临怎样的机遇和挑战?
汪文勇:经过二十多年发展,CERNET已然成为全世界最大的教育科研网络,成为国际互联网重要的组成部分。CERNET的技术水平达到国际一流,在实践过程中所取得的丰硕研究成果不仅带动了中国互联网的发展,也使得全球互联网受益。
未来,中国教育与科研计算机网无论是在下一代互联网还是在中国教育科研事业的发展中,一定会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每位CERNET人都是那个时代的弄潮儿
《中国教育网络》:与CERNET结缘并深度参与其建设、发展,这25年中让您印象最深刻的事情是什么?
汪文勇:值得追忆的事情很多,不少往事还历历在目,但印象最深刻的还是见证了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中,那些为了国家崛起和科技进步积极奔走并付诸实践的官员、科学家、科研人员们的努力和奉献,而我也有幸参与其中。
CERNET专家委员会委员、电子科技大学教授汪文勇
所有CERNET的参与者与建设者,都是中国互联网事业的开拓者。吴建平院士等几位老师是当时刚从海外归来的学者,他们在留学时就敏锐察觉到互联网这个新时代孕育出来的科技产物对于一个国家教育科研,乃至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重大推动作用。回国后,他们激情澎湃、不遗余力地奔走呼吁,不辞辛劳地科技攻关,最终实现了CERNET的国家立项、提前建成并发展壮大,惠及教育科研事业和社会发展。
我至今还记得,1994年我在当时的国家教委工作,住在地下室,每天为了做论证要参加各种各样的会,做记录写会议纪要,形成报告。我几乎每天都在加班,但从来都没觉得累,因为感觉自己正在参与这个国家、这个时代一件不得了的大事。
《中国教育网络》:您是否总结过,CERNET对您的人生意味着什么?
汪文勇:从我27岁与CERNET结缘,至今已经与它相伴了25年,它一直是我事业的重心所在,可谓是情之所系,心之所归。我本身就是研究网络的,很庆幸自己能够加入到CERNET这个大平台、大家庭中来,真正将爱国、爱好,职业和事业结合在了一起。更重要的是,在CERNET建设过程中,为了追赶国际互联网浪潮,实现在技术、应用层面从跟跑到并跑甚至到领跑,每个CERNET人都瞄准前沿,竭尽全力攻坚克难,始终站在时代的潮头,作为其中一员,我感到骄傲和自豪,那也将是我最美好的人生回忆。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