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适应数字化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职业教育要加快推进数字化改革,培养大批掌握数字技能的高质量人才,增强服务新技术和产业变革的适应性。潍坊职业学院聚力治理模式转型升级,打造数字化教育新范式,彰显了职业院校数字化转型的理念、路径与策略。
推进数字化转型的四大行动领域
潍坊职业学院以“应用为王、服务至上、示范引领、安全运行”为指导理念,从“强基础,搭平台,重场景,汇数据”四大行动领域,即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数字校园平台创新、数字化应用场景、数据治理四个方面,加速推进数字化转型,形成具有开放性、适应性的良好教育生态,全面支撑数字化技能人才培养,打造职业教育数字化标杆学校。
强基础:新基建是智慧校园健康持续发展不可或缺的推动力,学校首先抓基础建设,按照“网络融合、硬件集群、应用集成、数据集中、安全一体”的建设思路,构建了“泛在融合一张全光网”“集约高效一朵私有云”“智慧决策一个屏”“网络安全一城墙”,打通信息大动脉。
搭平台:统筹规划建设全校公共服务平台,提供业务中台能力,纳管全校信息化业务,制定集成技术标准,规范业务建设与集成,实现信息化协调发展。
重场景:建设智慧校园物联平台,在校园安全、师生服务、后勤管理等方面通过物信融合提升突破,重点打造智慧课堂、智慧安防、智慧公寓、智慧餐厅、智慧支付、智慧会议、园区管理、办事大厅8大智能化服务场景,提升校园管理服务效率和水平,建成平安校园、绿色校园、科技校园。
汇数据:搭建数据中台,构建数据流通拓扑图,建成全校各主题域数据资产目录。按照学校人才培养、内控管理、校园运行等维度,进行数据挖掘,构建智慧大脑。
强化数字底座支撑能力
1.校园网络融合升级。建成XGSPON全光纤基础网络,以“全光纤+WIFI6+5G”为主体技术架构的基础网络,实现有线无线网络、物联网、音视频等多网融合,核心骨干带宽升级至100G以上,出口带宽30G,满足教学和管理模式对高并发、高速响应、高可靠、海量传输的要求。
2.数据中枢升级。建设大数据中心,集成人事、教学、学工等主题域数据,建成全校数据资产目录,实现数据资产可视化管理、数据质量可视化管控。建设统一数据标准,明确编码标准和共享交换规范,利用共享数据中心和接口管理中心,实现数据的共建共享,支撑学校精准管理和科学决策。
3.计算中枢升级。升级云计算中心模块化机房配套动力与环境系统,实现动环监控与远程运维。网络核心组网采用双OLT、双核心组网技术,实现双归冗余保护,IPv4与IPv6双栈运行,扩容超融合云计算存储平台及容灾备份平台,平台计算能力1500核CPU,存储700T及以上。
数据驱动治理服务能力提升
按照“管理精细化,服务精益化”的要求,构建了教育“智慧大脑”,完善智慧校园一体化平台,创新智慧场景应用,促进学校管理和服务模式变革。
数据重构,建设“智慧大脑”
构建具有数据集成、数据仓库和数据分析能力的大数据“智慧大脑”,集成教学、学工、科研、人事、财务资产、后勤等主题域数据,形成包含标准化数据仓库、应用支持库、数据分析库和数据指标库的数据资源体系。已建成全校数据资产目录,建成数据模型922个,集成15项关键数据集,数据总量936万余项,形成标准统一规范、来源权威稳定、数据高度融合、数据质量可靠的全域校本数据中心。
深挖数据价值和数据服务,构建了5个专题分析中心(学院发展状态分析中心、专业发展状态分析中心、课程发展状态分析中心、教师发展状态分析中心和学生发展状态分析中心)、1个内部质量管理中心,如图1、2所示,为个人数据管理、部门业务管理和校级辅助决策提供数据支撑保障。通过实施数据治理工程,梳理了多年积累的数据,实现“一数一源”和伴随式数据采集,校园“智慧大脑”实时数据对接全国职业教育智慧大脑院校中台。
图1 教师发展状态数据分析
图2 专业发展状态数据分析
流程重塑,打造智慧校园一体化平台
按照“大平台、微服务、可持续”的融合平台理念,以整合融合为核心,建设智慧校园一体化平台,基于平台制定数据标准与编码规范、信息系统建设与集成规范等建设标准与实施规范,有序对全校信息化业务进行总集成,建成统一鉴权中心、统一门户中心、统一人脸中心、统一任务中心、统一消息中心、统一移动中心6个业务中心。通过统一鉴权中心进行身份与角色的整合,实现全校师生用户的单点认证、身份管理和权限控制;通过门户中心集成校务管理、教学管理、学工管理、公共服务等业务系统,实现业务的汇聚导航和单点服务;通过统一人脸中心,建设全校公共人脸库,实现支付、门禁、考勤等统一人脸核验服务;通过统一任务中心,集成全校各业务版块的待办任务,统一呈现,高效便捷;通过统一消息中心集成全院业务系统消息通知,融合高效,消息一键触达;通过统一移动中心在手机端汇集全院资讯服务、办事服务、消息服务、公共服务等,网上掌上随时办,为师生提供一条龙移动端服务。
应用导向,搭建八大智慧场景
一站式办事大厅场景:搭建基于流程引擎的一站式办事大厅,通过简单的可视化、拖拽式、所见即所得的配置操作生成复杂的业务流程,将散落在各业务系统中的流程进行充分整合,统一运行和管理,实现对所有业务流程运行情况监控与分析。在服务事项运行过程中,通过访问流量、使用次数、办理反馈、流程平均耗时等维度,对流程事项办理部门进行评价,有效推进了持续开展流程优化和流程再造工作,促进服务事项改革和服务质量提升。
