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全球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和我国《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全面实施,以5G、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不断深化,教育数字化转型已成为新时期我国教育信息化深度发展所肩负的时代使命。
2020年10月,由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在开篇就明确提出“教育评价事关教育发展方向,有什么样的评价指挥棒,就有什么样的办学导向”[1]。教育评价对于教育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教育数字化转型成为全球教育发展新方向的时代背景下,教育评价的数字化转型无疑是引领教育数字化改革的根本抓手和关键着力点。
云中苏大:夯实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数字底座
教育评价关乎教育的发展方向,而教育评价的数字化水平则决定着学校办学方向的正确性和精准性。无论是教育评价的数字化转型,还是教育整体的数字化改革,聚焦信息网络、平台体系、数字资源、智慧校园、创新应用和可信安全等方面的教育新基建无疑是教育数字化改革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底座。
然而,仅仅将信息技术作为教育教学改革助推力量的数字教育观已经难以适应“互联网+教育”深度融合、创新发展的时代趋势,新一代信息技术作为重塑教育的颠覆性力量,能够实现对教育的数字化重构,打造一个传统与数字无缝联通的高质量教育新体系。
以数据赋能教育评价改革是教育数字化的基本方向。[2]基于这一认识,2018年苏州大学着手打造一个数字化、镜像化、智能化的云中大学[3](以下简称“云中苏大”)。
云中苏大作为全球首个基于沃土数字平台(企业数字平台)的云中大学,自创建以来,建成全国首个高校数字中台和第一个5G+VR的360教室,产生了第一个云中苏大原住民,成为第一个在现场孵化云中教室的高校……
不同于传统教育信息化对校园信息基础设施、基础软件和应用软件等进行局部升级换代,云中苏大旨在利用5G、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将物理空间的大学数字化,通过把海量的数据汇聚云端,犹如在空中有一个镜像的大学,实现边端管云的无缝连接,使云中苏大更加智能化、智慧化。
根据摩尔定律,数字技术变革的指数速度已经超过了社会、政治和许多经济机构的适应能力[4]。云中苏大的诞生正是为了大学更好地适应技术的飞速发展。许多学者将数字化转型视为一种策略、过程或者模式[5]。
云中苏大依托沃土数字平台的核心能力,从数字化基础设施底座、数据与能力中心以及教育服务等三个维度推动苏州大学的数字化转型。通过数字化转型推动基于数据的信息透明和对称,提升组织的综合集成水平,提高社会资源的综合配置效率[6]。
云中苏大基于相关数字化办公平台搭建云中苏大应用门户,基于智能运营中心(Intelligent Operations Center,简称IOC)搭建校园智慧大脑,基于云边端建设智慧教室,重塑苏州大学的时空样貌,使得真实世界的苏州大学和虚拟世界的云中苏大融为一体,从而实现苏州大学的全方位数字化转型。
苏大鉴略:苏大教育评价数字化转型的基本构想
如果说云中苏大是苏州大学数字化、智能化的镜像,那么苏大鉴略(SUDA-SEE)则是云中苏大的智慧大脑。无论是云中苏大的数字底座,还是数字资源和应用门户,其核心是实现苏州大学教学、科研、管理和服务等关键教育场景的全面数据化,其中既包括关键实体的数字化,也包括关键事件的数字化,既包括过程的数字化,也包括结果的数字化。
有学者认为,参与者、目标和技术是数字化转型的关键[7]。对于苏大鉴略项目而言,项目参与者、目标和技术同样重要。正是在云中苏大建设不断向纵深推进的背景下,时任苏州大学校长熊思东教授首次提出了苏大鉴略的基本构想:
苏大鉴略就是一个苏州大学的全景式画像,涵盖学校教学、科研、管理和服务等多个教育场景(Scene),同时包括处于上述场景中的多个实体(Entity),比如学生、教师、学院和职能部门等关键实体,还涉及各类场景中围绕实体发生的各类事件(Event),最终通过场景(S)—实体(E)—事件(E)的全面深度数字化刻画形成一个动态精准、立体可见的云中大学。
苏大鉴略作为云中苏大教育评价数字化转型的主要载体,肩负着苏州大学如何更加科学精准地回答“培养什么人、怎么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等教育根本问题的重要使命,旨在“以形成富有生命力的教育评价系统,使评价过程更加科学、结果更加准确、手段更加丰富”[8]。
