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是一所多校区办学的超大规模大学。近些年来,学校按照《教育规划纲要》“信息技术对教育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的精神和要求,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打造现代化行政枢纽,通过信息的汇聚和整合利用,提升个人和组织的效能,促进管理规范的积累和传承,为进一步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健全现代大学制度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实践。
第一,抓好基础设施建设。构建了覆盖在杭五校区及六大附属医院的环网,校际光缆全长近80公里48芯,校内光缆达360公里,为校区间各类信息化应用的无缝衔接奠定基础;推进无线网络及移动应用服务建设,采用双频802.11n宽带无线接入技术,近10000个AP实现全校教学区、学生宿舍区、室外公共区域无线网络的全覆盖,实现450M无线网络高速接入,开发移动图书馆、移动信息门户及移动办公等系列移动应用服务。
第二,启动学校主数据库管理服务平台建设,拟定了基础数据标准规范文件和人员、机构编码体系,完成主数据库的框架构建和学校基础数据的数据质量校验工作。抓好协同办公系统和行政办公网建设,推进网上办事公开、网上重大意见征集、新一轮科研服务管理、新版教务管理等信息系统建设,新建业务系统达25个,全面提升了学校协同管理和服务效能。
第三,面向国际化办学趋势和跨校区教学实际需求,搭建了视频交互平台,实现校内各视频会议终端系统集中互联与接入、与国内外视频系统互通与协作。
第四,主动适应学校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发展需要,利用校园网和信息化手段改变目前校务管理和服务中整体效能不高的局面,以信息化全面推动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大力促进行政管理效能和服务质量的提高,特别是信息化已成为学校实施综合改革、提升精实管理的重要举措和必然选择,不断发挥其非常重要的助推、耦合作用。
一是支撑办事大厅建设。2013年2月,成立行政服务办事大厅。该办事大厅是以集中式受理、协同化办理、信息化运行为特征,为广大师生提供便捷、高效、规范服务的服务窗口。按照标准化、规范化、流程化的要求,通过制订服务事项数据标准和资源整合,以信息化带动和促进学校行政服务质量的提升,把工作程序识别为信息化流程,促进管理流程再造,实现97件事项的网上办理。同时,为支撑办事大厅的运转,开发了对外服务网站、排队管理系统、服务受理系统,为方便办事和树立标准、强化规范、工作评价等提供了技术保障。截至2015年11月20日,集中了机关15个部门或单位、300余项审批服务事项,共受理服务114877项,成功办理114197项,接待师生24781人次,平均受理服务事项超过500项/工作日。
二是融合“校园网+校务服务”。今年8月,为深化“三张清单”(责任清单、审批清单和服务清单)编制成果,实现审批、服务事项信息标准化、规范化,学校启动建设校务信息管理平台和校务服务网。这张网集校务公开、服务检索、服务办理、互动交流、效能监察等功能于一体,将成为各部门各单位的公共服务平台,将成为学校推进行政管理服务体制改革的重要抓手。
在建设过程中,学校本着“一流管理、服务师生”的理念,不断整合提升优化原有工作流程,抓住现代信息技术优势和吸收电子政务建设的先进理念,借鉴电子商务的成功经验,探索以信息化系统为支撑的管理服务工作标准化流程的重构,逐步消除部门“藩篱”和信息“隔阂”,加快数据资源共享开放和耦合。目前,按照“顶层设计、统分结合,部分联动、协同推进、业务驱动、技术支撑”的工作原则,初步建立了全校行政管理服务一站导航、一证通行、一网申请的体系。同时,根据审批、服务事项网上运行的业务规范、数据规范、设计规范、技术标准及数据资源交换共享规范,服务网从技术上初步建成了“三大支撑系统”。
--全校统一的校务服务门户。以校园网为支撑形成涵盖各部门(单位)的一体化网上服务门户,集中了49个部门(单位)、650余项审批服务事项的办事掼、办事依据、办事流程、表格下载、网上咨询、投诉评价等服务,链接全校100余项网上在线服务,为师生员工提供了标准化、多维度的在线服务环境。
--全校标准的校务信息库。实现对各部门单位校务信息的规范化、目录化、动态化管理,给每条校务信息项编发“身份证”、建立“跟踪卡”,保障校务信息采集、变更和日志管理安全稳定,做到“看得见、管得住”。目前可提供“三张清单”、部门黄页、部门主页及联系方式等服务网基础数据维护,为师生提供了一站式的校务服务目录和全面、实用的网上引导。
--全校统一的在线办理系统。依托服务网门户系统,通过引入开放式工作流平台,推动各部门单位审批服务事项网上统一录入、统一审批和统一查询,促使审批服务受理从线下到线上、从分散到集中,尽最大努力减少师生跑腿、让数据“跑腿”。
今后,学校将以网上办事倒逼各自管理服务流程再造,加快全流程网上办理、部门在线联办、“线上线下”联动等试点的推广应用,努力实现让师生办事“少跑一趟路、少进一扇门、少找一个人”,尽最大努力为全校师生提供更加优质、高效、便捷的服务。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