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亮出最新“成绩单”
1824个县实现教育均衡意味着什么?
“2016年,全国共有522个县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认定。”
“继2014年的上海和2015年的北京、天津、江苏、浙江等5个省份后,2016年又有广东、福建两省的所有县级单位全部通过国家督导评估认定。”
“目前,全国共有1824个县(市、区)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认定,占全国总数的62.4%。”
……
上述数据来自教育部近日发布的《2016年全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工作报告》(以下简称《报告》),这也是自2013年义务教育发展督导评估认定工作启动以来,教育部第四次向公众亮出教育均衡发展的成绩单。
1824个县通过教育均衡督导评估,对于全国义务教育来说,这到底意味着什么?
从“解决有学上”到“优质平衡发展”
成绩单上有几组数据非常亮眼。教育部教育督导局局长、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主任何秀超介绍,据不完全统计,自2013年启动督导评估认定以来,各地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上累计投入2.73万亿元,其中2013—2015年投入2.09万亿元,2016年投入6400亿元。
4年来,全国共新补充教师约130万人,其中2016年新补充33.6万人,近4年全国交流教师校长185万人次,其中2016年交流51.5万人次。同时,4年来全国共新建学校1.2万所,改扩建学校19.1万所,新增学位近2000万个,新增校舍面积3.4亿平方米,新增实验室、功能室697万间,新增教学仪器设备值2839亿元,新增图书11亿册,新增计算机966万台。
何秀超同时提到,为巩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成果,防止均衡水平滑坡,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对2013—2015年通过国家认定的1301个县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情况进行了第三次监测复查,以全国教育事业统计数据为依据,以生均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生均体育运动场馆面积等8项指标为重点计算差异系数,跟踪评估县域内义务教育发展水平和校际间均衡状况。
监测结果显示,1301个县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水平总体上略有提高。与2014年相比,2015年小学综合差异系数由0.420下降为0.407、初中综合差异系数由0.357下降为0.346;8项指标均值基本呈增长趋势,其中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总量增幅最大,小学和初中的增幅分别为8.83%和11.38%。
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教育厅副厅长张志勇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我国义务教育战略发展已进入第三阶段。义务教育实施初期,即1985年开始,主要是解决“有学上”这个问题,而从2013年国家启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至今,是第二阶段,即公共服务的均衡化和标准化,通过这个机制推动政府职责实施,促进教育公平。现在这一阶段的任务基本实现,即将进入第三阶段,即优质平衡发展,从县域平衡到市域平衡,完善督导机制。
督导评估促进政府履行法定责任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得到稳步推进背后,是在督导评估这根杠杆的撬动下,各地党委、政府对教育均衡发展重视程度日益提升所带来的政策、经费等保障措施逐步得到完善。
以2016年全省所有县(市、区)通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的广东为例。该省建立工作统筹、资金统筹、考核统筹“三个统筹”推进机制,落实发展教育、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政府责任体系。
辽宁省则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纳入对各市政府绩效考核的指标,完善省级督导评估办法,同步启动省、市、县、校四级监测信息系统进行动态监测,推动各地建立起协调高效的工作推进机制。
山东省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全面改薄、解决“大班额”问题等工作有机结合,围绕土地、师资、资金3个关键问题,出台了明确的优惠政策,安排20亿元奖补资金,确立了到2017年底基本解决城镇普通中小学“大班额”问题的工作目标。
在张志勇看来,教育督导对推进义务教育发展有重要作用。尤其是2013年建立义务教育督导评估认定这项工作以来,在促进政府特别是县级政府履行法定教育责任方面起到很大作用。
周佳泉是云南省昆明市盘龙区金康园小学教师,他所在的学校有两个校区,其中同德校区前身叫白马小学,曾是一所薄弱的城中村学校。云南制定《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工作手册》后,当地政府对照手册中义务教育学校办学基本条件10项指标标准及评估要求自查,发现白马小学等学校办学条件远远偏离标准,此后加大投入,同时将区域内的优质小学金康园小学与白马小学进行整合。“如今,我们学校已成为一所软、硬件规范、齐全的省级现代教育示范小学”。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工作对地方政府在入学机会保障、投入保障、教师队伍保障以及缓解热点难点问题上起到了积极的督促作用。让每一个孩子充分享受义教均衡发展带来的实惠,体现了教育公平。”周佳泉说。
推进均衡发展的一个难点是保障特殊群体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各地在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过程中,积极实施普惠政策,关注特殊群体的需求。
福建省对义务教育阶段随迁子女实施同城待遇、同等政策,随迁子女实行家长自主报名和电脑派位相结合的招生政策,保障公平入学。10年来,该省随迁子女总数翻了一番,但随迁子女在公办学校就读比例始终保持在90%左右。
留守儿童众多的贵州通过实施幸福校园、平安校园、自信自强、结对帮扶、亲情桥梁、全程资助“六大工程”,精准关爱留守儿童。对于家庭贫困学生、特殊教育学生等群体,各地也结合自身实际出台了诸多帮扶政策,为其提供平等的受教育机会。
小学仍是攻坚难点学段
何秀超坦言,尽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取得了重大成绩,但要如期实现到2020年全国基本均衡的县(市、区)比例达到95%的预期目标,难度还很大。事实上,当前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还没有达到《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中提出,到2015年全国实现基本均衡的县(市、区)比例达到65%的目标。
《报告》指出,当前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面临着经费保障机制依然未完全落实到位、基本办学条件仍存在薄弱环节、教师队伍建设亟待进一步加强、学校管理水平和教育资源使用率有待提高、有特殊需求学生的教育及保障机制有待完善等问题。究其原因,既有部分地方政府对教育均衡重视程度不足、管理者对国家政策不熟悉等主观因素,也有经济、人口等方面客观条件的制约。
《报告》也表明,在1301个已于2013—2015年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基本均衡认定的县中,有10个省份的21个县出现“较大滑坡”,小学或初中综合差异系数达不到标准要求,而目前尚未通过国家评估认定的1200多个县“实现均衡发展目标难度较大”。
更值得关注的是,中西部与东部相比,面临着更大的均衡压力。根据《报告》,东部地区有20%的县尚未通过认定。中、西部地区相应数字分别为48.5%和54.51%,将是攻坚难点地区。单就小学差异系数指标而言,尚有56.9%的未认定县达不到要求,仍将是攻坚难点学段。
未来的工作重点在哪里?何秀超介绍:一是保障经费法定增长,拓宽资源供给渠道。落实政策法规,确保义务教育经费实现“三个增长”。二是统一学校建设标准,实施城乡一体发展。以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为抓手,结合“全面改薄”计划,加快改善不达标学校的办学条件。三是精准补充教师队伍,重视学校管理改进。把校长和教师队伍能力水平提升和师资均衡配置作为工作重点,理顺校长教师管理体制、精准补充教师,全面提高校长和教师业务水平。四是推进巩固提升并重,全面提高均衡水平。对未达标地区,要加大统筹力度,强化目标责任。对于新通过认定县,要健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长效机制,巩固均衡评估成果。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