为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依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基于苏大鉴略场景—实体—事件构成的全景式画像,苏大鉴略首先研制形成了涵盖学生、教师和学院三大实体的苏大鉴略系列画像指标体系,旨在引领学校内涵发展、创新发展、特色发展,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然后,基于苏大鉴略指标管理平台所提供的各类功能,系统化、标准化地实现苏大鉴略学生画像、教师画像和学院画像相关指标的构建,定制开发各类指标数据。
之所以选择学生(包括本科生和研究生)、教师和学院作为苏大鉴略的核心实体,是因为学生是高校人才培养的直接对象,也是衡量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主体;教师则是决定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因素,也是高校开展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主要力量;而学院(系、部)是承担教学、科研和服务具体任务的二级单位,是高校内部治理的基本单元。
因此,苏大鉴略最终从学生、教师、学院、职能部门、学科和专业等多个实体中选择学生、教师、学院作为基本实体,并围绕三个实体及相关场景和事件构建形成了本科生画像、研究生画像、教师画像和学院画像等四个系列评价指标体系,作为苏大鉴略全面数字化的主要依据。
每个实体的画像又包含数字信息系统、发展系统和预警系统三个子系统。其中,数字信息系统主要基于实体的基本数据为其勾勒基本画像,而发展系统则是各个实体的核心,目的是促进实体的发展,预警系统则为实体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提供预判和避免风险的具体策略。图1为学生数字画像的系统构成。
图1 学生数字画像的系统构成
以学生素质能力提升为核心的学生数字画像
学生数字画像分为本科生数字画像和研究生数字画像,二者都包括学生数字信息系统、学生素质能力发展系统和学生成长预警系统这三个子系统。对于高校而言,人才培养始终居于首位,而学生素质能力的不断提升又是人才培养的根本任务,因此素质能力发展系统也就构成了学生数字画像的核心,直接关系到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
具体而言,学生数字信息系统定位于通过学生个人的基本信息(如身份信息、院系信息、家庭信息等)勾勒学生的基本画像,让具有相应权限的个人或部门及时了解学生个体和群体的总体情况。
学生素质能力发展系统旨在引导学生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素养能力的发展,是学生画像的核心。本科生的素质素养能力系统包括品德素养、文化素养、健康素养、学习能力、专业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职业能力等三大素养五项能力,共计30个二级指标和77个三级指标及若干具体参数,涉及德智体美劳等全部维度(如图2所示)。
每项素养或能力包含若干二级指标、三级指标及其权重,每个三级指标还包括具体的参数、赋值和计算规则,最终通过大数据的分析和计算得出学生各项素养能力分值和总值,并为学生提供个人素养能力后续发展的具体策略建议。
图2 学生“三大素养五项能力”飞盘模型
学生成长预警系统作为学生成长的“托底”系统,主要目的是当学生的学业、经济、健康、就业和安全等方面存在风险时,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提醒和帮扶,确保每一名学生都能健康成长。
例如,学生数字画像会根据学生的日常消费、家庭背景和勤工助学等数据对学生的经济状况做出预判,特别是经济困难学生的经济状况,然后提出改善学生经济状况的方法策略,为辅导员及学生工作有关的人员提供参考依据。
以激发教师活力为宗旨的教师数字画像
教师画像同样包括教师数字信息系统、教师活力激发系统和教师发展预警系统三个子系统。教师作为高校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的具体执行者,其活力状态直接决定着他们的工作状态和成效,因此教师活力激发系统构成了教师数字画像的核心。
