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课建设中的三大要素:平台、课程、机制。经历多年的迭代之后,各平台的功能趋于一致。关于平台的运行模式,因为可持续发展的压力,纵观国内外在线课程平台,深切体会到平台的建设及推广不易,在平台未成熟之前,由于资本市场的参与,平台的发展面临巨大挑战。而教育与在线教育在各行业推进迅猛,医疗、护理、国防、汽车、电子、计算机、大数据、人工智能、无人驾驶、物联网、软件工程等垂直领域都在大规模建设在线课程和自己的平台,这似乎又给了国内外在线课程平台发展的机遇。
事实上,这段时间是黎明前的“黑暗”,平台和行业的相互认知不对称,行业相对封闭,平台则相对开放,用开放的平台做封闭的在线课程本来就不恰当(这也是我们多年以来的教训:MOOC与SPOC是相对的,运行模式和平台也是不一样的,不能将MOOC平台直接用于SPOC运行)。
“系列课程”模式的探索
与此同时,美国三大慕课平台也发生了变化,以互联网创新教育改革为己任的全球最大在线教育平台Coursera已转型为一家“互联网+职业教育”的普通公司。Coursera的新任CEOJeff将Coursera的重点工作放到帮助从业者提升工作技能方面。
美国公益在线课程平台edX(由MIT和Harvard共同出资建设的平台)也在开展微学位的研发。Udacity在2016年调整战略后,开始盈利,2017年已获得7000万美金的在线学位收入(online degreeprograms)。
三大平台无一例外通过在线学位找到自己的发展方向,针对传统的课程资源和学习仍然保持免费。也就是说,未来学习者只要愿意学习,所有的慕课平台都将为你提供免费的优质课程资源。不过,教学服务(作业批阅、在线测试、在线辅导等)将不再免费提供。
系列课程是将某个专业方向的的课程组合在一起形成课程包,开展专业方向的系列慕课课程。这种做法可以将课程“打包出售”。其目的是增加课程的选课人数。早期Coursera也发现这种做法可以大大提升学生的选课量及完成率。这种基于在线课程包的做法也得到别的课程和平台的参考。
受国外平台的启发,国内慕课平台提出了一系列新的发展模式,比如在早期我们都在推“系列课程”。但是系列课程给平台增加的收益并不乐观。学生获得的证书太多,证书的价值就会缩水。学堂在线也开始建设微学位,面向新技术新方向建设“微学位”课程。“微学位”课程将收费。
从“免费资源”走向“免费学分”
2017年,中国教育部认定了468门本科院校的国家级精品在线课程,这也是对2013年中国慕课建设与应用的一次“体检”。在总结过去建设工作的同时,教育部高教司发布将在2018年认定至少500门课程,2020年建设省级精品在线课程1万门、国家级精品在线课程1万门的计划。
早期的精品课程和在线课程建设重在资源建设,资源建设将传统课堂记录下来并免费开放给全世界,部分课程通过商业运作进入了大学课堂的学分系统,更多的课程被刻录成光盘永久保留。资源的免费开放并没有更好地将资源应用于教学,在经历了多次评审和认定之后,我们慢慢认识到在线课程的使用才是最重要的。
如何将在线课程融入课堂教学,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学分课程?国内多个平台在探索。2012年上海市课程中心开展了“在线课程+现场面授+直播互动+助教答疑互动”的混合式教学模式,2013年,首批课程7门课程上线。这种模式实现了在线课程的学分学习。随后,“智慧树”在全国推进,让数百万学生通过共享课程获得学分。上海交通大学好大学在线提出在线课程的“五维共享模式”,探索基于慕课的学分共享体系建设,数十万学生通过“好大学在线”获得学分。
2014年7月,清华大学学生通过MOOC获得学分。中国高校通过在线课程实现了大规模的“学分共享学习模式”(学生在线学习课程,完成整个教学过程和考核,学生的最终考试成绩可以通过校内学分转换流程计入成绩单,冲抵培养方案中相应模块的学分。)
2018年,各平台纷纷提出资源免费、在线学习免费、学分课程免费。当然,免费可以让更多学习者获得学习的机会。但是免费不代表不要成本,学生的学习时间投入是巨大的。
FutureLearn: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服务
按照慕课的发展规律来看,最开始的时候是以知识点为单位形成的微视频或微课,知识点的集合就形成了一门课。Future Learn则是坚持将在线课程平台做成服务于学习者的工具。平台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学习为主线才具有生命力。
根据在线课程的运行规律缩短课程运行时间,在有效的3-5小时内完成周学习。学习时间尽量集中,避免碎片化的学习无法深入。学习活动多样可训练学生的综合能力。
清晰的学习路径及教学安排,在线模式与传统课堂的融合造就了FutrueLearn更好地服务于混合式教学。第一周的教学通过线下完成,这部分内容将向学生阐释课程的运行模式,也让学生有一张学习地图。紧接着就让学生通过线上的学习和线下课堂教学的融合来推进。教学助教协助学生适应自主学习,掌握必要的知识性内容。课程进行到黄金分割点时,学生进入分组学习阶段,重点培养学生的能力。
通过分组学习和最终的汇报可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协作能力、问题交流能力等。课程最后的汇报和互评也将把学生的学习进一步升华。教学效果的提升也得到了验证。
2018年面临机遇与挑战
面对投资者的压力,平台有赢利的要求,部分平台开始面向学习者收费,这一点无可厚非。课程的建设和运行也需要教师的投入,教师通过与平台之间的分成实现“知识变现”。学习者最终获得学校的认可或者社会的认可,学习者也愿意为知识、服务付费。平台将尽快实现收益作为目标,平台的定位就会出现问题。MIT在最开始论证开放课程是否可以给MIT带来收益时,曾经寻求管理学院的协助。经过调研论证,MIT的教授得出结论:“将课程发布到网上实现赢利不可能!”,所以MIT才决定将所有的课程免费开放,尽管16年以来他们一直没有忘记初心免费共享全球优质的课程资源,没有给MIT带来经济收入,但是学校的知名度、教授的影响力、课程的影响力、学习者的关注度、学生的申请量等“意外收入”远远超出了课程的建设成本。这也是教育的无形。
课程平台的本质是为学习者服务,为学习服务,我们不能忘记初心,始终将学生的学习体验放到第一位,这样的平台才具有黏性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平台的挑战是更好地生存,平台的机遇则来自于更好地服务学习者。(责编:陶春)
(作者为上海交通大学MOOC研究院院长助理)
本文刊载于《中国教育网络》2018年4月刊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