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校”的“创客梦”
——记江西省南城县盱江小学教育集团科技教育
“预备,发射!”指挥员一声令下,一个个“火箭”冲向蓝天。日前,在江西省南城县盱江小学,由20名学生组成的“火箭军”给来自各兄弟学校的30多位教师代表展示了自制的空气动力火箭和水火箭的发射,揭开了盱江小学教育集团首届“科技嘉年华”活动的序幕。开展科技教育和科学调查体验活动,从小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增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盱江小学在科技教育上已经坚持了近20年。
污水过滤器、导盲拐杖、自动音乐纽扣、牙齿清洁套、手卷钢琴……近年来,盱江小学在各类科技竞赛中频频获奖,并入选全国2016年青少年科学调查体验活动推广示范学校,科技教育成为该校最闪亮的名片。
“开展科技教育的关键不在于结果,而在过程,让学生着眼于生活,在科技活动中锻炼动手能力,在研究思考中培养创新精神,”盱江小学校长罗小林说,“并在这过程中注重结合生活,做接地气的科技教育。”
初写毛笔字,用掉好多描红本。“若能发明一种本子,写完后擦干净还能继续写,该多好!”刘昱州同学想到,科学课上学过有关材料的吸水性知识,他找来一张塑料广告贴纸,但墨汁在光滑的贴纸上很快滑落,根本不成字。他随手抓了点洗衣粉放入墨汁,发现贴纸上的毛笔字和本子上写的毛笔字一个样儿。随后刘昱州找到科学老师阮小红,了解到墨汁的主要原料为黑烟、胶料、香料及防腐剂。黑烟中含大量油脂,导致在贴纸上写不了字,洗衣粉能把油脂去掉。那么,该加多少洗衣粉?除了洗衣粉之外还有什么物质能去掉油脂?墨汁还能在什么材料上写字?刘昱州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了一系列改良,最终凭这个小发明获得全国科技创新大赛金奖。
科技教师刘智达今年60岁了,退休前他将十几年来指导学生进行科技发明的经验整理编写进《小学科技教育活动参考用书》,留给学校。他介绍学校不仅编写校本课程《科技与生活》,将科技教育纳入日常教学活动,还将该教育的目标、任务和要求分解到各年级、各学科。
每周讲一个科学家的故事,每月读一本科学家的书,每学期看一次有关科技的电视、出一期科技活动手抄报、搞一项科技小制作、提一个创意金点子。学校把一栋教学楼设为科技楼,分层展示相关科普知识及学生的科技作品,包括学生的创意金点子、科技小制作、科幻画、电脑绘画作品、电脑机器人制作和操作过程……
“刚开始,我对电脑一窍不通。”2012年被评为全国青少年电脑机器人大赛优秀教练员的谢小平现在是学校电教组组长,多次带领学生参加电脑机器人竞赛。在谢小平看来,学校开展科技教育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意志品质,更让教师与学生一同成长。
一个学生就是一粒种子,学校除了为其成长提供好的土壤,还在这过程中选拔了一批工作积极性高的教师担任科技教师。为其订购科普书籍和杂志,提高科技教师的专业素养;派科技教师参加各级培训活动和各级青少年科技创新比赛,开拓眼界,增长见识,触发灵感。
2002年,在经费紧张的情况下,学校依旧筹集资金购买设备、派教师外出培训,确保学生参加全国青少年机器人大赛。“经费不够用,我们就动脑筋,办法总比困难多。”谢小平回忆起当年改造、组装机器人的日子。
2014年,盱江小学教育集团成立。为了让教育集团、周边及全县学校的孩子也能种下“创客梦”,盱江小学教育集团加强集团内科技教师培训,定期开展校本课程《科技与生活》的“同课同研”,定期开展科技交流与科技兴趣小组竞赛,充分发挥盱江小学的示范作用。
“因为是农村学校,刚开始学生上科技课都不自信,我在盱江小学科技教师的指点下,从学生触手可及的实验材料入手,多鼓励,逐渐地,学生的兴趣被调动起来了。”来自盱江小学教育集团民德小学的李翠芳老师介绍,由于自己还执教该班的数学课,发现不少数学学困生对科学课更有兴趣,她便及时引导,迁移学习兴趣,数学课也上得更有劲了。
“老师只是年龄大的学生。”这已成为盱江小学教育集团教师的共识,师生一起在科技教育中丰富想象,获得成长。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