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的黑龙江,正是银妆素裹、分外妖娆的世界。从外面的冰天雪地走进黑龙江大学的校园,虽然大部分学生已经放假离校,校园里面有些静悄悄的,但是在我们对校长衣俊卿采访的整个过程中,却分明感受到了黑龙江大学在推进教育信息化、在积极进行校园网络建设方面的火一样的热情,和东北大地孕育出的坚韧塌实的干劲。当我们整理此次采访资料的时候,不禁惊讶于获得了如此之大的信息量,同时也对黑龙江大学在校园网络建设方面取得这么多成果感佩不已。
记者:衣校长,您好!黑龙江大学在近年的校园网络建设方面取得了不少成绩。我们知道,校园网络的建设情况大多与高校领导的决策、指导有很大的关系。那黑龙江大学的领导们对于校园网络的建设有一个什么样的态度,在建设初期又采取了哪些措施呢?
衣俊卿: Internet网络的出现,其实是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快捷、高效的信息传输介质与交流手段,黑大的领导们都意识到今后教育信息网络化水平的建设程度,直接决定着未来高等教育的水平;它将在今后的几十年里成为高水平现代化大学的重要标志。有鉴于此,我校从1997年起,开始着手筹划、建构我校的校园网络工程,历经4个年头,到2001 年,完成了校园网络的初期建设。
在校园网建设的初期,我们就将“抢抓机遇、分期投资”作为教育信息化硬件建设的指导思想,将“立足本校、培养队伍”作为教育信息化软件建设的战略决策。就像你刚才提到的,为发挥高校领导对于校园网络建设的指导和决策的作用,我校在组织领导上采取了信息化工程一把手负责制,在软件开发上,注重开发、培养的双轨原则;在经费的投入与使用上,建立了专项经费,以全面鼓励信息化立项与自主研发。
记者:校园网络建设是一个长期工程,应该说保持项目的延续性和稳定性是校园网络建设中、后期成败的关键。黑龙江大学在这方面是怎么做的呢?
衣俊卿:是的。在我校校园网建设初期阶段,我们就认识到了这个问题,所以我们一手研发软件,一手锻炼和稳定队伍,不断提高管理、研发人员水平。到目前为止,参加我校信息化建设一期工程的所有开发人员无一调离黑大,依然奋战在信息化工作的第一线,成为了我校信息化建设的中流砥柱。人员的稳定与不断成熟,为我校教育信息化工作的进一步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也是高校组织领导、人才管理机制直接作用于校园网络建设的一个很好的例子。
记者:许多高校在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都会遇到一些或多或少制约着校园网络进一步发展的问题,比如说IP地址不够、线路容量偏小等等。黑龙江大学在校园网发展过程中有类似的情况吗?
衣俊卿:有。我校的信息化工程经历了几年的建设后,在人员与管理水平方面都已经初具规模,大面积展开信息化建设的机会已经成熟。但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亟需扩大我校的网络硬件建设规模,为我校的教育教学信息化工作搭建更大的舞台。我校抢抓机遇,决定网络建设实施跨越式发展。
首先,我校确立了“外引资金,与电信级运营商合作建网”的联盟双赢战略,并投资5000 余万元,积极建设校园网络硬件设施,使学校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提前了5—10年。黑大校园网络采用的是世界先进的三层网络体系结构,该网络现已达到国内校园网络的领先水平。其次,我校与电信级运营商、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等多家单位全方位合作,建立面向未来的发展战略。在与电信级运营商不断扩大网络合作范围的同时,我们不断开拓视野,拓展合作领域。比如黑大华为网络学院,就是我校以建网为契机,与深圳华为网络技术公司共同投资创办的。同时我们还建立了拥有华为设备的网络实验室,把先进的网络应用技术引入到我校的教学中,丰富了我校的创业、创新教育手段。
记者:我们了解到您自1998年担任黑龙江大学校长以来,一直努力推进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比如学分制改革、国际化教育战略、创业教育等项改革。您认为校园网络的建设对于教育改革有积极作用吗?