具体而言,教师数字信息系统主要通过教师的基本信息、个人经历和教师资质等数据勾勒出教师的基本画像,便于教师本人和相关学院及学校对教师个体及群体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教师活力激发系统则聚焦师德师风、教学活力、科研活力等五个维度(一级指标),覆盖政治素质、师德规范、学术道德等16项二级指标和45项三级指标及若干具体参数,内容涵盖教学、科研、服务等数十个教育场景(如图3所示)。
教师活力激发系统通过这些指标有关的大数据分析计算得出教师五项活力的分值及活力总值,然后根据教师个人成长基础和学校短期及中长期发展规划形成评价教师活力的不同等级,并为教师提供与本人密切相关的若干指标的目标预测、个性化推荐及改进策略,结合教师的已有基础和发展倾向,针对性激发教师的相应活力,促进教师专业的充分自由发展。
图3 教师五维活力激发飞盘模型
教师发展预警系统则围绕师德预警、教学预警、科研预警和服务预警四个维度分析教师在工作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师德失范、违反教学科研及社会服务规定的风险,及时发现和制止教师的不当行为。例如,师德预警方面是否要求学生从事与教学、科研、社会服务无关的事宜,是否存在抄袭剽窃、篡改侵吞他人学术成果等行为;教学方面是否违反教学纪律、敷衍教学,发生过教学事故等。无论是教师数字信息系统,还是教师活力激发系统,亦或是教师发展预警系统,其根本都是服务于教师的专业发展。
以增强学院竞争力为导向的学院数字画像
如果说学生和教师是苏大鉴略的核心主体,那么学院(系、部)则是学校内部治理的基层单位,也是师生开展教学科研及社会服务等活动的直接依托。因此,学院就成了苏大鉴略的第三大实体,而学院竞争力则是学院数字画像的核心关注。
学院竞争力不同于学院综合实力,但又同综合实力有着较为密切的联系。实力作为一个相对静态的指标可以衡量一个学院学科专业发展的整体水平,而竞争力则是一个动态发展的指标,可以用来衡量一个学院在学校内部或省域、全国乃至国际同类学院的相对实力,对于学院的发展进步具有较强的引领价值,因此苏大鉴略将竞争力作为学院数字化评价的核心。
学院数字画像由学院数字信息系统、学院竞争力提升系统和学院发展预警系统三个子系统组成。其中,学院数字信息系统主要基于学院的基本数据(如党政领导、组织机构和学科专业等基本信息)勾勒学院的基本画像,学校有关个人或部门可通过该子系统全面了解学院的基本情况。
学院竞争力提升系统则由党建引领、资源投入、师资队伍等10个一级指标、41个二级指标和249个三级指标及若干具体参数构成,旨在对标学校中长期发展规划,通过学院所有指标相关数据的分析,基于一定算法计算得出学院各项指标的具体分值及竞争力总值,从而明确学院在全校、全省、全国,乃至国际范围的相对位置,并根据具体的学院评价报告为学院提供一定期限内提升自身竞争力的方法与策略。
学院发展预警系统针对学院师资、教学、专业、科研和学科等方面在过去一段时期内可能存在的发展势头减缓、后劲不足等问题进行适时预警,以防止学院发展态势的不断下滑(如图4所示)。例如,师资方面,通过对引进教师的年度、数量、层次、年龄、学科及潜力的数据分析,加上对教师自主培养、师资总体结构(如职称结构、学缘结构、年龄结构等)的对比分析,形成对学院师资梯队合理性及未来趋势的预判,进而为学院人才引进和自主培养提供针对性的改进建议。
图4 学院发展预警系统
云中苏大通过多年的数据积累,不断完善数字技术在苏州大学的落地和创新,为苏大鉴略的全景式画像应用创造了条件。苏大鉴略基于学生、教师和学院等实体大数据的评价、预警、分析模型旨在对实体有关的场景和事件大数据进行深度分析与挖掘,实时动态掌握苏州大学各类实体、场景和事件的运行态势,从而实现对教育的科学评价、精准预测和智能引领。
具体而言,面向学生、教师和学院的全景式画像应用平台将全校微观运行和管理等方面的业务通过技术手段形成针对实体的镜像化指标,通过指标规则建立模型赋能应用业务功能,实现学生五育并举的素质能力评价,强化学生的自我认识和自主发展;基于教师活力的数字化评价,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基于学院竞争力的大数据分析,促进学院竞争力的不断提升,最终实现数智时代大学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数字化转型:苏大鉴略面临的现实挑战与出路
教育的数字化转型不仅需要5G、人工智能、物联网和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还需要按照特定结构和规则累积的有关实体的海量数据,然后基于一定算法和模型通过大数据分析对相关实体的现状和趋势进行精准的描绘和预测,并能给出指向明确的合理化建议。不仅如此,教育组织和个体在进行数字化转型实践时,还需要通过创建数字化文化来转变思维方式[9]。
云中苏大同样肩负着创建校园数字文化、创新思维方式的责任,只不过这个过程更加漫长一些。苏大鉴略作为云中苏大的智慧大脑,是云中苏大的核心所在,但同时也是云中苏大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最具挑战的部分。
