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朝滋 教育部科学技术与信息化司司长
党的二十大是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党的二十大报告将“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单独成章、专门部署,作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的重要论述,并首次将教育数字化写进党代会报告,提出“推进教育数字化,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为做好教育数字化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深刻认识推进教育数字化的重要意义
当前,数字技术日新月异,引领了社会生产新变革,创造了人类生活新空间,极大地提高了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要深刻认识教育数字化的战略意义,使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成为教育事业发展的最大增量。
数字化为教育发展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
当今世界正值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从国内来看,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从国际来看,我国众多领域正在从跟跑、并跑跨向领跑阶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我们也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渴求人才。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归根到底要靠人才、靠教育。然而,以知识传授为主的传统教育模式,已经难以适应新发展阶段的要求,迫切需要教育改革创新,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培养大批具有原始创新能力的高层次人才。
纵观世界文明史和社会发展史,人类先后经历了农业革命、工业革命、信息革命,每一次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都给生产力带来质的飞跃,同时也给教育带来跨越式发展。农业时代,人类发明了文字和印刷术,使得知识得以传播,文明由此诞生并延续;工业时代,照相机和留声机等设备的诞生,极大拓宽了人类的认知范围,让学习变得更加便捷直观。信息时代,互联网、计算机的发明和广泛应用,为教育发展带来重大的战略机遇。数字化不仅是技术和工具,而是从思想理念转变到行为模式变革的系统性工程,要从教育改革发展的高度去谋划教育数字化,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
推进数字教育已成为世界教育发展的普遍共识
今年9月,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在教育变革峰会领导人会议上指出,教育正处于严重危机,亟须进行教育系统变革。而数字革命将惠及所有学习者,从而创造一个可持续、包容、公正、和平的世界。事实上,世界主要国家已纷纷加快教育数字化的步伐。如:美国持续发布《国家教育技术计划》,通过信息化重塑教育的基础设施、课程与教学;欧盟推出《数字教育行动计划(2021-2027)》,支持成员国采取加强设备对接、人力合作、案例分享等措施,努力实现“到2025年,70%的16-74岁的人至少拥有基本的数字技能”;日本提出“学校3.0构想”,强调利用尖端技术和教育大数据支持学习变革;印度大力实施“数字印度”战略,开发数字教育资源,为全印度提供在线教育服务。
近年来,我国不断促进教育数字化国际交流合作,提出了一系列中国理念、中国主张、中国方案。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共同召开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国际人工智能与教育大会,发布成果文件《青岛宣言》和《北京共识》;成立世界慕课联盟,举办世界慕课大会,发布了《慕课发展北京宣言》。通过深化国际交流合作,将中国经验转化为国际共识,为世界贡献了中国智慧。
