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时代,高校信息化发展面临哪些新变化和新挑战?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 2019-11-13
2019年11月12日,主题为“数据驱动的教育信息化”的“2019中国高校CIO论坛”在杭州举行。论坛以“数据驱动的教育信息化”为主题,国内二十余所双一流高校主管信息化工作的校领导以及教育部、中央网信办等主管部门负责人应邀出席,就教育信息化相关议题展开深入交流。论坛由清华大学信息化工作办公室主任尹霞教授主持。
左起:陈丽、巩金龙、奚立峰、王晓英
智能时代已然来临,高校信息化发展面临着哪些新变化和新挑战?论坛上,山东大学党委副书记张永兵、天津大学副校长巩金龙、青海大学副校长王晓英就“智能时代,高校信息化的发展与变化”展开专题讨论,研讨会由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陈丽主持。
“我们的老师是教授、院士,但是高校的课堂,在用新的教学方法推动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潜能方面不一定比得上基础教育”。陈丽校长表示,信息化本身是一个推动学校制度开放的重要载体和创新力量,但高校信息化工作在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上,无论是氛围还是实践的深度都还有待进一步挖掘。在新的阶段,高校信息化如何助推高等教育发展,如何迎头赶上甚至引领社会发展,对高校信息化工作者来说都是一个重要的命题。
党的四中全会提出,要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这一目标已经超越了传统学校教育的定位,而是站在服务终身学习的高度,规划和构建新的教育体系和治理能力。陈丽认为,在这样的背景下,信息化如何推动高校自身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也是时代的命题和重要的机会。
巩金龙校长认为,未来的大学,特别是工科特色的大学,一定要将信息化建设从传统需求导向,转向引领改革的导向。传统的信息化建设缺少包括战略布局等顶层的、整体性、系统的规划,这在一定阶段内,是高校信息化部门要不断努力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其次,信息化职能部门一定要有信息化专业人才,因为信息技术与时俱进,发展得非常快,传统的行政文秘工作人员,对于这方面趋势的把握必然有所欠缺,因此从上中下游整体的组织构架来看,关于信息化人才管理队伍的建设一定要清晰。做好信息化人才培养与配置,拓展高校信息化工作人员自身的成长和发展空间,对于高校信息化发展也有重要的引领作用。
第三,信息化管理工作人员实际上不只是管理者,其首先是业务人员,因此对学校信息化体制进行必要的改革试点,更好地与市场化结合,创新驱动,将优秀人才引入到大学信息化建设过程当中,可以有效解决大学信息化整体发展与创建市场化、国际化高校之间存在的巨大鸿沟问题。
王晓英校长认为,信息化最大的问题是人才短缺的问题。青海大学信息化的起步点比较低,但是得益于国家整体政策对西部的大力支持,经过近十几年的建设,特别是最近三五年大量的资金投入解决了学校网络升级的一些关键问题。“虽然说不能达到弯道超车,但是已在数据流程再造整合,包括一站式网上办事大厅等重点工程中取得了一定成效,信息化应用的改善也比较明显”。王校长介绍了学校最新开展的新技术部署和相关经验,如人工智能在教学中可以应用到什么程度,以及完全视觉分析的手段如何监控学生上课、考试,自动检测作弊等问题,她强调指出,当前高校信息化工作,技术已经不是问题,但应用程度还有待讨论。
张永兵副书记认为,高校的信息化部门要克服单打独斗的意识。信息化规划不能仅从一个部门的角度出发,一定要做全局性的考量。全员参与,除了基层单位之外,还有一种是纵向的参与。目前是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在推动高校信息化建设,但是这个推动更多的是从技术角度、从安全角度来推动,从应用角度来说可能做得还不够。他强调,信息化对校园文化的影响非常大,而且是根本性的,一定要引起重视。
除专题研讨外,南开大学原校长龚克、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奚立峰、山东大学党委副书记张永兵分别在论坛上作了精彩的主题报告。
据悉,由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共同发起的“中国高校CIO论坛”旨在为国内高校领导提供深度交流研讨教育信息化的平台,自2014年以来已连续成功举办了五届。自2019年开始,“中国高校CIO论坛”由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网络中心主办,清华大学信息化工作办公室继续承担秘书处职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