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清华大学牵头的“下一代互联网真实源地址验证体系结构、关键技术与规模化应用”项目被中国电子学会授予2020年度科学技术特等奖。
中国电子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军在颁奖词中表示,互联网体系结构是互联网的关键核心技术,也是网络空间国际竞争的“卡脖子”技术。项目针对开放互联网体系结构源地址缺乏可信保障的全球重大技术难题,基于IPv6协议提出了下一代互联网真实源地址验证体系结构SAVA(Source Address Validation Architecture),支持互联网真实源地址的精确定位和地址溯源,突破了下一代互联网体系结构的安全可信关键核心技术,并在国家重要部门及重点行业网络中实现了规模化和产业化应用,取得了重大社会和经济效益。
随着网络空间迅速成长为人类继陆、海、空、天之外的“第五疆域”,保障网络空间安全上升为事关国家安全的战略任务。针对互联网长期缺乏有效的真实源地址验证,使得假冒源地址横行的重大安全隐患,清华大学于2005年在国际上首次提出真实源地址验证体系结构SAVA,设计实现了接入、域内和域间三个层次的源地址验证算法,并开展小规模试验和部署。
SAVA体系结构属于国际首创,拥有四大创新点:一是提出分而治之、端网协同的下一代互联网真实源地址验证体系结构SAVA;二是提出地址同步、多模异构的真实源地址接入验证方法SAVA-A(Access);三是提出路由同步、动态过滤的真实源地址域内前缀验证方法SAVA-P(Prefix);四是提出多域同步、协作信任的真实源地址域间验证方法SAVA-X(eXternal)。
2008年,IETF批准SAVA通过互联网标准RFC 5210,这是我国第一个非信息类的RFC,并发起成立了首个IETF工作组savi。
SAVA产生了重要的国内外学术影响,提高了我国在互联网核心技术标准制定上的话语权,并得到诸多国际互联网体系结构和网络安全领域著名学者和领域内主流科技期刊的高度评价,先后被英国著名杂志《新科学家(New Scientist)》和国际信息安全权威杂志《信息安全(Info Security)》进行专题报道。
基于对SAVA的研究,清华大学团队发表重要学术论文92篇,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40项,美国发明专利2项,并完成IETF国际互联网标准RFC 7项及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标准11项。
同时,项目成果产业化取得了显著效果。据悉,SAVA应用于华为、新华三、中兴、锐捷、神州数码等公司的五十余种型号产品中,累计经济效益超过169亿元,且在 CERNET2主干网、高校IPv6校园网、中科院IPv6网络、中国电信IPv6试验网、CNCERT IPv6试验网中得到规模化部署。
下一代互联网真实源地址验证体系结构SAVA由吴建平、毕军、李星、李崇荣等人完成。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吴建平教授负责总体设计,提出核心设计思想,对核心创新点做出创造性贡献。
据悉,中国电子学会年度科学技术奖主要奖励在电子信息领域科学研究、技术创新与开发、科技成果推广应用和实现产业化方面取得卓著成绩或者做出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获奖项目中的优秀项目均可经由中国电子学会推荐提名国家科学技术奖评选。
从电子学会了解到,“研究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对科技进步和产业发展具有特殊重要的推动作用,并取得重大社会效益或经济效益的一等奖项目,可视情况评为特等奖。”此次2020年科学技术授予特等奖1项,一等奖24项,二等奖19项,三等奖24项,年度创新团队奖空缺。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