衣俊卿:当然是有积极作用的。网络建设的飞速发展对我校教育信息化的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随着我校近年来的跨越式发展,各方面改革工作全面推进;学校的大面积扩招使得我校的师生规模不断扩大,对我们的管理思想与管理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战;全面实行学院制、学分制的教育管理模式,使得管理信息化、教育教学信息化需求呈爆炸式增长。如何利用网络媒体,提高我校的管理效率、加强教育教学管理手段、丰富教学管理模式是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我校重新规划了信息化软件发展蓝图,细化了信息化建设的管理模式。
记者:您能为我们介绍一下具体情况吗?
衣俊卿:好的。一是加强宏观管理,信息建设组织化、机构化。为加强统一管理与宏观指导,2001年成立了黑龙江大学信息化管理委员会。该委员会由校领导挂帅,下设信息化管理办公室和信息化专家委员会。负责对信息化立项的审定、项目推进的监督与指导、项目的结题鉴定。同时各项目的资金管理依然采用课题组长负责制。从而达到了职责、分工明确,有法可依,有制可寻。在黑龙江大学信息化管理委员会的领导组织下,平均每年的信息化开发经费持续投入100 多万元、开发项目达30 多个。
二是提出“管理自动化、教学网络化、信息资源数字化”的发展构想。对应我校的需求,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在黑龙江大学信息化管理委员会的统一领导、协调下,提出“管理自动化、教学网络化、信息资源数字化”三线并行推进的构想。
三是实行“百花齐放,放水养鱼,培养队伍”的信息建设与人才培养的双轨原则。设立信息化建设专项开发资金,标准化校内项目招标与管理,鼓励校内师生参加学校的信息化建设,从而拉动我校信息化工程的信息资源与人才队伍的全面建设。
记者:校园网管理被认为是黑龙江大学日常维护中工作量最大的部分,请问在校园网管理方面,黑龙江大学的特色是什么?
衣俊卿:我认为我校的特点主要是:第一,有一支高素质的管理、科研人员队伍。建立专业化的信息化开发梯队,通过人才交流与重新整合,将部分技术人员向核心部门的管理岗位输送,形成以信息员和教务员为主体的二级管理梯队;以次为基础,自上向下进行管理人员培训,使从校长到部门主管领导在内的每一个管理者都成为信息技术骨干。
第二,有一个科学的管理模式。我校的信息化工程采取一个基本点、三个中心的管理模式来运行,即信息化管理委员会统筹规划,组织我校师生进行信息化的研发与项目管理;网络中心为我校的信息网络化提供线路保障和技术支持,使得我校的信息化高速公路保持畅通;计算中心为我校的网络化应用系统的运行提供终端服务;现代教育技术中心承揽大量的CAI课件研发任务和网络课件的制作工作,为我校的网络化教学提供了丰富的现代化教学资源和先进的现代化教学手段。
第三,实施了专项数据的专项建设。2001 年由校长办公室全面负责我校的二期校园办公自动系统的开发与推进工作,现该系统已在我校全面运行,其功能已达到国内先进水平,使得我校实现了全面的无纸化办公。它的建设在我校的信息化建设中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使得我校提前步入了电子政务时代。2003年成立教务处网络教学科,配合学分制的改革,着手建立黑龙江大学教务教学数据处理中心,全面推进我校的教务教学网络化工作的开展。经过近一年的努力,实现了排课、选课、课表、考表、成绩的网络化管理,初步建立了面向师生的教务教学网上一站式服务体系。
第四,营造了一个优良的硬件环境。通过与联通公司的双赢式战略合作,我们拥有了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校园宽带网络。无论是覆盖面积,还是信息结点数量,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规模,信息化硬件资产总额达到1.2亿余元。
第五,建设了全方位、密集型应用系统。我校的管理自动化系统涵盖了我校的办公、学籍管理、选课排课、成绩管理、学生自主研发管理的高校电子商务网站等方面。
第六,构筑了多形式的网络教学平台。多媒体网络教学平台经过今年的全面改造,资源重新整合完善。包含了网络学堂、英语教学、IT&AT培训、阳光讲坛、创业教育、世纪大讲堂、华为网络学院、多媒体视频点播等几个栏目,有多个网络教学系统作支撑。课件总数量达到300 门,还容纳教学影片1000余部,其中科普片、外文原声电影有750余部。
记者:黑龙江大学一直致力于校园网络增值业务等方面的建设,并且已经取得了成果,比如“一卡通”。那未来黑龙江大学在增值业务方面有什么发展目标?
