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名家系列讲座”由国务院国资委研究中心、中外名家研究院主办,涉及广泛,以经济学、管理学为主,囊括人文科学、自然科学等各个领域,听众多为企业界人士。自2001年9月开办以来,已先后邀请100多位国内外知名经济学家、管理学家、企业家、哲学家、艺术家、文学家以及权威机构负责人等就当今世界和中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发表演讲,反响日隆。
中外名家系列讲座是为创新思想搭建的平台,其宗旨是“激荡人们思考,而不是代替思考”,它以现场展示名家思想魅力为己任,并坚信:当若干年后,人们重读其演讲稿,也依然新意迭出!
自2006年1月11日起,本周刊陆续刊载(隔周)这些企业家在“中外名家系列讲座”上发表的演讲及创业历程和智思。上期刊载了陈东升先生的演讲《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创业精神》等。本期将刊载张永舵先生的演讲《烹小鲜若治大国:思想境界决定企业命运》,并作为《中外名家·创业篇》送给读者的春节贺礼!祝福大家——遍尝天下美食,拥有健康生活!
面对全球化挑战的中国企业,最缺乏的不是资本和技术,而是思想力。马克斯·韦伯曾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一书中揭示了资本主义市场的文化精神之源。同样的,中国传统文化也孕育着丰富的创业基因,它可以为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供源源不竭的精神文化动力。
为什么说思想境界决定企业命运?
我认为,对于个人而言,思维方式决定心态,心态能提高意识,意识能丰富思想,思想能蕴化境界,境界决定了一个人能做成什么样的事。
一个国家富强与否关键看它的经济建设水平,而一个国家的经济建设水平则是由一个国家总体的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所决定的,从根本上推论,一个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又是由该企业的领导者状况决定的,领导者有什么样的管理水平和领导水平则直接取决于其思想境界,即取决于其思想深度、高度和广度。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肯定地说:“思想境界决定企业命运”。
企业家的思想境界如何体现?
我想,作为一个企业家,其思想境界应着重体现为处理好以下三个关系。
第一,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之间的关系
所谓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之间的关系,就是企业的利润与其价值取向之间的关系。许多企业,无论是中国的还是外国的,往往把追求利润作为企业经营的根本目的。不可否认,利润是衡量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重要因素,但并不是全部因素。我认为,经营就是企业协同各种资源,以最小的成本获取最大利益的活动。这不但要考虑企业的利润,同时还要顾及企业的管理。管理不能使企业的资产迅速膨胀,但它能保证企业的生命周期和利润的产生有一个持续性和长久性。假如一个企业仅仅把财务指标、利润指标作为企业经营的目标和宗旨,那么,这个企业能否走远就要打问号了。
管理就是领导者通过掌握一定的技能、运用一定的方法实施治理行动的过程。管理的目的是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根本则是要唤醒企业组织内所有人的主观能动性。换句话说,只有提高了企业的劳动生产率,利润才能得到最大的提高。另一方面,管理水平的高低也反映出领导者自身的素质。管理的本质就是要求管理者不断地修身、不断地反省自己、不断地对人性的弱点加以理性的控制。如果中国企业的领导者缺乏对传统儒家文化的深刻理解,那么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也就很难形成。
