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数字化转型?
信息化、智慧化、数字化、数智化……我们对这些名词已经十分熟悉,但对于这些名词的深层含义以及彼此之间的异同究竟如何却不一定有过深入的思考。物有本末,事有始终,知所从来近乎道矣。有人认为,数字化与信息化、智慧化是并列的,属于信息技术的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笔者认为,数字化仍然属于信息化,是信息化发展的特殊阶段。当然,智慧化和以后的智能化、数智化、元宇宙等也都属于信息化的范畴。
数字化是信息化目前发展的最高阶段,是信息技术与万事万物进行深度融合的一个过程,也就是说数字化是深度改变世界的。马克思说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物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那么数字化如果要改变世界,就要将世界的物质进行数字化,将物质的运动数字化,将物质的运动规律数字化。把这句话翻译成技术语言就是“对象数字化”“流程数字化”“决策数字化”。对象数字化解决物理世界客观物质在数字世界的表达问题,例如利用表字段描述物质属性;流程数字化通过数字世界中数据的运动代替客观世界的物质运动,例如业务系统中网上办事代替现实中人线下交流;决策数字化通过统计、建模、图表等方式以真实客观的数据表达客观世界,从而辅助人进行决策。
实际上,对象数字化、流程数字化以及决策数字化在信息化一开始就有涵盖,只是名称不同而已。但是在信息化的不同发展阶段,关注的重点不同。信息化最开始的时候更重视对象数字化,也称为电子化,以无纸化为重要考量,很大程度上解决了纸质材料易丢失、不易查找、不易共享等问题。随着信息化的发展,人们更加关注流程数字化,也称为智慧化,以业务为核心,重视数据共享,通过打通业务流程,实现跨部门、跨地域的多元协作。这一阶段的决策数字化也普遍开展,但多数决策是服务领导或者中层管理干部。
目前进入数字化发展阶段,以业务深度融合为核心,数据以资产的形态出现,对象数字化的范围更加广泛,流程数字化覆盖度更广且具有很好的适应性,决策数字化向更广泛的用户靠近,为越来越多的人赋能。
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思路
紧紧抓住核心业务
学校的核心职能是人才培养,所以教育教学是学校的第一项核心业务;为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还需要提升教师的科学研究能力和学术水平,所以科学研究是学校的第二项核心业务;为了贯彻学校整体发展战略,全面提升学校的治理能力也是人才培养的重要保障,所以学校治理是学校的第三项核心业务。当然,面向社会提供持续的智力输出、人才输出、继续教育、文化传播、成果转化等也是学校必须承担的责任,所以社会服务是学校的第四项核心业务。
在教育信息化1.0阶段,以三通两平台为整体目标,其重点工作围绕信息化基础设施开展,实现了网络基础平台的构建,基础业务系统的协同。我们可以把这一阶段理解为基础设施智能化。
在教育信息化2.0阶段,以三全两高一大为整体目标,其重点是实现核心业务全覆盖,促进教育资源的全面汇聚和共享,并通过提升师生的信息化素养来促进教育信息化的全面发展。在这个发展阶段,各学校利用云计算、中台、大数据、微服务等技术建设了统一的数据中心、统一的服务门户、统一的学习平台、统一的资源平台、大数据应用等,有效服务了学校的发展,我们可以把这一阶段理解为管理业务流程信息化。
信息化本身的重点在于“化”,在信息技术与业务不断融合的过程中,技术部门的角色也要不断调整,从信息化的主导者逐步变成参与者与技术支撑者;而业务部门逐渐由使用者变成参与者、主导者、引领者。
目前,职业院校信息化工作仍然普遍存在这些问题:一是领导和师生的信息化意识不足,仍然将信息化工作理解为管理信息系统,没有提高到全面赋能学校核心业务上来,导致学校整体数字化转型推进缓慢;二是数据的质量不高,很多关键业务数据难以共享或者缺少有效的采集手段,导致数据价值难以体现;三是信息化相关的资金投入不足,信息化相关人才配备不足,导致信息化建设和推广困难。
从实际情况出发
信息化工作可以分为技术和业务两个层面,从技术层面来讲,数据是核心;从业务层面来讲,需求是核心。职业院校数字化转型虽然目标基本清晰,建设内容基本明确,但是在具体落地的时候必须从学校的实际情况出发,以解决实际痛点问题入手,切不可操之过急。
由于各个学校信息化工作开展情况不同,往往在基础设施建设、应用系统建设、师生信息化意识、领导重视程度、资金投入规模、组织体系、制度体系等方面都有较大差异,这就导致各学校的数字化转型工作也存在较大差异。即使信息化具有可跨越与可持续的发展规律,也不能步子太大,否则会存在极大的风险,往往投入大量资源而得不到很好的效果。
一些学校如果前期的信息化基础比较薄弱,在数字化转型阶段,参照其他学校的成熟案例和丰富经验快速“补课”是很有必要的,性价比也会比较高。相反,一些学校如果前期建设基础较好,应用效果较好,且师生已经具备较好的信息化素养,就应该在能力和资源允许的条件下开展创新工作,先行先试,提炼新需求,打造新场景,验证新产品,创建新模式,打造新业态。
实际上,如果从需求的角度出发,我们可以参照马斯洛关于人的需求层次理论对学校信息化需求进行层次划分,构建一个信息化需求模型,然后结合学校信息化实际情况进行分析,越低层次的需求越需要优先满足,逐步实现高阶需求。图1为职业教育信息化需求层次图。
图1 职业教育信息化需求层次
走生态发展路径
信息化工作之所以难,是因为涉及组织内部业务和个人行为的改变,而职业院校信息化工作较其他领域尤其艰难。虽然教育信息化工作已经越来越受重视,且越做越好,但仍然要清醒地认识到,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职业院校信息化工作不会成为学校的核心业务。在这种情况下,职业院校信息化从业者必须要团结起来、互通有无、生态发展。
虽然职业院校信息化与基础教育相比个性化问题突出,但总体上还是有规律可循,大量的软硬件系统建设具有很好的可复制性和推广性,尤其是一些硬件基础设施和成熟的中间件、中台、服务平台等与业务弱相关的系统更容易标准化和推广。
国内院校因为其关注重点不同,在信息化建设方面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有一些学校还做了非常有特色的尝试,如果能够充分推广,将对全国教育信息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能够有效带动信息化相关企业的健康发展,加快形成更为完善的信息化产品体系。
个体院校在数字化转型浪潮中,亟需找到组织抱团取暖,充分利用已有资源,与其他院校协同发展,发挥学校优势,发现痛点,解决关键问题,快速有序完成数字化转型。
来源:《中国教育网络》2023年9月刊
作者:范士喜(深圳职业技术大学教育技术与信息中心)
责编:陈永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