教育数字化将为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当前,数字技术正成为教育发展的新赛道,为教育发展注入新动能,已成为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有力支撑了教育改革发展的方方面面。在促进教育公平上,教育数字化助力乡村振兴、推动共同富裕。以教育数字化突破地域界限,有效扩大优质资源的覆盖面,缩小校际、城乡、区域差距,大力促进教育公平,让亿万孩子同在蓝天下共享优质教育、通过知识改变命运。在提高教育质量上,教育数字化促进个性化学习、差异化教学、精细化管理、智能化服务。发挥数字技术生动、直观、形象的特点,启迪学生构建知识,激发学生创新潜能,支撑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在服务终身学习上,通过数字技术构建终身学习立交桥,推动多种学习成果的认证、积累与转换,打造没有围墙的学校,支撑构建“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在更高水平上保障学有所教。
事实证明,教育数字化可以办成过去办不了、办不好的事情。2020年初,我国通过数字化手段有力支撑“停课不停学”,实现了覆盖近3亿人的大规模在线教学;新冠疫情常态化防控期间,在线教学已然成为常态。我们要充分发挥教育数字化的变革属性,全面赋能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支撑教育强国建设,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准确把握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的总体考虑
2022年初,教育部启动实施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将其作为推进教育数字化的重要抓手,取得了显著成效。在实践过程中,我们总结形成了以下几点规律性的认识。
要准确把握战略行动的总体目标
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统筹运用数字化思维、理念和技术,以资源和数据为新生产要素,在“助学、助教、助管、助研”上发力,全面探索数字教育新机制新模式新形态,把数字资源的静态势能转化为教育改革发展的动能,把制度优势和规模优势转化为教育发展的新优势,实现教育教学和教育治理体制机制、组织架构、方式流程、手段工具的全方位、系统性重塑,有力推动教育数字转型和高质量发展,探索一条具有中国特色、世界先进水平的教育信息化新路子,以教育信息化支撑引领教育现代化。
要准确把握战略行动的工作原则
一是坚持应用为王、服务至上。把广大师生的应用需求摆在优先突出位置,以应用驱动数字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让师生真切感受到教育数字化的优势和益处。
二是坚持创新赋能、技术支撑。集成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适用技术,充分发挥数字化提高管理效率、服务效率、沟通效率和教学效率的作用。
三是坚持集成整合、简洁高效。统筹规划、整体设计,不搞大拆大建,避免重复建设,力求节约节俭,将散落在不同领域的资源“珍珠”串成“项链”,激发倍增效应。
四是坚持共建共享、公益普惠。强化全社会共同参与、协同合作,打造丰富多元的数字教育资源供应链,以开源的精神做公益的事业,促进数字教育资源普惠共享。
五是坚持试点先行、开放合作。通过试点示范、以点带面,推动教育数字化创新发展,积累中国经验,形成中国方案,主动参与国际教育数字化交流合作,积极贡献中国智慧。
六是坚持产权清晰、安全运行。牢固树立底线思维和安全意识,强化教育资源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做到资源内容合规范、数据主权无争议、网络安全有保障。
要准确把握战略行动的实施策略
一是塑造智慧教育平台的国家品牌。聚焦学生学习、教师教学、学校治理、社会赋能、教育创新等五大核心功能,整合各级各类教育平台,推动形成覆盖国家、省、市、县、校五级的智慧教育平台体系,打造教育系统最重要的公共服务产品,塑造国家教育数字化的重要品牌,构筑中国教育国际竞争新优势。
二是构建教育数字化政策保障体系。调整充实部网信领导小组,强化网信工作统筹部署。组织召开多次会议专题研究部署,业务司局挺在一线亲自抓资源建设和应用;开展国家智慧教育平台试点,指导地方探索教育数字转型新模式。充分发挥专家作用,开展专题研究和优秀案例遴选,将战略行动任务纳入重点督办范围,建立教育数字化评价体系,保障各项任务落实到位。
三是构建教育数字化资源供给体系。资源服务方面,以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为“三横”,以德育、智育、体美劳育为“三纵”,构建“三横三纵”的服务格局,有力支撑课前备课、课堂教学、课后服务等教育全环节。政务服务方面,构建以教师、学生、机构为主的教育基础数据库,让“数据多跑路、师生少跑腿”。围绕就业服务、招生考试、学历学位、留学回国等方面,为广大师生和社会公众提供“一站式”服务。
四是构建教育数字化技术支撑体系。围绕平台体系、数据资源、网络安全等方面,构建覆盖立项选题、制定修订、宣传贯彻和推广应用等环节的标准规范工作机制。统一部署运行监测手段,确定运行监测指标,全面、准确、实时掌握国家智慧教育平台运行状态。强化数字教育资源的内容审核,统一组织上线平台开展安全评估、定级备案,全面保障平台的合法合规、安全稳定运行。