纵观国内外的企业,利润连续九年递增的有多少?这里谈的利润不是指某个企业一年能赚几个亿的问题,而是指利润额连续递增的趋势。再看一下我们的商业企业,包括邮政业、商场、银行、保险等,连续六年利润递增的有多少?显然是少之又少。其原因何在?我看企业的管理水平就是最大的障碍。这个管理水平集中体现在整个团队的敬业精神、凝聚力和向心力上。所以,从企业经营和管理两个方面来看,假如单纯顾及经营而忽视管理,那么利润能否连续递增就很可能是一个未知数。
净雅是做餐饮的。应该讲餐饮业在中国的社会地位、政治地位是很低的。但为什么我17年来一直矢志不渝地持续坚持呢?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想通过餐饮这个行业实现我的梦想。我经常这样来形容餐饮业——“好人不稀罕干,懒人又干不起”。“好人不稀罕干”是指追求高利润回报的企业家不做餐饮,因为风险小、门槛低,挣不了大钱。而“懒人又干不起”则是指没有敬业精神、不懂管理、没有事业,就一定干不好餐饮,因为餐饮业经营能力的核心就是管理水平,就是团队的凝聚力,团队所有人的敬业精神和工作态度是决定一家酒楼是否成功的根本。
1999年,净雅打算投资6000多万元人民币来建威海的酒店。当时,威海市政府从宏观经济调控的角度不同意我上这个项目,因为市场已明显供过于求。我找到市领导讲,假如我对威海没有感情,假如我不把餐饮业当成事业来追求,我早就不干酒楼了。说的是什么意思呢?假如我单纯把做酒楼看成是挣钱,我就没有必要劳心费力地做别人认为是地位低下的店小二。关键是我有自己的追求,有长远目标。
第二,有形利益与无形利益之间的关系
思想境界必须要处理好的第二个关系,就是有形利益与无形利益之间的关系。说到有形利益,大家想到的很可能是企业资产,而无形利益则会联想到企业文化。老子在《道德经》中有这么一句话,“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讲的是“有”可以给人带来好处,而只有“无”才能使“有”发挥作用。也就是说,没有“无”,“有”根本不能给你带来好处。比如说现在这个演讲厅,“有”就是房子,大家可以在这里避风挡雨,可以在这里进行思想的碰撞、观念的沟通。但是,构成这个房子的根本却是“无”。正因为这个房子里面有空间,有无形的东西,才使房子产生了作用。
谈到有形和无形,净雅是怎么做的呢?在经营过程当中,追逐利润是企业的必然,但它并不是企业的唯一目标。虽然净雅的资产规模、人员数量等都无法与大企业相比,但在人员培训方面是竭尽全力的。从2000年开始至今五年间,上至经理下至清洁工,都必须经过长达一到两个月的拓展培训,每年投入的培训费用就达200万元,而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又增加到300万元。
我的标准是立足于一流,这不是指规模最大,也不是指厂房投资最多,作为一个实质上的培训基地,所谓“一流”主要体现在:第一,整个形象设计是国际化的;第二,整个管理要求是最严格的;第三,整个培训方式是最先进的。这个培训基地将着重于企业文化培训。什么叫文化?从字面上讲,文化就是人类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而在我看来,文化就是一种态度,就是人对待工作、对待人生、对待社会的某种态度。换句话讲,搞文化建设就是搞素质建设,就是搞道德标准建设。一个企业的文化建设搞得好,其员工素质自然也会提高。我主张把企业的文化规章制度作为培训基地的根本。在岗前培训中,我们先后把技术学习、拓展训练引进来,同时也注重通过培训让员工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样的人是好人、什么事是正确的,这在培训中所占比重很大。假如说把企业在培训方面的投资一味看成是企业的费用,看成是有形利益的减少,那么,我相信没有人会去做培训这类事。在我看来,企业创造的价值、利润来源于整个团队拥有共同的梦想、共同的价值追求、共同的思维方式。而不通过培训,很难让你的团队形成这样的统一性,因而也就无法达成共识。
身处市场经济之中,企业之间的竞争是不可避免的。如何在竞争中取得优势地位?不同企业的竞争手段和市场定位是不一样的。而我认为,企业竞争的关键在于企业形象,企业形象的根本则是企业文化。