一方面,苏大鉴略的基本构想及全景式画像系列指标体系确实为云中苏大各类教育场景、教育实体及事件提供了数据归集的统一标准和框架,但要实现苏大鉴略系统与已有上层应用系统的无缝对接仍然非常困难,这也是项目最终落地面临的首要挑战。由于设计理念不同,以数据存储和共享为主的传统应用系统与以大数据分析和画像为主要任务的苏大鉴略系统有着本质的不同,二者要实现技术上的对接比较困难。
另一方面,苏大鉴略的主要价值是基于学校典型场景、重要实体和关键事件的全量数据进行实时动态的大数据分析。因此,学校重点实体、场景和事件数据的采集积累就成为苏大鉴略系统能否充分发挥预测和引领作用的关键所在。
然而,已有数据维度单一、数据量不足、需求数据采集困难等问题也成为制约苏大鉴略数据归集的重要因素。如何方便、快捷地智能化采集实体画像所需要的各项数据是苏大鉴略后续仍需不断探索完善的重要方面。
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高等教育的数字化转型注定不可能一蹴而就,也必然是一个持续发展、不断深化的过程。苏大鉴略作为云中苏大的运行核心,是苏州大学数字化转型的关键,也是决定云中苏大能否真正实现镜像化、智能化的根本所在。前路漫漫,苏州大学创建了云中苏大,云中苏大孕育了苏大鉴略,在“互联网+教育”融合发展的时代背景下,百年苏大将乘云中苏大的东风在教育数字化转型的道路上继续书写新的篇章。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EB/OL].[2022-09-08]. http://www.moe.gov.cn/jyb_xxgk/moe_1777/moe_1778/202010/t20201013_494381.html.
[2]祝智庭,胡姣.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实践逻辑与发展机遇[J].电化教育研究,2022,43(1):5-15.
[3]熊思东.“云中大学”成为智能时代大学新形态[EB/OL].[2022-09-15].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11846851055862229&wfr=spider&for=pc.
[4]HANNA N.A role for the state in the digital age[J].Journal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2018,7(1):5-15.
[5]CICHOSZ M,WALLENBURG C M,KNEMEYER A M.Digital transformation at logistics service providers:barriers,success factors and leading practices[J].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logistics management,2020,31(2):209-238.
[6]马俊,司晓等.数字化转型与数字变革[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20.
[7]MARIA L.BENAVIDES C,ALEXANDER J,etal.Digital Transformation in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A Systematic Literature Review[J].Sensors,2020,20(11):1-22.
[8]祝智庭,胡姣.教育智能化的发展方向与战略场景[J].中国教育学刊,2021(5):45-52.
[9]KANE G.The technology fallacy:people are the real key to digital transformation[J].Research-technology management,2019(62):44-49.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课题(BHA190156)、江苏省高等教育教改研究重中之重课题(2021JSJG011)、江苏省高等教育教改研究课题(2021JSJG338)及江苏高校“青蓝工程”资助。
来源:《中国教育网络》2023年5月刊
作者:张志平(苏州大学数据资源与信息化建设管理处)、秦炜炜(苏州大学教育学院)
责编:陈永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