推进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取得更大成效
党的二十大为教育事业明确了新定位、提出了新要求,将教育数字化推向了新高度,指明了新方向。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持续实施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推动教育数字化发展取得新进展,实现新突破。
一是完善教育数字化的顶层设计。要加强组织领导,按照“主要负责同志带头抓,分管负责同志具体抓”的原则,主动谋划推动战略行动的有效举措,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要整合各方力量,充分发挥业务部门的主导作用,强化与网信职能部门的协同,在保障教育公益属性的基础上,构建多方参与、多元投入的教育数字化发展生态。要深化调查研究,充分发挥专家团队和专业队伍作用,做好战略行动的理论阐释和技术攻关,深入开展试点示范,不断挖掘教育数字化典型案例。
二是深化智慧教育平台建设应用。要构建平台体系,推动智慧教育平台向地方延伸,构建覆盖部省市县校等五级贯通的智慧教育平台体系,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资源服务格局。要深化平台应用,推动平台从支撑在线教学向支撑线下课堂延伸,构建线上线下相融合的教育新模式;推动平台从服务广大师生向服务社会学习者延伸,助力全民终身学习。要支撑重点工作,更好服务大学生就业,建立永不打烊的就业服务机制;更好服务乡村振兴,以数字技术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更好服务“双减”落地,利用数字技术提高学习效率,减轻学生负担。
三是构建教育数字化大数据中心。构建静态数据和动态数据相结合的大数据体系,充分发挥数据效能。要以大数据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广泛汇聚优质资源,通过大数据技术实现资源的智能推送,实现数字时代“因材施教”。要以大数据促进学术资源共享,构建覆盖学位论文、期刊论文、专利标准、馆藏文献的国家学术资源库,免费向高校师生开放。要以大数据推动教育科学管理,推动行政管理、政务服务、执法监督的数字转型,以大数据促进科学决策、精准管理和个性服务。要以大数据支撑教育创新发展,建立教育数字档案,全面记录学习者的行为信息,利用数字技术深化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改革,强化教育大数据应用,构建适应数字时代的教育新范式。
四是提高教育数字化公共支撑水平。要完善新型基础设施,立足云网端一体化融合发展,推进教育专网、教育专有云和数字校园建设,以教育新基建壮大新动能、创造新供给、服务新需求。要健全标准规范体系,建立覆盖标准规范研制、宣贯、应用和推广工作的管理机制,推动形成规范统一、高效协同、支撑有力的教育数字化标准体系。要强化平台运行监测,构建统一规范的运行监测指标体系,建立实时动态的运行监测数据采集和分析机制,全面、客观、真实展示平台的运行状态,实现“平台管平台、平台评平台”。
五是有力保障教育系统网络安全。要补齐安全短板,规范直播在线教学活动管理,大力整治“网课爆破”行为;开展“扫雷”行动和邮件专项治理,重点排查特种木马、勒索病毒和钓鱼邮件,保障终端安全。要提高安全能力,重点提升供应链安全和数据安全保障能力。建立教育数字化产品进校园的审查备案机制,深入推进教育系统数据分类分级工作,提升网络安全保障水平。要提升师生网络安全意识,持续举办教育系统网络安全研讨班,建立完善网络安全技术人员的培训体系,面向广大师生做好宣传教育,共同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
六是促进教育数字化国际交流合作。要加强国际交流,高水平举办世界数字教育大会,持续办好国际人工智能与教育会议、世界慕课与在线教育大会等国际会议,搭建国际数字教育交流平台。要宣介中国经验,发布中国智慧教育蓝皮书、智慧教育发展指数和标准规范,展示中国教育数字化典型案例,为教育数字化发展提供中国智慧。要深化国际合作,成立国际或区域性数字教育联盟,设立教育数字化国际期刊和研究基地,围绕教育数字化重点议题开展深入合作,共同打造教育数字化未来新空间、新图景。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教育数字化的新征程已经全面开启,要加快转变观念、采取有效措施、积极探索实践,以教育数字化支撑引领教育现代化,建设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推动人类文明发展。
作者:教育部科学技术与信息化司司长 雷朝滋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