品牌的创建不可能没有企业文化的支持与介入。品牌在本质上是调整一个企业跟社会各方主体(包括顾客、员工、媒体、公众、政府等等)之间的关系。换言之,品牌的本质就是关系的代名词,是用以衡量一个企业的标准。之所以把形象竞争作为企业竞争的根本,是因为只有抓好企业文化建设,企业形象才会真正塑造出来。衡量企业形象之优劣,首先就是看顾客忠诚度;其次是看企业培养人才有多少;第三是看企业利润之大小;最后是看企业管理水平、内部管理体系的好坏。这四个方面所反馈出来的信息就是这个企业的整体形象。而支撑这四个方面持续不断得到改进的手段就是文化管理。所以说,与其讲企业竞争的根本是形象竞争,不如讲企业竞争的根本是文化的竞争。这也是净雅从1995年至今一直精心、用心去做文化管理(去做一件很多人不愿意做的事情)的原因所在。说到底,只有做好企业的文化管理,才能树立起企业的形象,才能保证企业利润持续不断地增长。
第三,竞取成绩与虚怀若谷之间的关系
作为一个企业家,还有一点是至关重要的,那就是在取得成绩后是沾沾自喜还是虚怀若谷。不可否认,每个人都有弱点,都容易受弱点的支配,而人性的弱点主要表现为:一、自私和贪婪;二、虚伪和虚荣;三、懒惰。当一个人取得成绩之后,为之欣喜是正常的,但往往也会不由自主地骄傲自满起来,不能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假如误入这种境地,就会缺失前进和发展的原动力。对企业组织而言,取得成功之后,往往就开始犯大企业病。大企业病表现在哪里呢?表现在目空一切、自以为是、整个组织涣散、开始铺张、开始乱投资等。
我非常欣赏日本著名企业家松下幸之助。他曾经说过,经营企业就像经营人生一样,它不是拜你所赐,它是一场痛苦的拉力赛。从1997年至今,先后有三家企业想跟我们合作,条件都很好,结果都被我们婉拒了。为什么?因为我知道酒楼经营的根本是管理,管理的好坏主要在人。假如没有人才,酒楼即使兴旺也是暂时的。目前我们的人才显然无法满足其他项目的合作,假如盲目扩张、盲目发展,等待企业的可能就是死亡这一条路了。这也是我们企业十几年来矢志不渝地做餐饮行业的另一方面的体现。不实现我们的梦想,不把我们这个企业、这个产业做强,我们不会去投资另外的行当。
这一点谈的就是企业取得经营成绩之后,不要骄傲自满、不要盲目扩张,要战战兢兢、要虚怀若谷。不然的话,企业必然被盲目投资所葬送。
如何提高企业的思想境界?
要提高企业的思想境界,有两点至为关键。
第一,必须要有远大的目标、崇高的使命感。假如没有远大的目标、崇高的使命感,企业家也好、企业组织也好,思想境界都很难得到提高。
我们早在1998年就制定了企业目标,首先就是要在2008年以前把净雅这个品牌做成全国餐饮第一品牌。衡量是不是第一品牌,我们内定了以下标准。
1.企业在知识产权、研究成本方面是不是在业内有话语权、专属权;
2.企业整个管理水平是不是得到业内认可,管理水平、管理体系的建设是不是最好、最完善、最全面的;
3.对企业创造的产品,顾客满意度在本地区是不是最高的。餐饮业的产品区域性很强,顾客满意度很难达到百分之百,但必须争取相对较高;
4.整个企业的管理水平、创新能力是不是最强的。而管理水平的高低则主要体现在体系的创新、制度的创新、文化的创新、产品的创新上面;
5.在本地区之内企业利润率是不是最高的。
这是我们能不能争当、争创中国餐饮第一品牌的五个内定标准,同时也是我们努力前进的原动力和方向。
其次就是到2013年要成为中国企业品牌含金量最高的企业之一。净雅可能无法成为最大的企业,但最终要成为品牌含金量最高的企业之一。关于企业品牌含金量,我们也设定了五个衡量指标。
1.整个企业员工的文化认同感是不是最好、最高;
2.企业的管理理论有没有创新;
3.企业利润增长性、持续利润的递增性是否长久;
4.企业的顾客忠诚度如何;
5.资源利用的有效性是不是最好。
这五个方面也是企业追求的方向和奋斗目标。
第二,必须要有先进的、优异的思维方式。刚才,我说到一个人的发展轨迹时曾指出,每个人的思维方式直接决定心态,心态直接决定意识,意识能丰富思想,思想能决定行为,行为能决定习惯,习惯能改变人的一生。判断一个企业文化建设的优劣,至关重要的一点也是要从改变员工的思维方式开始。假如整个团队没有先进的、优异的思维方式,不能按照先进的、优异的思维方式来思考问题,就必然导致价值追求、目标、认识水平的差异甚至混乱。
我认为,人和组织、人和人之间有两个矛盾是固然存在的:其一是利益争夺,其二是文化冲突。文化冲突具体表现为工作方式、工作行为及习惯的不同。习惯正是每个人看待事物、观察事物的不同角度,换句话讲,就是不同思维方式的表现。假如不能统一员工的思维方式,可能造成理念上是一个要求,员工的行为则是另外一种表现形式。因此,要想让企业文化建设得好,要想让企业理念变成员工的文化自觉,即成为员工的习惯行为,就必须从改变员工的思维方式开始。我们认为,员工要从以下五个方面调整其思维方式。
