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期倡导“停课不停学”,各地纷纷推出网络直播课+课后作业等方式,出现了将传统教室直接搬到网络平台上的现象,也出现了“教师不爱做直播,学生不爱上网课”的声音,也有家长反映学生真不爱看,真坐不住,不同学科还要换不同的平台上课,各种晕……等问题。在线教学不是简单地将网络作为知识传播途径,更不是在线被动观看教师授课。将在线教学当作学校教育的主渠道填补延期开学不足的当下,是推进“互联网+”教育的绝好时机,但不能在网络环境下沿用传统教学方式,让学生将缺乏交互、反馈等很痛苦的学习方式误认为是真正的在线教学,从此留下“病根”。网络学习空间作为支持在线教学的重要环境和共享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服务的主要渠道,该如何恰当发挥作用,尤其在基础教育领域该如何应用,有以下几点建议。
一、利用空间创新资源应用方式,发展学生核心素养
各地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经过多年建设,汇聚了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的资源,区域教育部门和学校提供的特色学习资源,以及教育企业等社会力量提供的多样化优质学习资源。师生可通过空间免费、便捷地获取这些资源。如何应用呢?绝不是将这些资源直接推给学生,美其名曰学生可根据需要进行点播学习或进行基于资源的自主学习等。基础教育阶段的学生,尤其是小学生缺乏自主学习能力,种类繁多的资源无疑会增加他们的认知负荷,也会由于缺乏监管、指导和学习输出的引导,而使他们的学习处于放任自流的状态,真正的学习无法发生。在师生分离的状态下进行在线教学,需要与面对面教学不同的设计,核心是资源的选择和学习活动的设计。可尝试利用空间创新资源应用方式,开展基于资源的主题探究教学、项目教学等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让学生行为、思维与情感全方位参与其中。
以主题探究教学为例,空间汇聚的各类资源具有开展这类教学得天独厚的优势。给学生提出一个有探究价值且可行的主题任务,并提供必要的、能够指导学生完成任务的资源和循序渐进的过程指导建议,以及相应的评价方式。在主题探究教学中,教师将嵌有主题任务的情境、资源、探究过程建议、成果形式要求和评价方式等呈现在空间中,探究中产生的过程性学习成果和最终成果都要求学生依据相应的时间节点上传至空间,采用教师点评、家长点评和学生互评等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评价。主题任务可以来自一节课,也可以是一个单元的统整,且最好与学生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要具有科学性、知识性和开放性。非常重要的一点是教师在教学设计时需要先结合主题对空间中的资源筛选后(可有一定的允余)提供给学生,以便学生能够集中注意力,而不是漫无目的地找寻,根据需要也可配以其他网络资源。当然,任务绝不是简单的通过收集、整理教师提供的资源中的信息来完成,而是需要学生经历较为复杂的思维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将遇到的困难、疑问等上传至空间,教师进行实时或非实时在线解答与引导。主题探究教学在帮助学生掌握学科知识的同时,能够培养学生信息素养、批判性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等。
二、利用空间开展思政、生命等教育,促进学生家国情怀的养成和对生命的感悟
通过空间获取的数字化学习资源、优质教师资源和各类应用服务,可以支持学生进行各学科知识的学习,但在此次疫情防控的大背景下,更应该渗透思政教育,但不能是说教式的。
这次疫情中涌现出很多勇于担当的科学家、医护工作者,奋勇挑战的火神山、雷神山的建设者,有爱心的捐钱捐菜的农民朋友,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社会各界的志愿者等,他们表现出了同心协力的民族精神、爱国情结和极大的人格魅力。而民族精神教育是思政教育之基,爱国主义教育是思政教育之核,人格教育则是思政教育的基本要求与本质所在。还有一位中学生的“挺住!我把外公和妈妈都借给你” 看哭了很多网友。这些都是很好的思政教育素材。例如教师利用空间组织开展以“疫情中的他”为主题的研讨活动,引导学生关注、感悟这些爱岗敬业、有责任担当的中国人民在特殊时期所做出的选择,感受家国情怀,这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教育,也许比讲授更入心。看似一个简单的在线讨论活动,其实并不简单,需要教师精心的设计和组织。讨论前教师利用收集、编辑的相关事迹材料创设情境,引出讨论话题,讨论中教师扮演组织者和点评者的角色:当有学生讨论跑题时拽回来,当有学生使用不当语言时加以指正,当有学生始终潜水时点名发言等,讨论后教师进行高度概括与总结。这些都发生并记录在空间中,学生可以反复浏览观点,不断深入思考,学会如何表达自己的观点,有意见冲突时该如何处理等技巧,提升沟通交流能力。
三、利用空间开展生命教育,促进学生对生命的感悟
生命教育是直面生命和人的生死问题的教育,其目标在于使学生学会尊重生命、理解生命的意义以及生命与天人物我之间的关系,学会积极的生存、健康的生活与独立的发展,并通过彼此间对生命的呵护、记录、感恩和分享,由此实现自我生命的最大价值。各地可以利用空间,组织多学科优秀教师,引入家长资源,以我们正在经历的疫情作为生命教育的背景,从不同视角对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防护举措、人与自然的关系等方面进行系统、理性的介绍,然后让学生围绕“如果我被确诊患有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我会怎么办”“我的一位小伙伴瞒报他近期有接触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患者的经历,我该怎么办”“今天我家餐桌上出现了妈妈烹调的野生动物,我该怎么办”等主题进行交流,或者构建虚拟班级,组织跨年级、跨班级的交流。我们也可以有进一步的迁移训练,以“学校突发病毒性流感,该如何防控”等为主题,要求学生小组合作进行防控方案设计等。通过一系列活动,让学生从此次危机事件中有所感悟,有所敬畏,更加理解生命的意义,唤起尊重生命的良知,也让学生具有应急处理突发事件的思维意识。
四、利用空间引导并督促宅家坚持体育锻炼,提升学生健康素养
疫情防控期,各地教育部门可以通过空间向广大师生转发中国健康教育中心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健康教育手册》,做好防控宣传,尽可能保证师生身体健康。然而健康教育不仅是宣传保健、预防疾病的知识,更重要的是教育学生树立健康意识,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具备基本的运动技能。宅在家中的学生更需要锻炼,增强抗疫能力。
济南某一中学体育老师从2018年开始利用空间指导学生寒假期间进行体育锻炼的做法值得推广。这位体育老师制定了五个适合在家中锻炼的运动套餐,并将各项目的动作分解图和规范动作视频上传至空间,要求学生选择其中一个套餐进行锻炼,并每天在空间中上传运动视频片段。这位体育老师最初通过逐一浏览上传的视频指出学生运动中存在的问题,并给予指导,谨防运动受伤。但工作量有些大,于是利用空间中的互评功能,引入学生互评与指导,自己抽检。这位体育老师抱着试一试的态度逐渐将空间从寒假指导、督促学生锻炼应用到了日常的体育课教学中,得到了学生、家长和学校的普遍好评。利用空间既支持宅家锻炼打卡,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又能帮助学生发现运动中存在的问题,还能使学生在互评中更好地掌握运动项目的动作要领。
这是一个最坏的时期,我们要与病毒抗争,这也是一个最好的时期,让我们可以静下来认真思考、尝试利用空间开展在线教学。
(本文刊载于《中国教育网络》杂志2020年2-3月合刊,作者为西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 郭炯)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