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近3年累计投入资金近10亿元,中小学信息化基础设施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全区中小学校互联网接入率已经达到85%,基于此基础上的各种教育资源也在不断完善。
不久前召开的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提出,要着重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的全面深度融合。紧随其后召开的内蒙古自治区教育信息化推进工作交流研讨会,同样提出要坚持应用为主,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这个深度融合应该是什么样的?实现这样的深度融合对现有教育模式将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硬件有了 教育观念的改变也要跟上
自治区教育信息中心提供了一组数字:截至今年9月,全区中小学校互联网接入率达85%,9个盟市和79个旗县区教育区域网、校园网建成率达53%。全区中小学配备多媒体教室的比例达68%。已建成自治区基础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蒙文版、汉文版)和7个盟市级教育资源平台、64个旗县级教育资源网,62%中小学专任教师基本掌握常规课件制作方法,66%的中小学能利用信息技术和数字教育资源开展常态化教学。在全区范围内推进“同频互动课堂”建设与应用,促进城乡优质教育资源普及共享,已实现全区性网络教研常态化,23%的旗县区建成“同频互动课堂”教学系统并开展应用。这些就是自治区教育信息化到目前为止所完成的基础建设,可以说自治区已经初步具备教育信息化的基础条件。
教育信息化的目标,其实早在2010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就已经很明确。《纲要》强调要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提出抓住教育信息化的机遇,推进教育改革发展,必须加强基础教育数字化建设,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这种革命性影响在今年9月召开的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又有了进一步的解释:要以教育理念创新为先导,以优质教育资源和信息化学习环境建设为基础,以学习方式和教育模式创新为核心,以体制机制和队伍建设为保障,着重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的全面深度融合。
那么目前内蒙古自治区信息技术与教育的全面深度融合进行到哪一步了呢?呼和浩特市托克托县民族中学初三(7)班的姜鸿涛说,学校里有多媒体教室,也有微机室,每周还有两节计算机课。当被问及这些对他的学习有什么帮助时,他说:“有时候遇到不懂的问题我会上网查找相关资料。”
黄麟是呼和浩特市玉泉区恒昌店小学五里营分校3年级的学生,他能够熟练地利用电脑上网。但尽管他所在的学校并不缺少计算机等各种信息化教学设施,他的课程表里却还没有相关的课程。
这种现象并不是个案。呼和浩特市回民区教育局教研室主任庾东琴说,她在工作中发现,尽管各个中小学都接通了互联网,配备了微机室和多媒体教室,而且使用率也不低,但几乎所有的学校都只是把这些当成教学的辅助手段。要想实现信息化技术和教育的全面深度融合,进而对教育产生革命性的影响,那还十分遥远。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