1.“5W1H”思维方式。它由是什么、为什么、怎样做、谁来做、在哪里做(5W)和什么时间做(1H)来构成的。具体地说,就是一个人在认识事物时或者做一件事情时必须从这六个点上来思考,这样对事物的认识才会有条理,事件的发展才会有好的结果。
我曾经做过一个测试,就是问员工们学习是什么意思、工作是什么意思、生活是什么意思。测试的结果,绝大多数员工对学习、工作、生活的概念很模糊,仅仅是大概知道。假如按照“5W1H”,那么学习是什么呢?学习就是一个人通过书本、通过实践、通过沟通获取知识和提高能力的一个活动。这是按照“是什么”来思考的。假如要问学习的目的何在?很多人的回答是提高能力、掌握知识,而我认为学习的根本目的在于创造价值。假如学到知识不能在实践中为人类创造财富,这样的学习从本质上是不能称为学习的。很多人狭隘地认为学习就是从书本、学校获得知识。其实,真正的学习包括三方面内容,书本只是学习的一个途径,沟通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实践当中的总结和思考同样是一种学习。刚才我举的例子阐述了一个基本的概念,旨在说明按照“5W1H”认识事物,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事物的本质。
2.目标想象思维方式。每个人在过往的人生当中,都会遇到挫折和困难。在面对挫折和困难时,利用目标想象方式来自我鞭策、自我鼓励,就能帮助人们渡过难关,从容不迫地面对各种压力。
3.责己思维方式。这是指在出现问题时要从自身找原因。在对待别人的批评、指正时,要从自身、从内部找原因,而不是找理由、找借口。
4.辩证思维方式。要求每个员工考虑问题时要用运动的、变化的观点来看待事物。
5.利他思维方式。每个人在现实的工作、生活中都会不可避免地处理一些利益关系,这时不但要考虑自身利益,还要顾及和考虑到他人利益。
实践证明,只有要求团队员工都用先进的、优异的思维方式去思考问题,才能形成统一的目标、统一的追求、统一的理念,才能真正地提高整个团队的思想认识水平,思想力才会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和境界。最后,我想借助老子《道德经》中的“治大国若烹小鲜”作为本次演讲的结尾。我认为“烹小鲜若治大国”,意思就是烹鱼、治家、治国都是一个道理,不但要对事物有全面的、多因素的、动态的观察分析,还要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战略眼光。
名家智思——张永舵 篇
一个成功企业家必须具备高屋建瓴的哲学思考能力、知人善用的辩才识能眼光、海纳百川的宽阔容人胸怀、敢冒风险的承受压力心理、正确看待和处理企业与员工间的利益关系等五大方面的能力。
创业者事业成功必须具备的条件:一要管得住自己;二要有强烈、持之以恒的事业心。
任何一项伟大的事业和壮举,都是集合众人的智慧和力量完成的,取得的果实要由大家共同来分享。
一个人真正的能力不是学到知识,而是将学到的知识加以运用,成为创造生产力的工具。因为世界上最简单的是“知道”,最困难的却是将知道的“做到”。
思想蕴化境界、境界创造价值:企业之间的竞争,根本在于思想境界的竞争,思想的改造提高境界,境界的提高增长认识能力,从而带动价值的提升。
企业的竞争是企业团队人才智慧的竞争,是企业高层管理者思想境界和思想素质的竞争,是高层管理者自己与自己的竞争。
要想改变自己的生活首先从改变自己开始,要想改变自己的命运,必须从改变现在的工作开始,没有任何的捷径。如果自己不想改变,任何人都不可能改变你。而改变自己的方法,首先要从改变思维方式开始,只有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才能控制人性的弱点,否则,永远找不到打开成功之门的钥匙。
只有改变自己浮躁的思想与行为才能迎接灿烂的明天。生命因艰辛而充实;生命因坎坷而丰富;生命因痛苦而快乐。
人是为自己而活着,那么怎样才是为自己而活着呢?一个人想自己幸福,就得扪心自问自己是否给他人带来幸福。只有真正为别人活着的人,才是为自己而活。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