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介绍
今年教育部信息化政策频发,《高等学校数字校园建设规范》《关于推进教育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构建高质量教育支撑体系的指导意见》等为高校数字校园建设确立了的目标和原则,为教育新基建指明了方向。同时,政策也为各高校信息化建设预留了巨大的发挥空间,为基准线以上的“百花齐放”构建了初步的标准和制度地基。《高校信息化应用》联合新华三集团推出本专栏,栏目将邀请国内信息化建设的优秀高校,从《规范》、《意见》出发,结合各个学校信息化“十四五”规划,对标对表、先思先行,共同分享不同类型高校在信息化建设中始终追求智慧应用,提升用户体验的实践经验。
【先思先行嘉宾】:郝志杰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信息化建设处处长
中国石油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和开展“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并建有研究生院的高校之一。2017年学校进入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行列。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是教育部和五大能源企业集团公司、教育部和山东省人民政府共建的高校,是石油石化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被誉为“石油科技、管理人才的摇篮”,现已成为一所以工为主、石油石化特色鲜明、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大学。
多年来,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始终坚持把信息化建设与创新作为推动学校改革发展的新动力,把信息化作为提高办学能力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抓手,不断强化战略形势研判,抢抓信息化发展历史机遇,切实加强信息化建设布局和前瞻部署,着力构建信息化与教学科研、管理服务应用融合提升的良性循环。
(1)对标话题:“十三五”期间,贵校信息化工作取得了哪些显著成绩?请您结合《高等学校数字校园建设规范(试行)》谈谈贵校有哪些先行经验,以及还有哪些需要亟待加强的工作?
“十三五”期间信息化建设以服务学校发展、满足师生应用需求为导向,强化顶层设计,科学规划信息化建设任务,助力学校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工作的效能提升。
针对各部门业务“横向不连接、纵向不贯通”,师生办事“往返跑,绕圈跑”、重复填表等问题,以数据为核心,构建和完善公共数据平台,实现学校基础数据共享与交换;深入推进“一张表”工程建设,通过汇聚教工和学生在校期间的核心数据,实现数据一次录入,多次复用,解决全校师生重复填表问题。通过将一张表数据与网上办事大厅平台流程联动,实现跨系统、跨业务、跨部门的协同管理与服务,让“数据多跑路,师生少跑腿”,解决学校管理服务中的难点、堵点问题。
学校“一张表工程”建设涉及19个职能部门,90张主题表,各部门数据标准不一、业务流程复杂,通过理顺流程、汇聚数据、建设平台,实现部门间数据共享交换,通过找准业务抓手,将信息化与核心业务融合到一起,让数据得以发挥作用。在工作推进过程中重点加强以下三个方面:
01
关注全局、顶层设计
教育信息化已经进入发展“深水区”,信息化建设不再是单一业务的实现或改进,而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站在服务学校事业发展的角度进行统一规划和系统推进。
02
标准引领、数据驱动
《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对教育数据标准规范提出明确要求,加强技术标准建设,才能实现“互联互通、信息共享、业务协同”的目标。数据作为学校的重要资产,为提高其质量,制定《信息系统数据管理办法》,明确数据的采集、存储、使用等环节的全流程责任,实现全局数据汇聚共享。
03
找准抓手,应用导向
学校“一张表工程”以人事岗位考核、学生教育管理为抓手,确保工作落地。在岗位考核、职称评审等学校重要工作中的教工数据复用率达到90%以上,有效减少了老师的填报量和部门的审核工作量,实现“一次录入,重复使用”的目标,获得全校师生的普遍好评。
当前,学校信息化建设取得的成绩得益于聚焦学校管理运行中的难点、堵点,然而对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整个板块的工作整体性撬动作用还不明显;以建设校园“数字孪生”为指导,整体性构建网络感知、数据汇聚、平台协同和业务运行的能力依然不足。
(2)对表话题:目前,贵校信息化“十四五”规划制定的进展如何?在“十四五”期间贵校信息化将在哪些方向进行重点建设?今年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贵校已经启动了哪些信息化建设项目?
目前,学校《“十四五”信息化建设规划》已经完成。
“十四五”期间,信息化将以推动和服务学校教育改革发展大局为根本目的,夯实信息基础设施,筑牢建设发展坚实底座;构建安全防护体系,不断提高网络安全防护能力;推进线上线下有机融合,打造教学服务新模式;破除“数据孤岛”,推动校务数据开放共享;推动 “一网通办”,打通便捷服务“最后一公里”;建设“校情大数据”,“数聚赋能”学校治理能力的提升。
推动信息化从支撑保障向驱动引领转变, 加速推进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核心业务的数字化转型,实现决策的科学化、管理的精细化、资源利用的最大化、服务的便捷化,真正践行以教育信息化推动教育现代化的使命,为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和“双一流”建设提供新动能。
目前,依据学校信息化专项规划,重点规划了涵盖基础设施、信息资源、教学科研、管理服务以及网络安全方面的十大平台建设任务,已经启动资源绩效管理平台、“数字大脑”平台建设。
学校的资源绩效管理平台以数据为主线,搭建资产投入和成果产出信息化平台,摸清学校各类房屋与设备的投入分布情况,掌握学院、团队、个人等多维度成果产出情况,建立及时精准可视化数字台账。利用信息技术,对比分析学院和个人资源的分布与占有情况,直观呈现资源分布规律,指导学校或部门资源合理配置,提升资源绩效管理和科学决策水平。
下一步,该平台将推进房屋、设备日常运行和能源消耗的监测及可视化,优化资源绩效评估算法,推动绩效评估从“数据化”逐渐迈向“智能化”。
“数字大脑”平台建设以学校“双一流”建设和“石油学科世界一流、多学科协调发展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办学目标所关注的指标为切入点,梳理学校关键业务指标点,确定指标数据模型,治理基础数据。通过数据可视化手段,直观展示校务关键指标。
当前,已利用学校数据仓库内积累的数据,完成学校师资主体部分的可视化工作,包括人事、教学、科技、学科等关键的指标115项,按时间趋势、学院对比等多维度视角,对学校师资队伍状态做了较为精准的刻画。不断尝试推动学校决策依据数据化、决策工具模型化,实现学校教育决策由经验驱动向数据驱动转变。
(3)先行话题: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实现教育教学的全要素、过程链、价值链的全面链接,打通传统教育痛点、难点和堵点,为教育发展开辟新空间方面,您有哪些建议及思考?
新基建的核心是“连接、计算、交互、安全”,是一个系统复杂的重大工程,是推动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的新引擎。“十四五”是国家加快数字化发展的窗口期,是以“互联网+”教育推动教育教学变革的拓展期,也是以“数聚赋能”提升学校治理能力的破冰期。因此,要做到“三个坚持”才能把准方向,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
01
首先,坚持数据驱动
培育数据驱动型决策方式、创新体系和发展模式,建立健全数据流通、应用示范、决策支撑的体制机制,深入挖掘数据价值,切实提高数据对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的创新驱动作用。
02
其次,坚持业数融合
信息化追求的不是简单地“+数字”“+互联网”,而是以“数字+”“互联网+”为代表的深度融合。只有强化互联网思维和数字化认知,心中有了“化”的理念、眼中有了“化”的视角,才能推动一切业务数据化,才能不断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数字化信息化转型。
03
再次,坚持平台聚力
对接信息化与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重点工作的深度应用需求,着力将发展思路和目标任务项目化,形成跨部门、跨业务的信息化大平台,将其打造为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之一。
想了解更多新型智慧校园,扫码关注新华三教育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