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思先行嘉宾】:王士贤
华中科技大学网络与信息化办公室主任兼网络与计算中心党总支书记、主任
华中科技大学(以下简称“华中大”)是一所学科齐全、结构合理国家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性大学,该校以创建世界一流大学为目标,秉持“明德厚学,求是创新”的校训,敢于竞争,善于转化,聚精会神,科学发展,全面提升办学水平。一直以来,该校积极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不断开拓信息化建设新局面,为学校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提供全面的信息化支撑。
(1)对标话题:“十三五”期间,贵校信息化工作取得了哪些显著成绩?请您结合《高等学校数字校园建设规范(试行)》谈谈贵校有哪些先行经验,以及还有哪些需要亟待加强的工作?
“十三五”期间,经全校各单位和全体师生共同努力,华中科技大学信息化建设获得长足进展,信息化有力地支撑了学校教学、科研、管理和服务等工作,师生信息化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明显增强,初步建成了具有华中大特色的全国一流智慧校园。主要取得以下建设成果:
出台并成功实施了“十三五”信息化发展规划,形成并有效运行了一套“三层式”信息化管理体制,形成了一套以“全生命周期信息化项目管理方法”为核心的运行机制,落实了基本充足的信息化建设与运维经费,初步建立了一支具备较强专业能力的技术队伍和管理队伍,建立了一套完整的信息化规章制度体系(42个校级文件),建设完成了以“十个一”工程为核心的信息化公共平台,按新标准建成了一大批支撑学校管理服务运行的信息系统,建立了一套基于闭环的网络安全管理体系和技术体系。
“十个一”工程建设工作内容具体如下。
01
“校园一张网”夯实网络基础
建成了有线和无线校园网以及校内外单位使用的一张集中建设、管理和运维的校园光缆网络。校园网完成大二层整体升级改造;部署无线AP2.5万余颗,实现了室内基本全覆盖;出口带宽达33Gbps;建立了参照ITIL的校园网运维管理平台和呼叫中心;升级了学校电子邮件系统,新建校友电子邮件系统。目前校园网建设规模和运维管理水平居全国高校前列。
02
“基础一平台”提高设备效益
建成了核心数据中心、二级数据中心、校园卡数据中心以及灾备中心,形成了“三中心一灾备”格局的信息化基础平台。数据中心资源总配置达到CPU3800核,内存60TB,存储3.7PB,运行虚拟服务器1800多个,支撑200余个校级重要信息系统运行,基本统一了数据库管理系统和中间件等基础软件,从根本上解决了基础硬/软件散乱和重复建设的问题。
03
“网站一个群”确保网站安全
建设了涵盖学校主页、新闻网,各二级单位、实验室、科研团队、课程组主页以及教师个人主页的网站群平台。入驻网站556个,开通教师个人主页2308个,实现了分散站点集中管理、系统安全统一监控、用户权限一体化授权的“网站一个群”,网站稳定性、可靠性和安全性大幅提升。
04
“数据一个库”保障数据一致
建成了以实现数据共享为主要目的的基础数据库。以34个信息系统的数据库为权威数据源,为95个信息系统提供基础数据,为54个系统之间提供两两数据交换服务,日均共享数据约3亿条,有效保证了学校基础数据的一致性。
05
“集成一总线”消除信息孤岛
建立了全生命周期的信息化项目管理方法,实施了11项集成和共享标准,确保了新建系统不再产生新的“信息孤岛”。数字迎新、财务报账、OA系统、本科教务、研究生综合管理、人事系统、科研管理、思政一键通、设备管理、房产家具管理、教代会提案、智慧医院、档案数字化、明厨亮灶等一大批业务信息系统建成或升级,助力学校管理服务水平明显提升。
06
“上网一个号”解决账号烦恼
建设了集成账号密码、第三方绑定、二维码、人脸识别等多种登录方式的统一身份认证系统。接入信息系统130余个,注册用户36万人,激活用户16万人,日均认证10.8万次,实现全校师生上网认证一个号。
07
“信息一个站”完成信息汇聚
建成了PC版信息门户和基于微信企业号的移动信息门户——华中大微校园。PC版门户提供了通知公告等公共信息和各类待办等个性化信息以及常用正版软件服务,华中大微校园应用数300余个,涵盖教学、学习、办公、生活、医疗等,为师生提供了“一站式”信息服务。
08
“消息一通道”实现统一管理
建设了实现短信、微信和邮件三个通道消息集中统一管理的统一通讯平台。为103个系统提供发送接口服务,为全校各单位提供人工发送服务,年均发送短信228万条,微信172万条,邮件32万封,有效保障了消息安全和师生体验。
09
“校园一张卡”便捷校园生活
建成了应用于食堂消费、超市购物、医院就医、校园门禁、乘坐校车、体测签到等30多个场景的校园卡系统。发卡56万余张,推出了电子账户和无卡支付,实现了“一卡在手,走遍校园”,极大方便了师生在校园内的工作、学习和生活。
10
“办事一张表”打造智慧办事
建成了网上办事大厅和“一张表”平台。网上办事大厅上线流程305项,统一了校园卡、设备、家具、本科教务、研究生、荣誉证书等自助终端设备,与师生服务中心共同构建了线上线下结合的“一站式”智慧办事服务体系;“一张表”平台应用于17个学院,基本实现了教职工年度基本数据汇总自动化和学院基础数据的展示分析。
7月出台的《高等学校数字校园建设规范(试行)》集中了很多高校信息化的成功经验,内容全面,技术路线和方法合理,适合大部分高校。规范的出台,为高校数字校园规范建设提供了基本指引,高校信息化建设应尽量遵守该规范。华中科技大学在未来信息化建设中也要尽力按照规范建设,除了做好必选项外,还要努力做好可选项,力争为其他高校树立遵守规范的典范。
华中大“十三五”信息化建设虽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主要包括以下问题:基础设施能力有待进一步增强,管理服务信息化有待继续加强,对教学科研支持尚显不足,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依然存在,网络安全能力有待提升,信息化队伍建设有待加强,保障措施有待进一步加强。
(2)对表话题:目前,贵校信息化“十四五”规划制定的进展如何?在“十四五”期间贵校信息化将在哪些方向进行重点建设?今年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贵校已经启动了哪些信息化建设项目?
