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教学是高等学校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理论教学不是主从关系而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是两个相对独立、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教学体系;实验教学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着理论教学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实验教学基地也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发现优秀人才的最佳场所,特别是实验教学过程中不仅可以培养学生“求是创新”的科学学风,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协调能力、环境意识等基本素质。为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适应性强、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必须加强实验教学,不断深化实验教学改革。
创新国家的建设就需要有创新人才的培养机制和创新人才。高等学校在国家创新体系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因为高校是我国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的重要基地,也是我国基础研究和高技术原始创新的主力军之一,还是我国解决国民经济重大科技问题、实现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的生力军。在教育部制定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指出:要加强实验室、校内外实习基地、课程教材等教学基本建设。支持学生参与科学研究,强化实验教学环节。因此,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实验教学的本质是一种创新活动。创造性的实验教学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教学模式。
创新人才应具备的能力
创新人才就是具有创造能力的人才,就是能够以其本身所具有的创造性的活动,创造出新的物质和精神成果的人。总的来说,创新人才应具有以下能力:创造性思维、创新意识、创新技能。
创造性思维是智能发展的高级形式,是创新人才应具有的核心能力。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必须从创造性思维培养入手,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善于捕捉新事物、善于联想既有较强的发散思维的能力,又有聚合思维的能力。大学生随着知识和技术、经验和阅历的不断汲取和积淀,想象、思维能力都逐渐丰富和提高。
创新意识是人们进行创新活动的出发点和内在动力。大学生的特点是对事物和知识充满好奇和创新的动机,喜欢刺激,不安于现有的状态愿意以其特有的热情、精力投身于创新事物的开发和创造;用敏锐的视角发现新事物,用真挚的诚意去创造新事物;能够利用所学知识,发挥自己的年龄特长,并且利用各种有利条件,综合起来去创造。
创新技能,主要是指信息加工能力,提出新问题善于解决新问题,从而推动事物向前发展的能力,动手能力和操作能力,熟练掌握各种新方法的能力,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相统一的能力,创新成果的表达和表现能力,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迁移能力。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