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5G、云计算、大数据等热词将世界带入了新的经济发展阶段,以数据为第一生产力的数字时代已然来临。如今,为持续贯彻“高质量发展”目标,构建数字经济新业态已经被提升至国家战略层面,加大ICT领域人才培养、基础设施建设、夯实基础学科根技术都成为了当前数字化时代下的新任务。
随着千行百业迎来智能化升级,中国技术人才缺口问题也日益突出,作为智能化发展的重要基石,培养技术人才成为了三项任务中的首要关注点。基于此,教育部联合华为,共同成立“智能基座”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基地,通过产学研协同为计算产业推广及高质量发展奠定人才基础。
纸上得来终觉浅,“智能基座”精品慕课为教学打开新思路
如今产业需求持续增长,但许多高校的人才培养方式依旧走传统路线,学生想要将知识学以致用,往往还需要在企业中进行一两年的内训,才能真正与岗位相契合。这样的人才培养模式,在日益扩大的人才缺口面前明显捉襟见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华为携手中国高校计算机MOOC联盟,联合一线教学名师,共同推出了以培养新工科人才为目标的“智能基座”精品慕课项目。该项目共计划开发23门优质慕课,涉及系统能力、开发能力、智能科学三个模块,充分融入了昇腾处理器、昇思MindSpore、鲲鹏处理器、openEuler、openGauss等根技术内容,由教学经验丰富的建课老师把最新的产业技术带到课程中,让学生在学习之初便与产业的真实需求接轨,最大程度消除“学”与“用”之间的隔阂。
作为深度参与“智能基座”精品慕课课程规划的一线名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软件学院孟宁从自身的教学和实践中阐述了“智能基座”精品慕课区别于传统教学的优势。
“传统上的授课偏向理论和知识体系,与实际应用略显脱节,这也造成了高校教学和企业实践之间的鸿沟。”孟宁称,“由于有华为工程师进校提供支持,”智能基座“精品慕课可以帮助授课教师更好将根技术的理论与实践衔接起来,因而相对于传统教学,可以做到更紧密地理论联系实际,让教与学都更加有效。”
据了解,专家进校是“智能基座”其他项目对精品慕课的赋能。除此之外,通过引入企业实际案例和技术资源,精品慕课还可以建设在线实践类资源和企业实践案例库,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而对行业而言,通过与领先企业合作,则可以推进IT行业认证体系建设,为IT人才培养提供新的评价标准。
目前,精品慕课项目中12门慕课已正式上线,其余11门将于明年春季学期前陆续上线,为壮大计算人才队伍提供强劲支撑。
绝知此事要躬行,“智能基座”精品慕课产学研协同展现强大价值
产学研协同是“智能基座”项目的核心理念,同时也是精品慕课所要达到的教学效果。随着国内自主生态逐渐完善,未来的人才不仅要学习基本理论和技能,还需要更加熟悉产业生态,能够将所知所学第一时间转化为技术力量。精品慕课将教师从知识传授者转化为实践指导者,以产学研协同的方式引导学生尽早接触工程项目,对学生了解当前行业技术环境、快速适应工作岗位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智能基座“精品慕课项目,我将Linux操作系统分析课程内容与鲲鹏处理、openEuler操作系统相结合,说大一点是将自己的教学工作和建设自主可控的软硬件生态这一国家战略结合起来了。以前我只是一名教师,现在我们在教学的同时,还能为国家和产业贡献自己的力量,无形之中让自己的工作变得更有意义了。”提到个人价值的时候,孟宁教授这样告诉记者。
而就整个产业而言,精品慕课无疑带来了源源不断的活水。华为打造“智能基座”项目,在学生在校时便通过精品慕课来做产业布局,更早的为国家点燃了数字化时代前进的火种,而在这种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学生,对整个生态作出的贡献必然会更大。这是一个相互促进的闭环,教育的土壤作用会逐渐显现。
如今“智能基座”精品慕课已经拥有了广大受众,受欢迎程度不断提升。“除了课程建设思路和技术支持外,华为的品牌效应和众多实践机会也让课程更具吸引力。现在高等教育出版社也在参与”智能基座“项目,很多老师正在考虑将自己的慕课变成教材,在出版社出版。”
就目前来看,“智能基座”精品慕课打造了贴合实际需求针对性培养人才的新型教学方式,为新工科人才构建了全面开放的学习机会,也实现了学生和企业基于技术需求的双向牵引,但实际上,产学研协同的路才刚刚开始。在教辅教材、师资培训、高校行等多项举措的助力下,“智能基座”精品慕课将为人才的长期规划和短期需求建立起新的桥梁,未来还将添加更多优秀的教学与实践资源,帮助我国从根基入手,更好的应对数字化时代带来的产业升级。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