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由福建省教育厅组织开展的2014年度“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省级“优课”评选及部级“优课”推荐工作已经结束,泉州一中共有9位老师获评省级“优课”,高居泉州市首位,其中有7位老师的优课获得报送国家教育部参评资格。此前,泉州一中还获得全国百所数字校园建设项目实验学校称号,泉州市中学唯一一所;实践研究案例获得中央电教馆网络环境下教与学的创新应用优秀案例,全国仅十所中学获得该奖项。
一堂“优课”的多项功能
“我和父母换角色会怎样?”在泉州一中初二年的一堂心理健康教育观摩课上,张芸芸老师的发问,引起了同学们的深思,大家纷纷踊跃发言,表达自己的想法。上课的全过程,被教室里的多台摄像机、摄像头录制了下来,画面实时传送到控制室的屏幕上,控制室的老师通过切换画面,把不同角度的画面实时播放出来,在另外一个教室观摩的教师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课程的全部内容。整个过程就像“现场直播”。
课程结束后,参加观摩的老师对课堂进行了点评,点评的内容也被录制了下来。老师再进行后期整理,一堂有声有色、有深度点评的“优课”就诞生了。这则“优课”视频资料,被评选为省级“优课”,并获得报送国家教育部参评资格。
“相比以前我们自己录制课程视频,这样录制的画面更加多角度、更加清晰,效果更好。”张芸芸老师表示,学校最新建了先进的录播教室,可以实时高清录制整个课堂的教学过程。教师回看起来,就像是照镜子,能看到自己教学过程中的优缺点。通过课后的观摩评课,比较研究,不断地激励老师转变教学方式,提升教学效率。“优课”视频本身就是一种教学资料,在今后上课的过程中可以截取一部分作为微课播放。同时推荐在校内或国家平台上的优课便于同行间共享交流,互相促进。
学校负责录播教室管理的林茵老师表示,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教学设备的完善,能有效地提升课堂效率。比如学校开展的“基于互动式电子白板环境下的高效课堂教学改革”模式的探索,互动式电子白板不仅可以播放老师制作的PPT,还兼具“黑板”的功能,可以在上面书写和绘画,有利于课堂教学和互动。基于资源平台的备课使老师备课效率显著提高,优质资源的生成和引用大大提升课堂的教学效率,学生的注意力更加集中,课堂的互动明显增多。此外,泉州一中教师还通过“世界大学城”人人通空间——一个类似QQ空间的教育博客平台,带动辐射了台商投资区十几所学校,实现了优质资源的共享,促进了教育的公平。
打破沉闷的教学方式
泉州一中校长赖东升告诉记者,该校在教育信息化应用驱动方面进行了多方探索。在硬件建设方面,所有教室实现宽带网络班班通。配备有电子白板、短焦投影仪、实物展示台和中控系统;采用实名身份认证,每个用户通过唯一的账户与后台数据库相关联;多媒体电子白板系统使用方便、管理轻松;无线网络全覆盖、先进的录播教室等硬件设施为开展应用研究,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创设条件。
泉州一中还以课题研究为载体,开发了以语文、数学、科学、信息技术合计500多节网络课程;加强校本课题研究,如地理组开发系列微课程、使用微课程开展教学,各教研组备课组运用信息技术加强集体教研,全校教师积极探索高效课堂教学改革等,学校研究建立教师信息技术应用相关的激励机制。此外,学校十分重视信息化应用的培训工作,如开展了世界大学城应用管理平台应用培训、国家基础资源平台使用培训、微课程开发的应用培训等专题培训。
赖东升表示:“学校实现了信息技术与学科资源、学科工具、学科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彻底改变了沉闷的教学生态,极大地促进了教与学方式的根本转变。”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