衣俊卿:我校计划以“一卡通”为契机,从建立规范入手,整合已有信息资源,建立面向未来的数字化校园。“一卡通”是整合、规范校内数据,将数据库建设体系化的有效手段。
建立科学合理的数据库体系结构。通过该机制的建立,可以使我校原有的信息系统以“一卡通”为链条很好的衔接起来,从而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一卡通”的推进,同时也是各系统的数据库的信息的融合、贯通的过程,即将成立起来黑龙江大学分布式数据库机群,将是我校信息化建设的一个新的里程碑。
我们已建立的基础信息数据库为“一卡通”的建设提供了很好的数据支撑。我们建立的教师信息数据库,学籍信息数据库等基础数据库,可以为我们的“一卡通”系统提供完备的基础数据。我们要以原有的数据为基础,建立统一的数据规范和数据规则。在此基础上,整合所有的信息资源,才会建立起真正的数字化校园。
另外我校还计划实施信息神经网络架构下的智能决策分析系统。具备了完整的数据库资源,以“一卡通”为数据链条,把各项数据有机地衔接起来,我们就具备了黑龙江大学的信息神经中枢。单有神经而无大脑的系统不可以称其为完备信息系统。我们下一步的目标就是建立管理决策的算法模型,建立起我校的网络大脑,从而建立起完整的智能决策分析系统,为领导决策服务。
记者:黑龙江大学校园网从正式建成到使用已经有1年多的时间了,您能为我们介绍一下1 年多以来,黑龙江大学在校园网建设和运营维护方面的经验吗?
衣俊卿:好的。我校的信息化建设经历了从无到有的历程,在参加、领导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我对信息化建设有如下几点体会,供各兄弟单位参考:
一是,高水平的信息化建设的管理、科研队伍是教育信息化工程的基石。
二是,一把手负责制是信息化工程成败的关键。
三是,软、硬件建设要齐头并进,缺一不可。
四是,信息化建设是循序渐进的发展过程,决不能一蹴而就。
记者:好,非常感谢衣校长接受我们的采访。祝黑龙江大学的教育信息化建设蒸蒸日上!
衣俊卿:谢谢。
黑龙江大学校长衣俊卿教授简介:
衣俊卿教授198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87年获贝尔格莱德大学哲学博士学位。现任黑龙江大学校长,博士生导师。任黑龙江省省委候补委员、黑龙江省青联副主席、黑龙江省科协副主席、黑龙江省政协委员,兼任中国辩证唯物主义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人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理事、中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理事、黑龙江省哲学学会会长、黑龙江省欧美同学会副会长。
自1992 年以来,衣俊卿教授先后获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高校青年教师奖,连续3届获国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先后四次获黑龙江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并获得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获全国留学回国人员“先进个人”称号、并获省级中青年专家,黑龙江省十大杰出青年,黑龙江省“新长征突击手”称号。
自1998 年担任黑龙江大学校长以来,他一直努力推进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近几年,黑龙江大学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2001年在教育部对全国35所大学进行的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2002 年,被教育部列入9 所创业教育试点院校之一。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