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笔者通过研读现有的关于中美慕课的研究论文,并亲身观察、体验中美两国开设的MOOC课程,归纳总结出中美慕课的发展起源、现状以及面临的问题。从制度、技术、人员、监督评估体系、运营方式等方面,对中国慕课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分析和展望。
“慕课”(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简称MOOCs,惯用MOOC),作为近年来教育领域的一种针对大众的免费在线教学方式,其课程种类丰富、覆盖范围广、参与者众多,具有“大规模性”;其依赖网络信息技术、智能背景,面向全球提供全程开放的资源、环境和评价体系,这种基于“在线性”而形成的“开放性”模式又打破了教学的时空限制。
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模式,慕课不仅是传统教育形式、手段、过程的一种变革,更是对传统教育观念、内容、方法的深刻颠覆。
一、中美慕课的发展起源
MOOC最早于2008年在加拿大出现,其他的MOOC自2011年起在美国如雨后春笋般成长起来。2008年9月,斯坦福大学启动了“斯坦福无处不在的工程教育”(Stanford Engineering Everywhere)项目;2011年初,Jim Groom(玛丽华盛顿大学)和Michael Branson Smith(纽约城市大学纽约学院)基于同样的课程结构分别设计开设了MOOC课程;到10月份,斯坦福大学的‘人工智能导论’免费课程就吸引了16万注册者,更重要的是,16万注册者分别来自190多个国家。该课程后来孕育了目前三大平台之一的Udacity;11月,“Andrew Ng联同斯坦福另一位教授Daphne Koller紧随Udacity的步伐创立Coursera(Coursera、Udacity与斯坦福MOOC的关系如图1所示[1])”;麻省理工学院在同年启动了MITx项目,于2012年5月联合哈佛大学创建了现在的edX。
到2012年,三大平台吸纳了众多美国顶尖名校,并获得了数千万美元的投资支持。同时,不论是课程内容还是课程数量都得到了极大丰富,因而使得世界各地的大学和教师纷纷加入到“慕课”实践中,大量“慕课”平台及课程也随之出现。美国《纽约时报》针对这一现象,称2012年为“慕课”元年。(三大平台简介表[1],如表1所示)
2013年初中国大学开始了MOOC的建设发展。到2014年,清华、北大、香港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加盟到了edX。北大、复旦、上交、国立台湾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加盟Coursera。在加盟现有的三大慕课平台的同时,中国部分顶尖大学也开始打造自己的MOOC平台。2013年8月,海峡两岸5所交通大学(上海交大、西安交大、西南交大、北京交大、新竹交大)联手打造了“在线学习联合体”开放课程平台,为五校共同利用;10月,清华大学的“学堂在线”平台正式对外开放。2014年4月,上海交大自主研发的“好大学在线”平台对外开放。2015年4月,阿里和北大联合打造了“华文慕课”平台,主打汉语优质课程,并于同年5月4日正式上线。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