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校园管理信息化面临着诸多痛点与难点,新时代如何充分发挥信息化的技术优势?如何实现信息化应用与系统的整合?如何优化混合云生态下的校园管理?如何建立符合本校特色的教育管理体系?
常熟理工学院党委书记朱士中认为,当前,高校信息化建设已步入深水区,信息化治理尤其是智慧校园的建设重点应积极转移到平台和生态的构建中。
朱士中 常熟理工学院党委书记
从发展的角度看,常熟理工学院这十年来智慧校园的建设实践,是为“两个人”——教师和学生提供更加广阔的信息化服务,这也是智慧校园建设的基本出发点和目标。
它决定了智慧校园建设需要围绕为师生服务、为管理服务、为决策服务这三大服务理念进行。
而结论是,智慧校园的建设不是单纯将互联网融入到信息软件中,而要通过生态、数据、服务三个维度进行构建。
构建智慧校园生态基座
为什么强调生态?因为只有建立起了良好的智慧校园生态,才能实现以提供应用服务替代建设信息系统,实现低成本、短周期、高质量的管理信息化应用开发,促进教学与管理平台的深度融合,根据业务流和数据流推动信息系统的业务协同,全面支撑教育教学、管理服务等环节。
那么,校园内部系统如何借力移动互联技术搭建起融合各种系统和平台的信息化环境?
面对这个问题,首先需要解决的是智慧校园一体化身份治理的问题,即基于统一的认证要素构建一体化的身份识别和访问管理,整合PC端和移动端的统一身份认证,构筑智慧校园基座。
对此常熟理工学院做了以下的努力:
一是升级VPN使用体验,实现了身份认证和WebVPN认证一体化。打破物理空间的限制,直接基于用户身份控制,使师生用户在校外和校内具有相同的认证和门户访问体验,极大地提升了师生体验及满意度。
二是实现了身份认证与门户认证一体化,使用账号登录、扫码登录、码动态验证、第三方授权认证等多种登录方式。
三是构建了人脸库和物理卡号的认证信息分发中心,为“十四五”期间人脸识别、智能门锁等校园智能化应用场景打下良好基础。
以统一身份认证为前提,以师生个体服务、业务决策支撑为基础,学校可以根据场景驱动应用建设,借助平台能力,快速响应业务系统之外的边缘应用,提升师生信息化服务体验。
近年来,移动端以其方便快捷的优势广受青睐,如何把校园的信息化服务移植到移动端,将办公应用向移动端延伸,是学校教育管理信息化工作的努力方向。
就此,我们开发了掌上理工、7x24账号自助服务、理工机器人、校园一码通、一站式学习社区,以混合云模式,依托云服务和平台能力建设,构建起了教育管理信息化的新生态。
打通系统间数据联动
数据是学校的重要资产,也是智慧校园建设的重要基础。完善教育数据管理体系,就需要推动教育统计数据和业务数据的协同联动,促进数据的开发利用,最终推动教育科学决策、精准管理和个性服务。
在构建教育数据管理体系上,我们下了很大功夫。到目前为止,学校共建立了四个数据管理系统,分别为教师综合信息系统、学生综合信息系统、校产综合信息系统及专业综合信息系统。
其中,2011年,常熟理工学院建立了教师综合信息系统和学生综合信息系统。这两个系统不仅能实现教师学生基本情况、科研成果、个人发展数据的一站式查询,而且能全面、精准地掌握学校和师生情况,为教育评价等改革任务提供数据支撑。并实现针对贫困生、网瘾学生、学生不在校预警等特殊信息的多方位辅助管理。
2012年,常熟理工学院建立了校产综合信息系统,实现了全校房产、资产总数量、总金额实时掌握,校区、楼宇、房间层级浏览,人、设备、房间数据打通,精准维护,多维度精准检索,全校资产按照学院、实验室、人员等二级分布实时统计。
2013年,学校建立了专业综合信息系统,以专业为抓手,梳理各课程建设全过程数据,专业简介、专业发展、建设规划、师资队伍、培养方案、教学改革、教学成果、学生培养等全过程数据一站式检索。
通过对四个系统的协同治理,形成了以数据驱动闭环,从行政管理、流程治理、规章制度等方面严控“数据入口关、数据流转关、数据质量关”,确保运行日志、业务数据、用户行为等方面的数据真实、准确、动态。
现在,全校教师科研、论文、项目成果的动态反应,2万多名学生的20余项信息的一站式查询,12万件资产实时追踪到人到地,全校实现无纸化移动办公……四个系统形成的大量数据,系统间相互关联,数据共享,加强了数据的集中管理,简化了数据共享流程,实现了数据动态汇聚和实时更新,形成了责任清单制度。
通过这样的数据治理和挖掘,给学校的决策和管理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撑,使常熟理工学院在管理和决策上实现了真正的信息化。
推进服务与管理双向互动
服务是教育管理信息化的重要抓手和重要目标,但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发现服务也是难点。因为智慧校园建设已进入深水区,很多系统购买容易集成却很难,而对师生来说最重要的是服务体验。如何做好服务?
1.平台练内功,搭建适时适情适宜的服务平台。
要确保所购专项系统的权限对学校完全开放,系统提供必要接口,实现系统内外数据的交互,便于学校进行数据整合,避免出现信息孤岛。
2.服务练外功,以师生的个人体验为出发点做好服务工作,借助平台能力快速提升师生的信息服务体验。
在统一管理师生校园移动应用ID的前提下,打通师生互联网身份和校园身份,面向学生提供从招生录取到毕业转变为校友身份的全周期服务管理。
师生通过这些微门户应用,可随时随地进行信息查询和事务办理;完成个人上课出勤、实验室使用登记、实验设备使用登记;进行在线学习、考试、直播、问卷;实现VPN账号、邮箱账号、门户账号自助管理等。
同时,在这些微门户应用中,数据伴随式产生,方便管理层同步进行审批、资产盘点、实验课程登记管理、值班巡检、车辆违停监督等。
通过分析师生反馈的经常性问题,反向检查服务缺陷和短板,提高服务能力与质量,实现双向互动。既解决了师生的难题,也为学校管理提供了纠偏和完善机制。
3.营造自我管理的氛围,构建良好的智慧校园生态。
常熟理工学院的掌上理工系统实现了自学生接到录取通知书起班主任老师就可以自动组建班级群的功能。掌上理工系统可根据年级、专业等不同要求搭建各类平台,为师生提供个性化服务,既便于管理,又调动了师生的积极性。
目前,学生管理部门和教育管理部门共搭建个性化服务流程165个,这类个性化服务深受师生欢迎,具有良好体验。
如今,常熟理工学院的智慧校园建设已走过了10年,基于为师生服务、为管理服务、为决策服务的良好愿望,以混合云模式,依托云服务和平台能力建设,构建起了教育管理信息化的新生态,以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和应用、资源整合为中心,融入到教学、学习、管理等工作领域,得到了师生的认可,实现了提高教育质量的目标,推动了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
*本文根据常熟理工学院党委书记朱士中在“加强数字化建设助推高校治理能力现代化”研讨会上的报告整理
整理:徐鹤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