智慧课堂场景:分专业打造研讨型、授课型、实训型等数字化教室,建设教室智慧物联管控系统,实现教室远程管理运维、在线巡课等功能。构建融合、开放、共享、协作的智慧课堂,实现线上线下教学、远程直播互动、常态化录制、教学观摩督导等于一体的智慧教学环境。依托教学资源平台、智慧课堂教学平台、虚拟仿真实训平台三大平台实现在线考勤、抢答、测验、作业、头脑风暴等多终端互动,全面支撑信息化教学模式改革。智慧课堂教学场景数据分析如图3。
图3 智慧课堂教学场景数据分析
智慧安防场景:整合智慧安防系统,完善门禁、车辆管理、视频监控、消防报警等设施建设,建成高清视频监控、鹰眼全景、人员出入、人脸轨迹、车牌识别、访客管理、周界报警、安消联动等功能,实现全方位、全过程技术防控。
智慧餐厅场景:食材进、销、存、管,明厨亮灶,自助选餐、自助人脸支付、在线点餐全过程数字化,便捷师生,提升生活体验。
智慧公寓场景:建设智慧公寓系统,实现公寓人脸识别门禁、智能门锁、智慧洗衣、洗浴、直饮水及水电管控一站式管理,为学生营造现代温馨的居住环境。
智慧会议场景:集成会前、会中、会后全闭环的会议流程,实现会议室预约、会议通知、刷脸签到、无纸化会议现场、会议纪要、会议信息统计,提升会议效率。终端无纸化会议平台实现会议文件分发、浏览阅读、文件批注、投票表决、会议管控等功能,全流程无纸化开展,绿色高效。
智慧支付场景:建成全校师生人脸库,师生在各校区支付、门禁、考勤、借阅等生活服务全部使用人脸识别,人脸应用安全高效。升级一卡通系统为融合智能服务平台,融合微信、支付宝、银联、数字货币等多种方式的聚合支付,师生消费全部实现虚拟卡,为师生提供了便捷优质服务。
智慧园区管理场景:智能中枢建设校园GIS指挥中心,对校园的人、车、资产设施、各业务系统进行全联接,实现数据全融合、状态全可视、业务全可管、事件全可控,助力校园科学化管理。构建集智慧协作平台、能耗管理平台、安全和应急指挥系统为一体的智慧校园运营指挥中心。
数字化赋能教学新生态
构建物理空间、信息空间、社会空间融合的教育生态系统,形成以学生为中心、以服务为中心、以体验为中心、以数据为中心的新环境。
实训环境数字升级
学院依托全国元宇宙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山东省现代高效农业产教融合共同体等,及时将先进装备、国产软件转化为实训条件,面向学生和企业员工开展培训。将虚拟现实、人工智能、大数据、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建设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包括智能制造装备、智能控制装备、智慧农业装备、汽车装备、化工装备五个虚拟仿真中心,校企合作开发一批智能装备领域虚拟仿真实训资源,以实带虚、以虚助实、虚实结合,创建“虚拟互动+实际操作”“情景模拟+岗位体验”等实训场景,打造开放共享的一流虚拟仿真实训基地。
课程资源数字转化
课程资源平台向智能化转型升级,建设基于互动视频、虚拟仿真、全息投影、数字孪生的课程资源,实现线上与线下的个性化应用场景无缝对接。课程资源中心在线课程542门,在线资源超过20万条,在资源形态、供给方式、服务模式等方面全面提升。信息化教学模式全面实施,每学期开设线上智慧课堂3000余个,实现个性化推送、可视化呈现、立体化交流、即时化评价,资源总访问量累计超过1.5亿人次,参与课堂活动人次达到3亿人次,学生自主、泛在、个性化的学习方式形成。为2万余名学生提供直播线上教学,大规模线上教学已经成为常态。线上智慧教学数据分析见图4。
图4 线上智慧教学数据分析
数字赋能教学模式革新
基于智慧课堂教学平台、数字资源平台、虚拟仿真实训平台等数字“教”与“学”交互平台,按照“课前布置任务与自主学习——课中重点与难点突破——课后拓展训练与反思提高”三个环节,以课前、课中、课后三段递进的阶梯式教学路径串联形成混合学习模式。教学过程进行无感知数据采集,通过对学生学习行为大数据分析,强化针对性教学和个性化学习,形成循环促进、螺旋提升的良性教学组织机制。将数字化教学融入翻转课堂法、仿真实训法、情境教学、项目任务学习等教学方法,提升学习效果,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和素养。
数字化推进专业国际化发展
推进“数字化+国际化”转型,推动职业教育“共建共享、互惠互利”国际化发展模式。搭建国际交流平台,推动中国标准“走出去”,学院依托设立的刚果(金)、加纳、巴基斯坦、老挝等职业教育海外培训中心,开发多语种教学资源,输出专业标准、课程标准、质量标准等中国标准。与潍柴、华为、大疆等龙头企业打造数字化应用场景,吸引境外学生来山东留学、实训,形成“留学到山东”的品牌效应,深化“一带一路”国际合作。
来源:《中国教育网络》12月刊
作者:李华勇、孟欣(潍坊职业学院信息管理中心)
责编:余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