《华中科技大学“十四五”信息化发展规划》文本已经形成,已经召开过多次院系、部门、师生代表等座谈会;完成了三轮征求部门意见和会签程序;已经两轮专家论证,正在报学校审批流程中。
“十四五”期间,学校将实施信息化基础能力跃升行动计划、治理能力现代化支撑行动计划和教学科研能力提升支持行动计划“三大能力提升计划”,“三大能力提升行动计划”分解为“九大工程”,具体为25项任务。
“信息化基础能力跃升行动计划”包括校园网升级改造工程、校园物联网与“一张图”工程和信息化基础平台创新工程;
“治理能力现代化支撑行动计划”包括管理服务信息系统升级工程、管理服务智能化工程和决策科学化辅助工程;
“教学科研能力提升支持行动计划”包括信息技术与教学科研深度融合工程、教学科研大数据工程和超算中心建设及应用工程。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主要启动的项目包括:校园网光网络改造(一期),智能路灯工程建设,数据中心扩容,校园交通智能化监测系统建设,内容智能推荐系统,机构知识库建设(三期),密码基础设施平台建设(二期),信息系统安全等保服务,本研一体化信息化建设,统一教学资源平台,面向新工科的工程训练实践教学课程体系与平台构建,高性能计算公共服务平台扩容等。
(3)先行话题: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实现教育教学的全要素、过程链、价值链的全面链接,打通传统教育痛点、难点和堵点,为教育发展开辟新空间方面,您有哪些建议及思考?
《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推进教育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构建高质量教育支撑体系的指导意见》的出台将推动教育信息化升级,将教育信息化提升到一个新高度,对于促进线上线下教育融合发展,推动学校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支撑学校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对高校信息化是极大的支持和鼓励。
当前,高校信息化已经进入了深水区,进入攻坚克难阶段,简单的、容易做的基本上都做完了,例如校园基础网络、智慧教室、各类业务系统等,但是仍然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01
互联互通仍然不够充分
虽然各类系统建成上线了,但是系统之间互联互通仍然不够。数据层面,尽管各业务部门的数据“公有属性”的意识有所改善,但在交换共享在标准推行、数据转换、数据权威源确定等方面仍存在一定困难;应用集成层面,系统改造升级困难,接口开发受制于公司。互联互通不够,对于管理服务流程再造、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应用,对于实现教育教学的全要素、过程链、价值链的全面链接等都无法实现。
02
部门协同及信息素养还有待继续加强
疫情突然来袭,信息化部门在疫情期间支撑学校教学、管理、服务等过程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甚至不可替代的作用,部门和师生对信息化有了新的认识。目前,要想实现教育教学全要素、过程链、价值链的全面链接,还需要教学部门、学生部门与信息化部门协同,主动推动信息化对教学的支持升级,在课堂教学、教学管理、教学评价、学习评价、教育管理、就业指导等全方位、全面应用信息技术,推动深度融合。
03
经费和队伍建设等保障措施不得力
信息化经费和队伍是制约高校信息化的最大障碍之一。经费不能获得常规预算支持,数量少,仅能保证信息化基本运行,对于一些新技术、新思路、新项目很难落地。由于针对信息技术人才的政策缺乏灵活度或针对性,信息化部门人才引进或留住困难,信息化队伍人员老化、结构不合理、技术能力退化等问题突出,很多高校主要靠合作公司人员来维持,关键时刻校内工作人员顶不上,关键核心数据依然掌握在公司人员手里。
04
网络安全应对策略还存在差距
当前高校网络安全主要是偏硬件建设,做法多以完成等保要求等合规性建设为主,缺少主动防护、动态分析、人工渗透、漏洞挖掘等能力,对于很多系统的0day漏洞无法及时掌握,对于自建的信息系统源代码审计、漏洞扫描等也不够完整,使得系统经常处于风险中。
针对以上问题,建议对策如下:
01
做好顶层设计
信息化是一项系统工程,不能“想起什么干什么,什么热干什么,别人干什么我就干什么”,应制定3~5年的规划,要考虑如何服务学校中心工作、“放管服”改革、为科研人员减负等,要考虑信息技术如何与教育教学和科学研究深度融合,要考虑如何助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科学研究水平,要考虑如何实现大贯通、全链接等。
02
要推动学校层面重视
人员、经费、体制机制等制约信息化发展的因素必须在学校层面解决,应推动学校成立实体化的信息化管理部门,作为信息化技术支撑单位的“开拓者”和“守护者”,做好顶层设计、统筹经费、落实各项保障措施,打开局面。
03
加强数据与模型的研究
数据是核心,是资产,要充分发挥其价值。要深入分析人才培养、教育教学的关键要素,以及如何将这些要素数字化和集中化,要研究影响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因素,建立相应的模型,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等计算出可以服务于决策的科学数据,提升信息化总体价值和形象。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